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二百一十一期
分类

人类新生儿的大脑特别易受影响,因此社会和环境能够塑造它的发育。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可塑性是有代价的。人类幼儿的大脑髓鞘发育较晚,这让我们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我们在面对成年早期的精神疾病时变得脆弱。 科研小组将大脑髓鞘染色后与同一发育阶段的人类婴幼儿大脑对比,发现黑猩猩的髓鞘显著多于人类,不管是在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但黑猩猩的髓鞘生长和猕猴一样,在1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时便已停止,而人类会一直持续到中年。这表明人类大脑中的髓鞘增长的模式和速度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神经学家Douglas Fields指出,这项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发育比其他动物更为持久,可能会导致环境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比基因大。

参考文献:

如果想提高智力,茹毛饮血是不行的。根据《PNAS》上一项新研究的计算,如果吃生食的话,需要每天进食9小时以上才能满足人类大脑的能量消耗。人类祖先的大脑神经元数量是大猩猩、黑猩猩和猩猩等类人猿的三倍,他们是怎样得到足够的能量来支持大脑的呢?答案是烹饪。 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有860亿之巨,大猩猩约为330亿,黑猩猩约为280亿。这些额外的神经元赋予了人类很多好处,但代价也是高昂的——在休息时,人类大脑占全身能量消耗的20%,而其他灵长类只占9%。烹饪是对食物的预消化,使我们的肠道吸收能量更为快速有效。研究者还在实验室用老鼠和蟒蛇开展了研究,发现喂熟肉比喂生肉的动物长得更快更大,因为消化熟肉需要的能量更少。

参考文献:PNAS 2012

p53蛋白在预防肿瘤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应力,如DNA损伤和异常原癌基因的激活,能够诱导p53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使其进行自我修复。如果细胞损伤程度超过了其修复能力,p53则诱导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停滞,从而防止受损细胞癌变。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Jinxiong Wei等人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将P53表达形式转变为抑制性亚型。他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胃表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能够诱导细胞中P53 N-端缩短,从而转变为两个亚型:Δ133p53和Δ160p53。幽门螺旋杆菌同样可以诱导长爪沙鼠中P53 转变为Δ153p53。这些p53亚型能够抑制p53和p73的活性,诱导NF-κB,增加感染细胞的存活。总之,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的肿瘤发生。

参考文献:

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成千上万的婴儿每天在自己婴儿床上呆20个小时,被剥夺了与人的接触。当他们长大时,出现了严重的情绪不稳定、智力迟钝等持久的认知功能损害。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早期隔离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隔离可能阻碍了少突胶质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变慢。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被隔离的小鼠,其少突胶质细胞发育被阻碍:其分支少且短,包裹神经元轴突的髓鞘也较薄。但5周龄以上的小鼠被隔离后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3-5周龄的小鼠被隔离后,其产生的神经调节蛋白-1很少,而神经调节蛋白-1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中起关键作用。这对我们了解隔离是如何影响大脑,进而影响人们所表现出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显示,一个罕见的APP基因突变可保护人们免遭因阿尔茨海默症引起的老年痴呆的发生。近日,冰岛雷克雅未克市解码遗传学公司的Thorlakur Jonsson等针对使人体免遭阿尔茨海默氏症侵袭的APP突变,筛查了1795名冰岛人的全基因组数据。最终,一个特殊的变异浮出水面——在APP基因的一处位点上的一个单核苷酸开关。在85岁以上的人群中,没有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老人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是携带该种突变的老人的7.5倍。细胞培养实验表明,这一突变干扰了一种能够分解APP蛋白质的酶,进而使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减少了40%。

参考文献:

糖尿病,肥胖症和癌症影响着世界15%以上的人口。有趣的是,这三种疾病有一个共同特征:细胞内信号失调并伴随代谢状态改变。究竟是哪种遗传因素决定了体内的稳定代谢状态,目前仍知之甚少。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Raffaele Teperino等人发现,Hedgehog信号能够调控细胞的新陈代谢。他们识别了Smo-Ca2+- AMPK信号通路,这一通路在激活几分钟内能够触发沃伯格样代谢重排。环巴胺作为一类新的“选择性部分激动剂”,能同时抑制经典和激活非经典Hedgehog信号。有趣的是,激活体内的Smo–AMPK信号能够增加肌肉和褐色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这些数据识别了多个非经典靶点,这对合理设计Hedgehog调节剂至关重要,并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Cell 2012

超过50%的黑色素瘤存在BRAF基因突变,其中80-90%为V600E突变。Dabrafenib为可逆的竞争性ATP抑制剂,选择性抑制BRAF V600E酶。2期临床试验显示Dabrafenib治疗黑色素瘤有效率达59%。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与标准治疗药Dacarbazine比较是否有效。 12个国家研究人员做了3期临床研究发表于2012年7月网络版《柳叶刀》杂志上。2010年12月-2011年9月间,初治的组织学确诊、有BRAFV600E突变、Ⅳ期或不能手术的Ⅲ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入组。按3:1的比例随机分入Dabrafenib组(150mg po bid)和Dacarbazine组(1000mg/m2, 静脉注射, q3w)。 结果发现,中位PFS:Dabrafenib组5.1个月,Dacarbazine组2.7个月,p<0.0001。

参考文献:Lancet 2012

柏林主动研究(BIS)是一项针对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队列研究,其目的是探讨出一种更精确的新型公式,能更好地评估老年人肾功能,减少误诊率。 共有610例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入组。结果发现,新型的BIS-2公式具有最小的偏倚性,其次为BIS-1公式和Cockcroft-Gault公式。应用BIS公式进行评估,发现7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BIS-1:50.4%;BIS-2:47.4%)。BIS-2公式的总体误诊率最低(11.6%),其次为胱蛋白酶抑制剂C公式2(15.1%)。在所有基于血清肌酐值水平的公式中,BIS-1公式误诊率最小(17.2%),其次为CKD-EPI公式(20.4%)。 该研究认为,应该用BIS-2公式来评估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如果无法获得胱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则可用BIS-1公式替代。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2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Hymie Anisman博士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参与抑郁及其共患疾病的发病过程。炎症反应由病原刺激引起,包括重度或慢性压力引发的无菌性炎症。这些不同刺激可激活细胞因子即炎症信号分子,引起多种生长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异常,从而促进抑郁及共患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中风后抑郁等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前列环素是一种抗血栓激素,它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并依赖于环氧合酶(COX)。COX有两种形式存在:COX-1与COX-2。人们普遍认为,COX-2促进了前列环素的产生,这解释了与COX-2抑制剂相关的心血管毒性,不过这一证据是从尿中代谢产物获得的间接证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心肺研究所的Nicholas S. Kirkby等人通过一系列试验方法在体内和体外探讨了COX的哪种形式促使了前列环素的产生。结果发现,在生理条件下, COX-1而并非COX-2促进了心血管系统中前列环素的产生,并且发现尿中代谢物并不能反映全身循环系统中前列环素的产生。虽然现在发现COX-2并不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的原因,但我们必须寻求新的答案用来解释COX-2抑制剂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原因,从而推进药物发现。

参考文献:PNAS 2012

为了检验环甲氨酸对于降低创伤出血的患者死亡风险是否有效,CRASH-2研究组将之前进行的研究进行了规划分析。本分析还评估了环甲氨酸如何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受益。 研究纳入CRASH-2研究(创伤后3小时内接受氨甲环酸或安慰剂治疗)和英国创伤审计研究网中创伤患者共13273例,据基线死亡风险(<6%、6%~20%、21%~50%和>50%)进行分层。患者分为环甲氨酸组(前10分钟给予负荷剂量1g,之后8小时静点1g)及安慰剂组。 实验发现应用氨甲环酸与全因和出血性死亡显著减少相关。在各基线风险分层中,接受氨甲环酸治疗者的死亡例数均较少。接受氨甲环酸治疗患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性血栓形成事件及动脉血栓形成事件概率均显著降低,但静脉血栓形成事件无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BMJ 2012

感染结核病时,首先可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然而,如果这些药物遭滥用或使用不当,病情就发展为多重耐药性结核病,需用二线药物治疗。二线药物治疗时间更长、费用更高、副作用更多。为此,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研究者汇总了8个国家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结核患者的用药情况,通过比较临床及流行病学数据确定二线药物耐药性与广泛耐药性(XDR)的风险因素。在汇总的1278名患者中,有43.7%的患者存在至少对一种二线药物耐药的情况,20.0%的患者对至少一种可注射二线药物耐药,12.9%的患者对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抵抗,6.7%的患者发展为广泛耐药性。既往有二线药物治疗史是发展为二线耐药的首要风险因素,这些患者发展为XDR的风险比未用药的患者高出4倍。

参考文献:Lancet 2012

澳大利亚的Yunos NM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评估静脉输液中限制氯化物是否会降低危重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风险。 研究者将在一家墨尔本大学附属医院内的760例重症监护患者(2008年2月18日~8月17日,接受传统静脉输液)列入对照组,而将773例重症患者(2009年2月18日~8月17日,所有富含氯化物的静脉输液都被严格限制)列入干预组。 结果发现,干预期内患者血肌酐值水平明显改善(14.8μmol/L vs 22.6μmol/L),AKI和肾脏替代治疗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8.4% vs 14%;6.3% vs 10%)。多变量校正后,该种联系仍然存在,AKI和肾脏替代治疗发生风险(odds ratio)分别为0.52。 该研究认为,限制氯化物静脉输液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的AKI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JAMA 2012

研究显示,所有年龄患者中经皮肾脏活检是一个风险较小的检查。近日,挪威卑尔根大学肾脏研究中心的Camilla Tondel等在对1988-2010年间715位儿童和8573位成人(共9288人)经皮肾脏活组织检查的研究中发现,1.9%受检者经皮肾活检后出现肉眼血尿;0.9%受检者需要输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受检者占0.2%。这些并发症在成人与儿童中发生的频率分别为1.9%、0.9%、0.2%和1.7%、0.1%、0.1%。整个观察中97.9%的受检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此外,未调整的分析显示,出现主要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GFR<60 ml/min per 1.73 m2;收缩期高血压以及急性肾衰等。

参考文献: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2

人类的交流通常是通过面对面的社交网络来实现的,但利用观察性试验来探索社会影响效应是非常困难的。此外,目前还未知网络社交圈是否也通过一样的方式来产生影响。因此,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0年美国国会选举期间,在6100万Facebook用户中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传播政治投票动员消息来观察对这些网络用户的影响。 结果显示,网络消息直接对数百万人群的政治自我表达、对信息的搜寻以及真实世界的投票行为都产生了影响。此外,这些网络信息不仅影响了Facebook用户,还影响了这些用户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这种真实世界中的信息传播对投票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大于接受网络信息所产生的。

参考文献:

伦敦大学学院的Alastair G Sutcliffe开展纵向队列研究发现,高龄产妇生育孩子更健康。 2001年至2007年期间,英国31257名9个月儿童,24781名3岁儿童和22504名5岁以下儿童入组。研究发现:独立于个人、家庭和产妇产次因素外,儿童受到意外伤害需要医疗干预或住院风险随产妇年龄增加下降,儿童9个月时疫苗注射率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增加,儿童语言发展情况随产妇年龄增加而改善,高龄产妇生育孩子较少有社会和情感障碍,以产妇身体质量指数作为协变量即可消除3至5岁间超重儿童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BMJ 2012

人类有一种被称为“因果推理”的能力。想象一下,你听到远处的隆隆雷声,就会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人类不是唯一具备这种能力的物种,新喀里多尼亚乌鸦也能理解支配事物运行的那些看不见的机制。一组科学家在《PNAS》发表论文,首次实验证实了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 乌鸦也有发明和熟练使用工具的能力,并且能够区分大风刮动树枝和藏在树叶里的动物摇晃树枝的区别。研究者说:“一开始我们以为乌鸦只害怕会动的棍子,结果发现,它们是在不能找到棍子挥动的原因时才会害怕——这说明乌鸦推理出棍子的挥动是因为藏起来的人。”乌鸦显然认为无生命的物体不会自己移动,就像婴儿认为沙包不是自己蹦出来的一样。

参考文献:PNAS 2012

在喝酒前,请检查你杯子的形状——因为你喝下去的酒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多。这是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曲面形状的杯子会给喝酒的人造成错觉,显著提高了往喉咙里灌酒的速度。造成用弯杯子喝酒快的原因是,喝到半杯的点不好找。人会自然地通过喝半杯的时间来判断喝酒的速度,然后进行调整。让受试者们自己倒出“一杯”酒,持弯杯子者倒出来的量是标准的两倍。因为啤酒杯的形状会对相同量的液体造成不同的观感。在另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判断杯中液体的体积,弯杯子造成了受试者的一致误判。研究者认为,解决酗酒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弯杯子上标示出中位线。

参考文献:

巴西圣保罗Sírio Libanês医院的Mariana Dutra,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例脑空气栓塞病例。男性患者42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胸部CT发现多个结节性病变(图A),活检发现侵袭性曲霉菌属。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并接受机械通气。其临床状况逐渐好转,然而患者后突发严重咯血,随后心脏骤停。急救成功,但随后神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脑CT扫描显示脑空气栓塞,尤其在前动脉循环区域,伴有脑水肿(图B)。脑空气栓塞可能是由心脏复苏术时正压通气引起的。患者发生弥漫性脑水肿,在诊断后的第五天病人脑死亡。

参考文献:NEJM 2012

一名3岁健康男孩由于右侧瞳孔急性扩张被送至急诊。据患者父母描述,男孩在花园玩耍,出现症状半小时前,他们注意到他一直哭,但并未发现男孩摔倒,也未发现他眼或脑有创伤。检测显示右眼无对光反射、无调节。其余体检均正常。详问发病史,才发现该男童曾用手触摸并抓住一种曼陀罗植物上的花,后又用手揉眼睛。 曼陀罗含有一种阻滞交感神经的生物碱:聚芳基酰胺。东莨菪碱,莨菪碱和阿托品均属此类。健康孩童若突发单侧无反应散瞳症,应考虑接触曼陀罗所致。严重中毒可导致幻觉、抽搐、软瘫和死亡。如不伴随其他中毒迹象,可以请家长放心带孩子出院。因为这种原因引起的散瞳症在3天内会自动消失。

参考文献: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