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一百三十二期
分类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耐药问题大大影响了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他莫西芬的疗效。因此阐明耐药机制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的张学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发现,炎症调控分子CUEDC2在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导致了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他们发现CUEDC2蛋白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信号通路调控雌激素受体-α(ER-α)的稳定性。通过监测一定数量的乳腺癌患者,研究人员发现,CUEDC2和ER-α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具有CUEDC2高表达水平的癌症患者对他莫西芬治疗的反应比较差而且复发率高。通过使CUEDC2失效,能够恢复乳腺癌细胞对他莫西芬的正常治疗反应。因此,CUEDC2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耐药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1

一些发生于肢端、粘膜以及由慢性晒伤引起的黑色素瘤存在Ⅲ型横跨膜受体络氨酸激酶KIT的突变和扩增。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Richard Carvajal等最近报道的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存在KIT改变的黑色素瘤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有KIT突变的晚期黑素瘤患者中,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效应,故KIT可能是决定黑色素瘤对治疗反应的关键。25例发生于肢端、粘膜以及由慢性晒伤引起的晚期不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 bid)治疗。其中2例达到完全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94周和95周;2例患者达持续部分反应(53周和89周);2例达短暂部分反应(12周和18周)。整体持续反应率为16%,疾病中位进展期为12周,中位总生存期为46.3周。存在影响复发的突变的患者或野生型等位基因突变率大于1的人对治疗的反应率更高(40% vs 0%,P=0.05)。

参考文献:JAMA 2011

尽管血管组织工程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由于重建过程中患者自身的细胞生长过于缓慢而造成应用上的不便。美国耶鲁大学的Laura Niklason等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加速血管重建。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在体外培养猪的平滑肌细胞,当血管成型以后脱掉猪平滑肌细胞仅留下细胞外基质所形成的支架。患者自体细胞在预制好的支架上生长,可缩短细胞形成血管的时间。实验表明,无论是在患者体内还是体外,这种方式均可大大加快细胞形成血管的速度。

参考文献:PNAS 2011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Dallas Donohoe等研究发现,细菌产生的丁酸起着调节肠内能量代谢和细胞自噬的作用。 Donohoe等研究了对照组和无菌组小鼠结肠细胞的能量平衡,结果发现,无菌小鼠结肠内NADH/NAD+比值和ATP水平更低,从这些小鼠得来的结肠细胞由于能量不足会发生自体吞噬。研究人员将对照组小鼠的细菌移植到无菌小鼠的肠道或仅移植产丁酸细菌,都可逆转无菌小鼠的能量失衡状态,并抑制细胞自噬。直接将丁酸施加于来自无菌小鼠的结肠细胞也有相似的效果。这种现象的机制是,丁酸起到了能量来源的作用,而不是它为人熟知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用。

参考文献:Cell Metab 2011

肠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分泌一层厚厚的、由粘蛋白组成的粘液,这是机体应对寄生线虫的保护屏障。最近的两项研究凸显了其中的两种粘蛋白对促进寄生虫驱除的作用。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David Thornton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在感染了鼠鞭虫的小鼠盲肠内,粘蛋白Muc5ac水平上调。缺乏这种粘蛋白的小鼠不能驱除寄生虫,并且慢性感染风险增高。在人体内,等同的物质MUC5AC能够直接降低寄生虫的生存力。 这一结果与David Thornton等的另一项研究相吻合——缺乏Muc2(肠内最主要的粘蛋白)的小鼠,在感染鼠鞭虫后Muc5ac水平上调。缺乏Muc2的小鼠寄生虫驱除延迟,但并未完全终止。显示两种粘蛋白在宿主抵御寄生虫感染时均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J. Exp. Med. 2011

美国和丹麦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患RA的妇女发生延期妊娠的机率较高,RA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具有负面影响。研究者借助丹麦国内出生队列数据库,对其中74527名已孕或计划怀孕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非RA妇女(74255例),怀孕前患有RA的妇女(112例)因不育而接受相关治疗者偏多(9.8% vs 7.6%),且延期妊娠发生率更高(25.0% vs 15.6%)。而在160例孕期或生产后才诊断为RA的病人中,延期妊娠与RA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参考文献:Arthritis & Rheumatism 2011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的David Conen等对39825名45岁及以上的女性开展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显示,吸烟增加女性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生风险。根据吸烟情况将受试者分为4组,第1组:20336人(51.1%)从不吸烟,第2组:14263人(35.8%)曾经吸烟;第3组:1967人(4.9%)现在吸烟且每天吸烟少于15只,第4组:3259人(8.2%)现在吸烟且每天吸烟超过15只(含15只)。随访13年,共有178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PAD。研究显示吸烟频率越高、时间越长,PAD发生风险越高,与第1组受试者相比,第2、3、4组受试者PAD发生风险显著增高,风险比(HR)分别为3.14、8.93和16.95。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1

林奇综合征是由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引起的对结直肠癌及某些其他癌症(如子宫内膜癌、胃癌)的遗传易感性,这些MMR基因突变主要包括MLH1、MSH2、MSH6及PMS2基因突变。如何准确评估林奇综合征患者的癌症风险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挑战。法国里昂第一大学的Christine Lasset等研究发现,与MLH1 或 MSH2突变相比,MSH6突变相关的癌症风险明显更低;MLH1 或MSH2 相关的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的终身患癌风险较高,但40岁之前并无增加。研究分析了法国40家医疗机构的537个林奇综合征突变基因家系(248个MLH1;256个MSH2;33个MSH6)。结果显示,3个突变基因间的累积患癌症风险存在显著差异。70岁以下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MLH1突变为41%、MSH2为48%、MSH6为12%。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分别为:54%、21%、16%。患卵巢癌风险依次为20%、24%和1%。而小于40岁的任意基因突变携带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不超过2%,患卵巢癌的风险小于1%。不论何种基因突变,其他类型肿瘤的终身风险均不超过3%。

参考文献:JAMA 2011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Rachel Leproult等研究发现,睡眠缺乏会极大降低健康男青年的睾酮水平。 研究者招募10名自愿者,平均年龄24岁,正常体重。首先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连续1周;之后的8天,每晚仅睡5小时。结果显示,志愿者平均睡眠时间从8小时55分钟减到4小时48分钟后,白天睾酮水平由18.4nmol/L 降到16.5nmol/L(P<0.05),精力或体力评分也由28分降到19分(P=0.002)。睾酮水平下降10%~15%,而正常与年龄老化相关的睾酮水平每年仅降低1%~2%。

参考文献:JAMA 2011

卵巢癌早期筛查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为重要。但美国犹他大学的Saundra Buys等的研究却发现,目前的筛查方法(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CA125的含量或用超声波检查卵巢是否有异常)总体上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假阳性率,增加患者负担。 研究者纳入78216例55~74岁的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连续6年每年进行CA125检查,连续4年每年接受阴道超声检查);常规检查组(接受常规妇科检查),最长随访时间13年。结果显示,干预组中共有212人患卵巢癌,其中118人死亡;常规检查组176人患卵巢癌,其中死亡100人,在死亡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别。但干预组中有3285人的测试结果为假阳性,导致1080人接受手术治疗,15%因治疗产生了至少一种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JAMA 2011

2型糖尿病已获批的治疗药物品种繁多,但所有现有的降糖手段本质上来讲都是通过调节胰岛素活性起作用的。而一种新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则通过不依赖胰岛素的方式——抑制肾脏内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水平。目前这类药物有百时美施贵宝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Dapagliflozin、强生公司的Canagliflozin等。 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的作用还不止是降血糖。意大利都灵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份荟萃分析显示,SGLT2抑制剂还有减轻体重、降血压的作用。百时美施贵宝的科学家发布的最新临床数据显示,Dapagliflozin单用或联合二甲双胍还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此外,各公司开展的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SGLT2抑制剂类药物还有助于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除了2型糖尿病,这种药物被认为对1型糖尿病可能也有效果。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1

结直肠癌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AC)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率。然而,术后开始辅助化疗的最佳时间目前尚不清楚。近期,加拿大皇后大学的James Biagi等开展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辅助化疗开始时间较晚与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较差相关。 该项研究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Database数据库和Cochrane注册中心中描述AC时间与生存率相关性的有关综述和对照试验,对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共10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涉及15410例患者。荟萃分析证实,AC时间延至4周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显著下降相关。所纳各项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对排除的大量研究进行反复分析并调整潜在出版偏倚后,结果依然有效。

参考文献:JAMA 2011

蚊子对二氧化碳(CO2)极为敏感,能够顺着人们在睡觉时呼出的CO2找到可以饱餐一顿的地方。蚊子的这种CO2探测器位于其下颚须(嘴边一种微小的附器)上。美国加州大学的Stephanie Lynn Turner等的研究发现了能够干扰蚊子对CO2感知的三种化学品,基于此有望开发出新的强效驱蚊剂。 该研究在三种致病性蚊子:冈比亚按蚊(传播疟疾)、埃及伊蚊(传播登革热和黄热病)和热带家蚊(传播丝虫病和西尼罗河病毒)身上进行了实验,发现了3组能够影响蚊子CO2感受器的挥发性化学品。第一组可以抑制感受器,从而导致蚊子对CO2的反应灵敏度降低。第二组可以过度刺激感受器,从而导致蚊子失去判断力,感受不到CO2的存在。第三组可以模仿CO2,这样蚊子就不再能够确定真信号是来自CO2还是来自诱饵。

参考文献:Nature 2011

为了促进罕见病治疗药物的研发,美国于1983年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孤儿药法案。肿瘤新药审批中大部分是孤儿药。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的Aaron Kesselheim等分析了与非孤儿药相比,肿瘤孤儿药临床试验的特点。研究者选择2004年至2010年所有批准治疗肿瘤的孤儿药和非孤儿药,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网页及联邦管理法规搜集到公开数据。分析显示,与非孤儿药相比,孤儿药试验受试者数目较少,随机化比例较少,关键试验采用双盲设计的较少;孤儿药的试验更多评价疾病反应,而对整体生存率的评价较少,多采用替代终点评价疗效。与非孤儿药相比,孤儿药试验中有更多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JAMA 201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