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一百六十六期
分类

调节性T细胞(Tregs)抑制CD4 T细胞的一个主要结果是抑制了IL-2的产生。目前推测认为, Tregs降低IL-2水平是通过终止T细胞受体(TCR)信号实现的。而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Yu-Hui Huang等研究发现,Tregs降低IL-2的过程中并不终止TCR信号,而是选择性减弱TCR。 研究显示,当IL-2被明显抑制的时候,CD4 T细胞核内转录因子的聚集发生了显著改变。靶细胞内NFAT核聚集高度依赖于持续的TCR信号,然而在Tregs存在情况下,靶细胞内的NFAT和AP-1信号均持续存在。相反,NF-κB p65被选择性降低。因此,Tregs不会终止TCR信号,而是在与CD4靶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选择性调整TCR信号,最后导致NF-κB p65信号丢失。

参考文献:J Immunol 2012

BRAF抑制剂治疗黑色素瘤的患者中大概有15-30%的患者发生了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英国癌症研究院的Richard Marais等研究发现,这是由于RAS突变,特别是HRAS突变的存在。研究人员对接受BRAF抑制剂(vemurafenib)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致癌突变(HRAS、KRAS、NRAS、CDKN2A和TP53)的分子分析。结果显示,在35个肿瘤样本中21个含RAS突变(16个为HRAS突变)。可见,60%的样本含RAS突变,又以HRAS Q61L突变最常见。暴露在vemurafenib中HRAS Q61L突变细胞系增殖增加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途径信号和ERK-介导的转录活性有关。联合使用MEK抑制剂和BRAF抑制剂可以阻止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NEJM 2012

啮齿动物和人类的肝细胞癌(HCC)均表现出两性异形(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分别),女/雌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雄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Zhaoyu Li等研究发现,Foxa1和Foxa2对HCC两性异形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人员使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对照小鼠和Foxa1和Foxa2缺陷小鼠发生肝癌。研究显示,Foxa1/2可以预防雌性小鼠发生HCC,促进雄性小鼠发生HCC。在对照雌性或雄性小鼠致癌过程中,Foxa1/2及雌激素受体(ERα)或雄激素受体(AR)对靶向基因的协同调控增加,但是在Foxa1/2缺陷小鼠中这种协同调控丧失了。研究还发现雌性小鼠对HCC的抵抗作用是通过依赖Foxa1/2的雌激素信号途径完成的。

参考文献:Cell 2012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Bing Lim等研究发现,甘氨酸脱羧酶(GLDC)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肿瘤起始细胞(TICS)生长和肿瘤形成至关重要。来源于原发性NSCLC的TICS高表达LIN28B和GLDC,这两者都是TICS生长和发展成肿瘤所需要的。过度表达GLDC和其他甘氨酸/丝氨酸酶,能够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GLDC能够诱导糖酵解和甘氨酸/丝氨酸代谢的急剧变化,导致嘧啶代谢的变化从而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在临床上,肺癌患者生存较差与GLDC的异常表达有关,并且在其他类型肿瘤中,都有发现GLDC的异常表达。当研究人员靶向抑制TICS中的GLDC时,癌细胞显著变小。甘氨酸代谢与肿瘤发生之间的这种联系可能为抗肿瘤提供新的靶点。

参考文献:Cell 20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因素,西班牙Valme大学医院的Francisco Campos-Rodriguez等现在研究证实,严重OSA也是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因素,而足量的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也许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该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1116名女性,分为对照组和OSA组(轻中度OSA,AHI 10~29;严重OSA,AHI≥30),OSA患者又分为CPAP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治疗组和轻中度组,以及严重组的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0.28/100人年、0.94/100人年和3.71/100人年,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另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未治疗的严重组患者、经CPAP治疗的严重组患者、未治疗的轻中度患者和经CPAP治疗的轻中度患者调整后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比分别为3.50、0.55、1.6和0.19。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2

英国华威大学的Fang Gao Smith等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急性肺损伤治疗研究(BALTI-2)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对早期静注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治疗的耐受性欠佳,该项治疗未使患者获益,并可能导致患者预后恶化。现已终止的BALTI-2试验称,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静脉输注沙丁胺醇组28天死亡率为34%,高于安慰剂组的23%,危险比为1.47。多数患者对沙丁胺醇无法耐受,经常发生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乳酸酸中毒,以致于不得不停止治疗。

参考文献:Lancet 2012

关于认知能力下降开始的时间,有研究称60岁前不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另有研究称55岁之前不会出现。而英国、美国、法国等多家单位的研究者共同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则显示,认知能力下降在中年(45~49岁)就已明显存在。 7390名伦敦公务员基线年龄45~70岁,分为五个年龄组(45~49、50~54、55~59、60~64、65~70)。测试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词汇量、语音和语义表达的流畅性。结果显示,除了词汇量,其他所有分数在五个年龄段都有所下降。其中,45~49岁和65~70岁年龄段男性受试者的认知能力总分在10年内分别下降3.6%和9.6%;女性相应组别分别下降3.6%和7.4%。研究表明,词汇量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但认知能力在中年就开始下降。

参考文献:BMJ 2012

早产儿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导致死亡或残疾的风险增加,咖啡因疗法被证明可降低脑瘫和18个月时认知滞后的发生率,是首选方案。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的Barbara Schmidt等研究发现,新生儿咖啡因疗法不能显著提高早产儿5岁时的无残疾存活率。 该研究纳入1999至2004年参加早产儿呼吸暂停咖啡因疗法安慰剂对照试验的1640例受试者(出生体重500g~1250g),于2005至2011年进行随访。5年随访结果显示,咖啡因治疗组(n=833)和安慰剂组(n=807)死亡或残疾率无显著差异(21.1% vs 24.8%,P=0.09)。两组患儿运动神经损伤、认知功能损伤、行为问题、一般健康欠佳、失明及失聪等残疾的发生率也相当。

参考文献:JAMA 2012

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的An Lehouck等研究发现,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出现维生素D缺乏,但多数COPD患者并不能从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中获益。 182位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维生素D组91人,1年内每4周补充10万IU维生素D,安慰剂组91人。与安慰剂组相比,大多数维生素D组受试者COPD首次加重时间无显著差异(HR=1.1, P=0.41),COPD加重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住院率及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但对于中重度维生素D缺乏者,与安慰剂组相比,维生素D组COPD加重率显著降低(RR=0.57,P= 0.042)。研究表明,高剂量维生素D对多数COPD患者无效,仅对中重度维生素D缺乏COPD患者,高剂量维生素D可缓解其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2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Sunil Shaunak等研究发现,医生在进行脉搏或呼吸道频率测量时用手机计时可导致传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等病原菌。 研究测试了20名各级医生在使用手机作计时器测量脉搏前后指尖的细菌污染情况,以琼指平板24小时细菌培养后的菌落数为指标。研究显示,平均每个琼指平板上的细菌菌落从34个增加到了47个;含有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的琼脂平板从2个增加到了5个(其中3个滋生了MRSA,这3个实验对象皆使用过手机)。因此随着手机在医院中被越来越多使用的同时,我们也要当心手机传播致病菌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BMJ 2012

A型血友病(凝血因子FⅧ缺乏)因为异常凝血酶生成,常有自发性出血,从而导致凝血因子FXⅢ活化延迟和减少。标准治疗使用FⅧ替代疗法控制和预防出血,但这个过程是昂贵和费时的。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Catherine Rea等研究指出,在FⅧ低水平时FXⅢ超生理水平可以正常化血块的稳定性。即使FⅧ水平非常低,A型血友病患者的血块稳定性也可以通过加入FXⅢ达到正常化。这表明,FXⅢ疗法可能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辅助方案,因为FXⅢ有9天的半衰期,可以完全纠正低浓度FⅧ的血块稳定性。

参考文献:NEJM 2012

英国牛津大学的P Brocklehurst等对于英国低危健康孕妇分娩地点的研究发现,选择助产士病房、产科医院分娩,甚至经产妇可以选择在家分娩,围产期结局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明显变化。 该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英国单胎、足月分娩产妇64538例(非剖腹产),包括在家分娩、助产士病房及产科医院。研究显示,围产儿死亡率和分娩有关的新生儿并发症(死产、新生儿死亡、新生儿脑病等)总体发生率为4.3/1000新生儿,产科单位和非产科单位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初产妇在家分娩的新生儿事件发生率增高,在助产士病房分娩则此几率不增加;经产妇围生儿结局不受分娩地点影响。该研究为健康产妇分娩地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

参考文献:BMJ 2011

2011年11月,北欧在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奶量急剧下降的奶牛体内检测出一种新的动物病毒,该病毒被暂时命名为“Schmallenberg病毒”。如今绵羊和山羊体内也发现了该病毒。资料显示:病毒已波及德国、荷兰、比利时86个农场,据估计20%~50%感染该病毒的羊羔发生严重畸形、死胎。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分离该病毒。基因组测序显示,该病毒属于“orthobunya viruses”,可能经蚊虫(库蠓属)传播。但病毒从哪里来?会不会感染人类等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为了加快研究进程,北欧科学家表示愿意分享他们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欧洲CDC指出,新orthobunya virus不太可能引起人类疾病,但现阶段还不能被排除,建议密切监测农民和兽医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自伤被认为是自杀行为最强烈的预警信号之一。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研究所的Paul Moran等开展队列研究探讨了自伤行为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的演变。1992年至2008年,来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44所学校的1802位青少年随机入组。其中149(8%)人曾在青春期有自伤行为,女孩(10%)自伤比例高于男孩(6%)(风险比1.6)。到青春期后期自伤频率大幅减少,到成年早期即停止。青春期自伤行为独立于抑郁/焦虑症状及反社会行为、饮酒、吸食大麻、吸烟等不良行为,青春期出现的抑郁/焦虑症状与成年早期出现的自伤行为有明显关联。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青春期自伤行为可自行停止,早期发现和治疗青春期一般精神疾患可对年轻成人自杀起到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Lancet 2012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