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一百五十二期
分类

RIG-I样受体(RLR)通过募集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激活宿主对抗病毒的固有免疫应答。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小组首次研究发现, MAVS在维持肠道平衡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该研究显示,在敲除MAVS基因之后,用葡聚糖硫酸盐(DSS)诱发结肠炎的动物更容易被引发结肠炎症状,而且更容易死亡。骨髓移植试验显示非造血组织细胞中的MAVS对于结肠炎引起的上皮损伤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肠道共生菌的RNA可以激活RIG-I--MAVS通路,从而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和抗菌肽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提示MAVS在防止肠道共生菌引发炎症和维持肠道平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PNAS 2011

胰岛β细胞的增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了解其调控机制能够成为诱导β细胞扩增的手段,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福音。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Hainan Chen等研究发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调控着胰腺内年龄依赖性的β细胞增殖。随着年龄增长,β细胞的PDGFR水平下降,并伴随着β细胞内Ezh2水平下降和β细胞复制减少。若使Pdgfra基因失活,则会加剧上述过程,并抑制小鼠新生β细胞扩张和成熟β细胞的再生。小鼠β细胞内的PDGFR-α活化能够促进Erk1/2磷酸化,导致Ezh2依赖性成熟β细胞的扩张。给予青少年胰岛PDGF-AA,能够促进其β细胞增殖,但对成年人无效。该研究发现了年龄依赖性β细胞的增殖信号通路,为研究β细胞的扩增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Nature 2011

对小鼠的研究已发现,对抗miRNA-33a可以提高血浆HDL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Katey Rayner等将这一发现延伸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发现抑制miR-33a/b可以提高非洲绿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水平。该研究在非洲绿猴中给予以miRNA-33a和miRNA-33b为靶点的抗miRNA寡核苷酸能增加肝脏ABCA1的表达,诱导血浆HDL水平的持续升高超过12周。此外miRNA-33拮抗剂也可增加参与脂肪酸氧化作用的miRNA-33靶基因的表达,降低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血浆中VLDL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该研究有望用于治疗血脂异常。

参考文献:Nature 2011

细胞激活或凋亡时,可以释放一种小囊泡,这就是循环微粒(MPs)。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的Christoffer Nielsen等研究发现,SLE患者的MPs浓度和组成与健康人不同,总MPs数量明显减少,但非AnxV(一种检测细胞凋亡的试剂)结合的MPs数量明显升高。 对70例SLE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的MPs状况进行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的非AnxV结合MPs浓度显著升高,然而总MPs和AnxV结合MPs浓度降低。在SLE患者中,血小板来源和淋巴细胞来源MPs浓度降低,而内皮细胞来源MPs正常。非AnxV结合细胞来源的MPs浓度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内皮细胞来源MPs浓度、活动性肾炎、高血压、动脉血栓史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相关。

参考文献:Arthritis Rheum 2011

曾有研究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有效,但英国牛津大学的Peter Brocklehurst等却发现并非如此。该研究共纳入英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113家医院疑似或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3493人,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组(静脉注射2种人多价免疫球蛋白)和安慰剂组。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2岁时死亡或重大残疾率无显著差异(RR=1.00),表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无效。

参考文献:NEJM 2011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Mercedeh Kiaii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使用电子束消毒透析器膜与血小板减少显著相关。 该研究纳入1706例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其中1411例接受了电子束灭菌透析膜的透析)和425例来自阿尔伯塔(全部用了电子束消毒透析器)的血液透析病人。分析显示,使用电子束灭菌的透析器与血小板减少症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在改用非电子束灭菌透析器之后,透析后血小板减少症风险显著降低。比较分析显示,使用电子束消毒透析器患者的血小板减少风险要远远高于使用非电子束消毒透析器的患者(OR=3.57)。

参考文献:JAMA 2011

伴发心血管疾病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Adnan Kiani等评估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疾病活动度与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SLE病情活动性指标(SLEDAI, 抗dsDNA, 抗磷脂抗体和治疗)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无相关性,年龄、吸烟、高血压和胆固醇等因素与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 该研究对187例SLE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观察。结果显示,吸烟和总胆固醇升高与冠状动脉钙质沉着呈正相关;收缩压、超敏CRP和白细胞计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有关;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医生总体评估、淋巴细胞数量、尿蛋白和SLE病程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关。该研究证实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与SLE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形及冠脉钙质沉着有关。

参考文献:Rheumatology 2011

美国Medlmmune公司的Brandon Higgs博士等开展的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均存在Ⅰ型IFN(干扰素)的高表达,提示以上风湿病均可从抗IFN可治疗获益。 研究人员使用基因芯片分别对262例狼疮、44例皮肌炎、33例多发性肌炎、28例系统性硬化症、8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血液中的高表达转录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5种疾病的患者血液中都存在Ⅰ型IFN的高表达,提示这5种风湿病患者体内均存在Ⅰ型IFN通路的活化。此外,狼疮、多发性肌炎及系统性硬化症的疾病活动度均与Ⅰ型IFN基因标记物有关。

参考文献:Ann Rheum Dis 2011

蒽环类药物是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标准用药,但有心脏毒性,尤其联用HER2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时这一害处更为突出。美国加州大学的Dennis Slamon等研究证实了一种新的含曲妥珠单抗的非蒽环类治疗方案(多烯紫杉醇+卡铂+曲妥珠单抗,TCH)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将3222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入AC-T(阿霉素+环磷酰胺+多烯紫杉醇)组、AC-T+赫塞汀组和TCH组,治疗52周。三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84%和81%,整体生存率分别为87%、92%和91%。后两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相当,均优于AC-T组。AC-T+赫塞汀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CH组。该研究证实 1年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且非蒽环类TCH方案风险收益优于AC-T+曲妥珠单抗。

参考文献:NEJM 2011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David Kimberlin等通过两项平行、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对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疱疹新生儿,口服阿昔洛韦6个月可改善新生儿1岁时的神经发育。第1项试验“CASG 103”中45位CNS受累的疱疹新生儿接受21 天胃肠外阿昔洛韦治疗后,随机接受6个月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和安慰剂。结果显示,阿昔洛韦组患儿平均心理评分(88.24)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8.12),且神经预后正常的患儿比例(69%)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3%)。第2项试验“CASG 104”对29例伴有皮肤、眼或口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研究后发现,口服阿昔洛韦6个月可预防皮肤病变复发,且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这两项研究为阿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提供了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NEJM 2011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结核病治疗可降低合并结核的HIV感染者的死亡率,然而,结核病治疗期间开始ART的时机仍未解决。对此,南非AIDS项目研究中心的Salim Abdool Karim等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将结核合并HI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ART早期治疗组(抗结核治疗开始后4周内)和ART晚期治疗组(强化结核治疗结束后4周内)。研究发现,两组的AIDS发病或死亡率无明显差异,而在CD4+ T细胞计数≥50/mm3的患者中,晚期组可以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发生率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但对于CD4+ T细胞<50/mm3的患者,晚期组的预后明显不如早期组,死亡率和艾滋病发病率约为后者的2.5倍。该研究表明,对于合并肺结核的HIV感染者,应在评价机体免疫系统受损程度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选取不同的时机开始ART。

参考文献:NEJM 2011

激素治疗对IgA肾病有很好疗效,但是因为其长期应用的副作用而受到限制。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Hilde Kloster Smerud等研究发现,应用激素布地缩松肠释剂(Nefecon,在回盲部释放药物活性成分)可有效改善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该研究对16例IgA肾病患者进行Nefecon治疗,用药6个月后随访3个月,观察Nefecon对IgA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血肌酐以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期间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下降了23%(P=0.04),治疗后随访第2个月下降可达40%,血肌酐下降6%(P=0.003),eGFR升高8%(P=0.003),未观察到激素相关副作用。

参考文献: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金雀花碱是一种可与α4β2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以高亲和力结合的部分激动剂,在东欧用于辅助戒烟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缺乏严谨正规的科学试验来验证它的有效性。为了对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伦敦大学学院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系的Robert West等进行了一项为期25 天的临床试验,将740例成年吸烟者随机分入金雀花碱药物戒烟组和安慰剂组,结果表明金雀花碱组持续12个月的戒烟率(8.4%)高于安慰剂组(2.4%)。该研究证实金雀花碱可有效用于戒烟治疗,与其他药物治疗相比,其较低的价格有利于在全球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NEJM 2011

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对187个国家1980-2010年间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相关数据,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和人口动态信息等,进行的系统分析发现,30年间全球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该研究显示,全球乳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从1980年的64.1万例增至2010年的164.3万例,每年增长3.1%。全球宫颈癌发病率同样有所上升,从1980年的37.8万例增至2010年的45.4万例,每年增长率为0.6%。2010年乳腺癌导致42.5万例女性死亡,其中有6.8万例为发展中国家的年龄在15-49岁的女性。宫颈癌的致死率有所下降,但在2010年仍导致20万例女性死亡,其中有4.6万例为发展中国家的年龄在15-49岁的女性。研究呼吁政府进一步关注、加强现有的卫生系统,以降低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病率,发展中国家更应重视。

参考文献:Lancet 201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