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一百二十二期
分类

耶鲁大学麻醉学及生物医学专家Laura Niklason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他们首次利用人类细胞培植出了人造血管。研究人员在管式支架上培养平滑肌细胞,这些细胞围绕支架分泌胶原蛋白及其他连接组织分子以形成血管。在拆除支架后利用清洗剂清洗血管去除细胞,最后得到由胶原蛋白构成的纤维管。纤维管中不存在活细胞,因此不会诱发免疫反应,同时避免了人工血管的常见并发症,如凝血、爆裂,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缩。这种移植血管保存期可超过1年,可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透析患者。研究者指出接下来的研究将证实移植血管的安全性,如果能证实移植血管足够安全,那将会让更多透析和心脏搭桥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JAMA 2011

癌细胞能够脱离原发肿瘤而扩散(或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常常是致命的,在癌症转移之前就进行早期控制对病人是有益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CPE-ΔN 蛋白能有效预测癌症转移。 CPE-ΔN蛋白(羧肽酶E(CPE)的一种变异体)能诱导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癌症患者CPE-ΔN蛋白水平越高,越容易转移,而且这种相关性不受癌症病理分期影响。通过检测CPE-ΔN蛋白水平能鉴别肿瘤是否已经发生转移,并预测将来是否可能发生同一组织的复发或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准确预测了超过90%的癌症患者转移和复发,预测肿瘤2年后不会复发的精确度高达76%。研究者表示,患者的CPE-ΔN水平可以成为对患者施行个性化癌症治疗以提高治疗结果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参考文献:J Clin Invest 2011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Craig Ceol等研究发现,黑色素瘤细胞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的表达明显上调,SETDB1的上调表达可促进黑色素瘤的发生。 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者证实,斑马鱼神经嵴细胞BRAF(V600E)基因突变和p53基因敲除可致神经嵴前体细胞终末分化受阻,并可促进黑色素瘤的发生。通过分析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在p53-/- plus Tg(mitfa: BRAF(V600E))模型,黑色素瘤的发生与SETDB1表达密切相关,后者是决定黑色素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该研究首次证实了SETDB1在黑色素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Nature 2011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Robert Siggins等研究发现,酒精通过增强STAT3信号,抑制肺炎链球菌感染时粒细胞的生成,损害机体抗细菌性肺炎的能力。 研究显示,长期饮酒加上急性酒精中毒在肺炎链球菌感染时会抑制血粒细胞计数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与骨髓粒细胞生成的祖细胞增殖显著降低有关。酒精可显著增加感染肺炎链球菌动物骨髓细胞STAT3磷酸化。体外实验显示暴露于酒精可使小鼠骨髓祖细胞系32D-G-CSFR细胞中G-CSF诱导的STAT3p27Kip1途径显著增强。酒精剂量依赖性抑制G-CSF刺激32D-G-CSFR细胞增殖。通过醇脱氢酶途径或细胞色素P450系统抑制酒精代谢均不能减弱这种对骨髓祖细胞增殖的损害作用。提示酒精可增强G-CSF相关的STAT3p27Kip1信号,通过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及促进其终末分化损害了肺部感染时粒细胞生成反应。

参考文献:J Immunol 2011

最近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所和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报道显示:使用农药鱼藤酮(rotenone)和百草枯(paraquat)与帕金森氏病发病风险增加有关。该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10名帕金森患者(试验组)和358位对照组受试者。研究发现,曾使用过鱼藤酮和百草枯的人群罹患帕金森病的几率是未曾使用者的2.5倍。鱼藤酮主要通过抑制产生能量线粒体复制功能、百草枯通过加强氧化应激损害脑细胞。研究人员还发现,其他的农药也存在抑制线粒体复制、加强氧化应激的损害脑细胞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严重创伤是当今世界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后肺炎总体发生率高达40%~60%左右。法国南特大学的Roquilly博士等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可降低多发性创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风险。研究纳入150名严重创伤患者。试验组(n=74),接受持续的静脉滴入氢化可的松(治疗的前5天200mg/d,随后的6天100mg/d,最后的7天50mg/d)。对照组(n=76),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入组28天内,试验组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为35.6%,对照组为51.3%(HR=0.51)。试验组中持续接受最后7天静点的受试者35.7%发生了医院获得性感染,对照组为54.4%(HR=0.47)。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比安慰剂组减少6天(P=0.001)。该研究表明,对气管插管的创伤患者,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可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JAMA 2011

肠外营养是重症患者尤其是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患者维持营养供给的主要手段。有研究显示,在常规肠外营养剂内添加谷氨酰胺或硒有助降低死亡率和感染发生率。而英国爱丁堡大学的Andrews教授等开展的一项研究却表明,肠外营养补充谷氨酰胺或硒对新发感染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接受硒补充治疗时间≥5天的患者出现新发感染的比例减少。 502名成年重症患者在常规肠外营养的基础上随机接受补充谷氨酸盐(20.2g/d)、硒剂(500μg/d)或两者联合(最长时间为7天)。结果显示,除补硒治疗≥5天的患者外,谷氨酰胺或硒补充治疗未对患者新发感染产生显著影响。硒或谷氨酰胺补充治疗对6个月死亡率无显著影响。硒或谷氨酰胺补充治疗对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和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均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BMJ 2011

为观察抗纤溶止血环酸在出血性创伤中的治疗作用,英国组织了一项历时5年的全球性超大规模临床研究,即 CRASH-2试验。最近,该协作组又报道了CRASH-2试验的新结论:止血环酸能可靠降低出血性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但应尽早应用,创伤晚期不应给予抗纤溶止血环酸,因其可能有害。研究者们通过比较给予药物的不同时间来比较抗纤溶止坏血酸与安慰剂治疗的差别。10096 例患者被配给了抗纤溶止血环酸,另外 10115 例患者则被配给了对照剂 。结果显示,抗纤溶止血环酸的治疗效果与出血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处理(小于1小时)显著降低由于出血所造成的死亡,晚于3小时则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Lancet 2011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Richard Mark White等研究发现,来氟米特(Leflunomide)在斑马鱼模型中和人类黑素瘤异种移植物中有抗黑素瘤活性,有望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 利用斑马鱼发育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敲除了p53基因,同时转入突变的BRAF(V600E)基因,结果发现,斑马鱼的神经嵴细胞最终发育分化为了黑色素瘤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神经嵴细胞的分化发育可以阻断/抑制黑色素瘤的发生。 通过药物筛查,研究者发现来氟米特可有效抑制神经嵴前体细胞向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基于上述实验结果,研究者又设计了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来氟米特能够抑制多种人黑色素瘤的生长;在荷瘤小鼠体内,来氟米特具有抗黑色素瘤的作用,与另一种正在研发的抗黑色素瘤药物联用,抗肿瘤效应更强。

参考文献:Narure 2011

胰腺导管腺癌(PDA)是致死性特别高的一种癌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Gregory Beatty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可激活CD40 蛋白的药物可在某个病人亚组和小鼠中有效地令肿瘤缩小。对病人的试验显示,有少数罹患无法由手术治愈的PDA病人可得益于这种CD40免疫疗法。随后研究人员又在PDA小鼠模型上重复了这个治疗,并发现该啮齿动物的一个亚组也对治疗有良好的反应。研究发现,由这一CD40 免疫疗法所带来的抗肿瘤效应与巨噬细胞有关。由CD40 所激活的巨噬细胞会迅速地渗入肿瘤之中并促使肿瘤基质的损耗。该研究证明肿瘤免疫监督并不需要依靠治疗诱导T细胞,可以通过肿瘤间质达到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Science 2011

新西兰基督城医院的Martin Than等证实一种预先定义的 2 小时加快诊断方案 (ADP)是一种可靠、可重复的快速识别胸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近期风险的评估方法。 该研究在亚太地区 9 个国家的 14 个急诊科进行,患者年龄为 18 岁及以上,胸痛至少持续 5 分钟。 ADP 包括使用结构化测试前的概率评分方法(心肌梗死溶栓 [TIMI] 评分),心电图以及护理点生物标记测定,包括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MB 和肌红蛋白。主要疗效指标是初次症状(包括初次就诊)后 30 天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共3582 名患者连续被纳入该试验,并完成 30 天的随访。ADP 将 352 (9.8%) 名患者划分为低危,可能适合提早出院。 在这些患者中,三人 (0.9%) 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其灵敏度为 99.3% ,特异性为 11.0%。

参考文献:

尽管肌钙蛋白检测的敏感性正在日益升高,但尚不清楚进一步降低血浆肌钙蛋白浓度检测阈值能否改善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转归。为此,英国爱丁堡大学的Mills博士等使用敏感肌钙蛋白浓度检测来降低心肌梗塞的检测阈值,检验以此是否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结果。 研究纳入爱丁堡皇家医院ACS疑似病例,把心肌坏死检测阈值从0.20ng/mL降到0.05 ng/mL。结果显示,在疑似ACS患者中,实施敏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可改善心肌梗死的诊断,并可确认心梗复发和死亡高危患者。降低血浆肌钙蛋白诊断阈值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相关。

参考文献:JAMA 2011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近期发表了一份新的声明,提出在今年晚些时候将出台新的临床指南,要求并指导医生如何与晚期癌症病人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数据显示仅40%晚期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和医生有坦诚的交流,医生会告诉癌症患者他的病情及预后。最新的一项涉及155人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接受标准疗法的晚期癌症患者相比,接受标准治疗和早期医生沟通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时间有所延长(11.6月 vs 8.9月)且抑郁症发生风险有所降低(16% vs 38%)。基于以上研究数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出应探讨提高肿瘤科医师和患者之间沟通的方法,使医患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JAMA 201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Paramjit Kalirao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2/3的腹膜透析患者合并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51位腹透患者、338位血透患者、101位非慢性肾脏病志愿者参与研究,66.7%腹膜透析患者出现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非白人种族、低教育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出现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与非慢性肾脏病志愿者相比,腹膜透析患者出现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2.5倍(OR=2.58)。研究者认为这足以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对复杂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建议在透析开始前和透析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及时干预。

参考文献:Am J Kidney Dis 2011

黑人/非洲裔美国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3.6%,但根据2009年7月HIV监测系统上报给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黑人/非洲裔美国人占2005年~2008年37个州青春期和成年艾滋病确诊病例的一半,也就是表明黑人/非洲裔美国人比其他种族更易感染HIV。2008年数据显示:黑人/非洲裔美国人中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比率是分别是白人男性和女性的8倍和19倍,是西班牙/拉丁裔美国人的2倍和4倍。并且2005~2008年期间,黑人/非洲裔美国人感染HIV呈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MMWR. 2011

罗格列酮和匹格列酮均属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多项研究显示,罗格列酮会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匹格列酮却可降低此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显示两药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骨折的发生有关。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Yoon Kong Loke等最近开展的荟萃分析再次证实,与匹格列酮相比,罗格列酮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该结果来自16项、包含81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性研究。罗格列酮较匹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心肌梗死(OR=1.16)、充血性心力衰竭(OR=1.22)和死亡风险(OR=1.14)。以发生1例不良反应所需治疗的病例数为标准,与匹格列酮相比,每10万例接受罗格列酮治疗的患者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病例分别增加170例、649例和431例。该研究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对比并明确了罗格列酮与匹格列酮心血管效应的差别,也为临床医生、患者选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BMJ 201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