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对自体抗原耐受从而避免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这一过程是通过在胸腺中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清除或分化为耐受性调节性T细胞来实现的。然而,尚不清楚T细胞对外源性抗原如共生菌的耐受是如何实现的。对此,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Stephanie Lathrop等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机体对共生菌抗原的免疫结果是在外周产生调节性T细胞,而不是致病因子。对小鼠的结肠T细胞抗原受体进行的研究显示,细菌抗原指导结肠中“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的产生,能够维持粘膜耐受性,保护小鼠不患结肠炎。
IL-37是IL-1家族的新成员,其主要功能为抑制炎症和固有免疫。美国科罗拉多儿童医院的Eóin McNamee等研究证实了IL-37对肠道炎症的调节作用。他们采用转基因技术,生成一种表达人IL-37的转基因小鼠品系,然后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这些小鼠,观察其患结肠炎的情况。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小鼠的临床疾病评分减少了50%(P <0.001),其结肠炎的组织学指标降低了三分之一(P <0.001)。炎症的减轻与进入结肠固有层的白细胞减少有关。此外,组织释放的IL-1β和TNF-α 也下降了5 倍和13倍(P≤0.005),而IL-10增加了6倍(P <0.001)。
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一种能够调节促炎因子产生的转录子)来抑制炎症。为了研究糖皮质激素抑制NF-κB的作用机理,美国萨克生物研究院的分子生物学家Inder Verma领导团队通过高通量siRNA筛查技术鉴定了与之相关的基因。结果发现,抑癌基因p53的缺失会导致糖皮质激素无法抑制NF-κB靶基因的转录。p53的缺失也会破坏糖皮质激素受体(GR)靶基因的转录,但不影响NF-κB的上游通路以及GR信号级联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p53的缺失会强烈破坏糖皮质激素在LPS休克小鼠模型中的效用。该研究揭示了p53在糖皮质激素抑制NF-κB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治疗癌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吸烟引起肺部肿瘤发生的成因目前还在不断探索中。来自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Yen-Tsung Huang等研究发现,基因组不稳定性引起拷贝数变异可能是吸烟引起肺癌的原因之一。该研究观察了大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年的吸烟数量与DNA拷贝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度吸烟者(每年>60包)发生拷贝数变异的风险大大高于轻度吸烟者(每年≤60包)。拷贝数变异易发于基因组8q与12q部位,具体为12q23,此处较为重要的基因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这些发现同样被验证试验所证实。
一项大型癌症化学预防试验——硒与维生素E癌症预防试验(SELECT)2008年报道的初步研究结果意外地指出:补充维生素E或硒不能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Eric Klein博士等进一步研究了两者对前列腺癌风险的长期影响后发现,补充维生素E显著增加健康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生风险。 35533位50岁以上的健康男性被随机分为硒组(n=8752)、维生素E组(n=8737)、硒+维生素E组(n=8702)和安慰剂组(n=8696)。中位随访时间5.5年。研究发现,硒组、维生素E组、硒+维生素E组、安慰剂组患前列腺癌人数分别为575人、620人、555人和529人,与安慰剂组相比,其他3个治疗组的前列腺癌发生率都高,但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只有维生素E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维生素E组前列腺癌发生风险高17%(HR=1.17),发生前列腺癌的绝对风险增加了1.6例/1000人年。
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都可通过降血压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Nancy Brown等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血透患者却使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研究纳入291607名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其中22800人应用ACEI,5828人应用ARB,这28628人中又有1/3加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701例ACEI+ARB;6866例ACEI+非ARB抗高血压药;1758例ARB+非ACEI抗高血压药)。随访约2年后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风险因素后,使用ACEI和使用ARB的受试者在心脑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在ACEI或ARB基础上加用另一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受试者中,接受ACEI+ARB治疗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最高(HR 1.45)。
腹膜透析(PD)已被指定为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然而,法国里昂第一大学的Emmanuel Villar等却研究发现,PD治疗合并CHF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血液透析(HD)治疗。 该研究分析了合并CHF的933例PD患者和3468例HD患者的相关数据,比较两者的生存率。结果发现,PD组患者的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0.4个月,而HD组为36.7个月(校正前HR=1.55,P<0.0001)。与HD组比较,PD组患者的校正后死亡风险仍很高,HR为1.48 (P<0.0001)。分层分析显示,该结果不会因患者透析起始时的肾脏功能、年龄和心脏功能而变化。该研究表明,HD治疗合并CHF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预后较PD更好。
有研究显示ω-3脂肪酸、γ-亚麻酸和抗氧化剂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氧化水平。但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Todd Rice等研究发现,肠内补充ω-3脂肪酸、γ-亚麻酸和抗氧化剂不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转归,而且有害。 该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272例48小时内发展为急性肺损伤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3,每天2次肠内营养,补充ω -3脂肪酸、γ-亚麻酸和抗氧化剂)和对照组(n=129,接受等热量的营养)。研究显示,治疗组脱离呼吸机的天数(14.0)、离开ICU的天数(14.0)以及不发生肺外器官衰竭的天数(12.3)均少于对照组(17.2,16.7,15.5)。校正后的60天死亡率在治疗组为25.1%,在对照组为17.6%(P=0.11)。治疗组腹泻天数增加(29% vs 21%,P=0.001)
以往有研究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双磷酸盐治疗能降低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但来自英国韦斯顿公园医院的Robert Coleman等开展的一项开放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却显示:辅助治疗中使用唑来膦酸(新一代双膦酸盐)不能延长乳癌患者生存期,也不能降低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3360例接受标准全身辅助治疗的早期乳癌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标准辅助治疗组(对照组)和标准辅助治疗+唑来膦酸组,平均随访59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均为77%。联合唑来膦酸组疾病复发或死亡377例,对照组为375例。联合唑来膦酸组总体生存率为85.4%,对照组为83.1%(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当。该研究结果不支持在乳腺癌辅助处理中常规使用唑来膦酸。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于2011年10月7日发布了其关于反对男性前列腺癌筛查的推荐,称鉴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无益于挽救生命,并且会导致伤害,所以不应被用于男性前列腺癌筛查。 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署2010年开展的全面回顾研究总结道:PSA筛查虽可略微降低前列腺癌病死率,但对这一年龄段的男性而言,其他原因导致死亡的机率却远大于前列腺癌,而且绝大多数被PSA检出前列腺癌而接受治疗的男性本来就不会因为前列腺癌死亡,反而会因此导致伤害——如勃起障碍、尿失禁、肠功能障碍及死亡。 另一项由Dr Dahm领导的荟萃分析(包括近40万男性,随机分为PSA筛查组和对照组)也显示,PSA组和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的Satoshi Nori等最近应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成功治疗了脊柱损伤的小鼠。研究人员将由hiPSC分化来的神经干细胞 (hiPSC-NSs)移植到脊髓损伤小鼠体内(小鼠免疫应答已被抑制),结果发现,hiPSC-NSs在损伤脊髓组织中存活了下来,并迁移、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3种主要神经细胞系。这些细胞具有与小鼠神经细胞形成突触、促进神经因子表达、血管生成、轴突再生、损伤区域髓鞘的合成等作用。小鼠损伤区域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且未发现肿瘤形成。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血红蛋白突变引起的血液病,如果胎儿血红蛋白(婴儿出生6个月左右体内就不再表达该蛋白)被引入该病患者即可帮助减轻该病损害。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Jian Xu等研究发现,在成年动物体内,胎儿血红蛋白的沉默需要抑制物BCL11A,然而对于红细胞的产生来说BCL11A则不是必需的。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剔除患镰状细胞贫血的成年实验鼠体内的BCL11a基因后发现,实验鼠开始重新表达胎儿血红蛋白,其镰状细胞贫血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
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a Yang等开展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BRCA2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化疗应答更佳,比其他类型的BRCA突变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 该研究纳入316例恶性程度高的卵巢癌患者,对其基因组和临床数据的分析显示,BRCA2突变者(29例)的5年生存率(6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4%)均显著高于野生型BRCA患者(25%,16%),而BRCA1突变基因携带者生存率与野生型BRCA患者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BRCA2突变者的化疗敏感率更高。
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John Duncan教授等研究证实,近半数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癫痫患者术后10年无发作。 该队列研究观察了615例成人癫痫术后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8年。结果显示,52%的患者术后5年癫痫发作完全控制[不计单纯性发作(SPS)],47%的患者术后10年无发作。曾施行外颞切除术的比那些前颞切除术的患者更可能出现癫痫复发。而病灶切除术和前叶切除术的患者复发率无差异。颞叶手术后2年内出现SPS的患者比未出现SPS的患者更易导致意识受损的癫痫复发。无癫痫发作时间越长,则复发可能性越低。
孕期补充叶酸可降低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并可能在神经发育的其他方面发挥积极影响。挪威公共卫生研究院的Christine Roth等研究发现,孕早期补充叶酸,可降低小孩出现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 该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对数万名母亲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访问卷调查(询问她们在怀孕前4周内和怀孕后8周内的叶酸补充情况及小孩的语言发育情况),共涉及38954名儿童。结果显示,204名(0.5%)儿童患有严重语言发育迟缓。其中,在对照组和服用其他补充剂但不服用叶酸的组中,约有0.9%的儿童患严重语言发育迟缓;而在只服用叶酸组和服用叶酸加其他补充剂的组中,儿童出现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比例仅为0.4%,不到前者的一半。该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前4周及受孕后8周内服用叶酸补充剂,可以降低儿童在3岁时出现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
作为旨在规范治疗流程、告知循证实践的临床治疗指南,应以保护患者为首要目的,因此维持其客观和中立的态度非常重要。然而一项对加拿大和美国主要医疗机构中利益冲突的调查指出,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撰写专家组成员的利益冲突涉及率和少报率均较高。此项横断面研究检索了北美全国性学术组织在2000年~2010年间发表的14项临床实践指南,其中5项未声明利益冲突。288位参与指南制定的专家组成员中,138人(48%)在指南发表的同时报告了利益冲突,其余150人(52%)声明无利益冲突或无机会声明。在73位正式声明无利益冲突的成员中,8人(11%)具有一项以上的利益冲突。在指南明确的12位主席中,6人有利益冲突。由政府资助的指南专家组成员的利益冲突发生率低于非政府资助的指南(16% vs 69%;P<0.001)。
英国健康保护机构的Julie Robotham等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筛查和控制策略进行的经济学评估显示:采用去定植(除去定植在体表的病原体)控制ICU内MRSA感染较为合理,可以减少MRSA携带者自体感染机率、有效改善交叉感染、减少花费;如果无法为患者实施广泛去定植治疗,可通过PCR筛查确定MRSA携带者,然后联合去定植策略,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避免抗菌药的广泛应用造成细菌选择性耐药。如果以3万英镑作为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花费上限,采用洗必泰对所有患者实施去定植治疗是最经济的手段,其次是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周行PCR检测联合莫匹罗星去定植治疗。隔离措施不联合去定植治疗的策略可以改善预后但花费较高。
日本理化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出的一种化学试剂能使小鼠组织变透明,并且不影响荧光信号。该试剂主要成分包括尿素、甘油和去污剂,亦被称为“Sca/e”化学鸡尾酒。研究者将用福尔马林处理过的实验鼠胚胎和脑组织浸泡在Sca/e 中2天至2周,结果发现小鼠组织变透明,给小鼠大脑植入荧光蛋白后,小鼠大脑深部和细胞内荧光蛋白标记物清晰可见,荧光标记效果并未受到Sca/e影响。如果Sca/e能应用于人类的病理标本,将有利于医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病理变化。
领导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MRV)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关联研究的Judy Mikovits,今年9月29日被从怀特莫尔•皮特森学院研究总监的职位上解雇。 2009年由Mikovits领导的研究(发表于《Science》)显示,在67%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发现了XMRV病毒,而健康人中仅3.7%携带该病毒。该发现给研究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全新的方向。然而,其他实验室在重复这一研究时却都失败了。今年9月22日,该论文作者在发现当初的样本在实验室被污染后部分撤回了该文章。不仅如此,该论文的图片可能还存在造假问题,目前《Science》杂志正在对此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