2008年11月份《新英格兰医学》读者来信选登了Sherman J. Silber等人的稿件,称他们成功在一对38岁的同卵双胞胎姐妹间完成了卵巢整体移植。受者在15岁时出现卵巢源性闭经,移植前的外周血FSH水平仅为81 mIU/L。 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将离体卵巢植入受者盆腔,术后101天,患者出现首次月经;术后158天,患者外周血FSH出现生理性下降,为7.4U/L;术后427天,患者在经历了11个规则的月经周期后,成功受孕;孕40周时,分娩一名女婴。 同此前的卵巢组织移植相比,卵巢整体移植存活时间长,卵巢功能完整,受者更容易接受。但是,目前卵巢移植仅在同卵双胞胎间进行(供-受者间不会出现移植排异反应),该移植是否能够复制到一般人群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转基因大鼠模型(去除子宫树突状细胞)试验显示,子宫树突状细胞(uDC)缺失严重损伤胚胎植入,导致流产或胚胎吸收。在无胚胎植入情况下,如果缺失uDC,也不能成功诱导子宫蜕膜形成。子宫树突状细胞(uDC)通过分泌sFlt1和TGF-β1两个因子直接调节蜕膜血管声称,影响蜕膜细胞增殖和分化,uDC是胚胎子宫植入成功的关键,也可能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植入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人们猜测自然可改善认知功能,美国进行的一项实验,证实了该猜想。 38人参加了此项试验,首先进行倒背数字作业,然后通过让受试者更加疲劳的信息抑制等方法使他们产生定向性记忆遗忘。之后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到植物园或市区散步50分钟。散步归来继续倒背数字作业。 结果显示,植物园组倒背数字作业能力显著提高,而市区组则未见此现象。作为佐证的是,另一项实验也证实,观看自然风景图片同样有助于注意力重建。
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抗性淀粉有抗结肠肿瘤的作用,但阿司匹林对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作用尚不清楚。英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随机的安慰剂对照的试验,采用2×2设计,给受试者每天服用600毫克阿司匹林或30克抗性淀粉(Novelose),结果发现使用阿司匹林、抗性淀粉或两者兼施长达4年对于林奇综合征患者结直肠腺瘤或癌的发病率无影响。
《美国科学院杂志》报道,α1抗胰蛋白酶可以抑制炎症,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β细胞的免疫耐受,从而恢复血糖。研究发现,给予α1抗胰蛋白酶14天后,即可中止NOD小鼠自身免疫类型的炎症。该动物试验对人类胰岛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美国移植杂志》报道,耶鲁大学医学院B. M. Tesar等人证实,老年小鼠接受器官移植后,移植排异反应较幼年小鼠强,这一增强作用同th17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有关。移植后在小鼠体内注射IL-17抗体可减轻移植排异反应,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若该研究结论在人体得到证实,以Th-17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可能是今后器官移植的方向之一,其临床应用将使更多的需要器官移植的老年患者受益。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报道,通过睡眠测度法(如腕动计)研究发现: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可能会降低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睡眠时间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子,如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延长1小时,冠状动脉发生钙化的几率降低33%,效果与收缩压降低16.5 mm Hg对降低冠状动脉钙化的效果相当。
无症状脑梗死(SBI)会增加卒中与痴呆的风险,为了研究慢性肾脏疾病(CKD)与SBI的关系,横滨大学医学中心的Mayumi等人对335名CKD和4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横向分析发现高血压性肾小球硬化与SBI高度相关,收缩期血压(sBP)<140 mmHg患者的SBI的发病率低于sBP≥140 mmHg者。eGFR越低,SBI的患病率越高,校正其它心血管疾病因素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提示人体可能存在脑-肾关联,CKD患者应常规进行SBI监测。
慢性肾病(CKD)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初发后的死亡率很高,急性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位置可能是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为检测血栓位置对心梗预后的影响,美国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医生们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伴有和不伴有CKD的急性心梗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在80例3期或更高期的CKD患者中,55.6%的病灶发生在距离冠脉口30毫米之内,87.7%在50毫米之内;而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分别为34.7%和71.8%。 研究证实:慢性肾病是一个独立、显著的风险因素,使心梗患者的血栓或粥样硬化病灶距离冠脉口的位置缩短了7毫米。这可能是伴有CKD的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来自《肾脏透析移植》(NDT)杂志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随着急性中风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其10年死亡率和心血管并发事件的几率增加。肾功能是中风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因此要积极检测急性中风患者的肾功能,在中风治疗过程中,尽快确诊可能的肾脏疾病,并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从而降低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并发事件的几率。
维生素D缺乏增加血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早期死亡率,这种相关性是否在慢性肾病的早期就存在,还尚无定论。加拿大Calgary大学和意大利Ospedali Riuniti的医生就此展开了有关研究。 168例新确诊的肾病患者,治疗2年,随访到第6年。所有病例入组时均处于临床稳定期,血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为2期或更低,短期内无需透析。研究发现,25-羟基维生素D(25D)的基线水平与eGFR水平呈高度相关性。在平均随访48个月后,48例开始透析,78例死亡。 通过二元Cox\'s模型数据分析证实,在对年龄、心衰、吸烟、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磷、ACEI和ARB的使用数据等都做了校正之后,血清25D水平对终末期肾病和死亡时间而言,都是独立的预测因素。实验证实,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2~5期慢性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呈负相关。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显示,维生素C对很多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有拮抗作用,并对这些药物的疗效起决定性作用。研究者认为抗肿瘤药物通过线粒体膜去极化发挥作用,而维生素C可以维持线粒体膜势能,从而阻止了抗肿瘤药物的作用。
大多数西方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吃了糖果后,会表现出多动,尤其是在假日期间。 美国印第安纳州州立大学医院的儿科副教授Vreemanis RC通过荟萃分析认为:目前已至少有12个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专门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含糖物质(糖果、巧克力、和其他天然食物)对孩子的影响,没有一项研究呈阳性结果。所有小儿(包括吃过和没有吃过糖果的孩子),就行为而言,没有任何差异性。 孩子多动是父母们的主观想法,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瑞士研究人员研究了巴塞尔大学医院进行的10名ABO血型不相配的活体肾移植效果,时间跨度为2005年9月到2007年10月。随访期间,严密监测移植物功能、蛋白尿、血型抗体滴度、CD19+细胞计数等重要参数。同时,在手术前0天,移植后7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活组织检查。 分析表明,经过489天(中位数)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83-916天),患者和移植物100%存活。表明ABO血型不相配活体肾移植是成功和安全的,需要优化现有方案以降低费用和潜在的副反应。
既往研究认为年龄大的肾移植受者的移植物排异风险增高,移植物存活率降低。黎巴嫩等国的科学家,从1998年到2004年他们对107个终末期肾病进行了肾移植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随访1年,监测他们移植肾的功能和代谢情况。结果发现:受体年龄不影响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移植物的存活率,受者年龄不影响移植物的存活和功能。
欧盟各国人群的预期寿命不断增加,但寿命增加后的健康状况依旧不是很清楚。欧盟的研究者通过回归分析发现,2005年25个欧盟国家50岁的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7.3岁,女性为68.1岁。英国、法国和希腊高于平均水平,德国、芬兰、葡萄牙和捷克排名最后。 分析显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预期寿命长短。经济越发达,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越长。而人口健康状况如果没有重大改进,让更多的老年人成为劳动力并改善经济的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
《柳叶刀》发表文章,重新认识院内感染这一问题。 \"10个医院有9个院内卫生做得不好\"、\"由MRSA导致的死亡在过去4年中翻了一番\",过去15年,英国成千上万报纸的此类大标题,反映了院内感染问题在英国的突出性和采取行动的紧迫性。而在坦桑尼亚,乡村医院中1/4的手术都存在院内感染,每年数百万新增的乙肝患者与不安全的注射有关。 大量与院内感染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原本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制定法规和强制报告系统,并建立一个标准化的预防控制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当停止抗生素的滥用,防止新的耐药菌出现。根据WHO建议,使用醇类擦手液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减少手沾染的可能性,也非常重要。
美国生物医药工业组织(BIO),已向国会议员请求财政援助,以救助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面临困难的小型生物制药公司。 许多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目前都没有赢利,并在这场全球性的衰退中遭受严重打击。BIO宣称在370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中,大约1/3的公司现金流只够维持6个月。BIO正起草一个税务改革提案,期望通过减免税收来帮助这些公司,直到他们营利为止。该税改政策也可以用于其它小型企业,比如接受风险投资的可再生能源新技术企业。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Qato DM等在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调查了3005名老年人(年龄:57~85岁)的药物和营养品的服用情况,发现大多数老年人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OTC)药,其中4%的老年人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高风险人群。 在所调查的老年人中,至少服用一种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营养品的比例分别是81%、42%和49%。29%的被调查者同时服用5种以上的处方药,其中75-85岁老年人该比例最高(男性:37.1%;女性:36%)。应用处方药的老年人中,同时服用OTC药物和营养品的比例分别为46%和52%。4%的被调查者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高风险人群,其中半数是非处方药使用者。男性年龄越高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越高,其中约50%为抗凝血药物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