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基因疗法的先驱James Wilson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当流感病毒来袭时,只要将编码保护性抗体的基因注射到人们的鼻子里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James Wilson所在的团队研制出了一种携带可抵抗多种流感病毒抗体基因的无害腺病毒(AAV)。当他们把AAV注射到老鼠和雪貂的鼻子内时,这些动物的上皮细胞产生了广泛中和抗体。将这些动物暴露在一系列病毒环境中,结果大多数动物都没有患病。瑞士免疫学家Antonio Lanzavecchia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研究,但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是,该载体只能在一两个月内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这也意味着可能需要多剂量来防范流感大流行。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斑马鱼的心肌受损后,异位心肌细胞能够通过重编程实现心肌细胞再生,以修复受损心肌组织。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斑马鱼中靶向破坏的心肌细胞,然后通过荧光蛋白来观察受损后的心房和心室的心肌细胞变化(心房和心室心肌细胞分别发出绿色和红色的荧光)。 观察结果表明,在心肌组织受损几小时后,只有少量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存在于心室中。24小时后,更多的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开始出现,这表明心室内存活下来的细胞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室中开始出现发出绿色荧光的心肌细胞,其数量日益增多。在心肌组织受损几天后,心室大部分发出绿光。 进一步研究发现,心房心肌细胞在迁移至心室后,丧失了其原有的细胞特性,并在随后的再生过程中转化为心室细胞。
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的Anna Peljto博士等人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B)启动子的常见多态性rs35705950与IPF患者的生存改善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对一项为期6年的干扰素治疗438位IPF患者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未携带MUC5B多态性的患者相比,携带1个或多个MUC5B多态性的患者2年累计死亡率低。研究还发现,增加MUC5B基因型能提高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改善评估的准确性。研究者在对另一项148位间质性肺病患者接受治疗的研究进行分析后,仍得出类似结论。
来源于成骨细胞的激素骨钙素能够通过结合睾丸间质细胞中的GPRC6A促进小鼠睾丸中睾酮的合成。有趣的是,骨钙素缺失的小鼠其黄体生成素(LH)水平增加,LH能够调节睾丸中性激素的合成。但LH是否能够调节骨钙素的生殖作用还未可知。哥伦比亚大学遗传与发育学系的Franck Oury用小鼠模型发现,骨钙素与LH通过两个通路发挥作用,而且,成骨细胞中的骨吸收和胰岛素信号,能够增强骨钙素刺激下的睾酮合成作用被。为了确定骨钙素在人类中的作用,他们分析了一群原发性睾丸衰竭患者,并且识别出了2个个体在GPRC6A的跨膜结构域含有相同的杂合子错义突变,这阻止了受体定位在膜上。这项研究揭开了雄性小鼠生殖所必须的第二个内分泌轴,并表明骨钙素也能够调节人类生殖功能。
在大部分哺乳动物的一生中,其大脑海马区和嗅觉区域会一直出现新生神经元的整合。对于成年人中的神经元新生水平是否下降以及新生的神经元是否足以维持正常的大脑功能一直存在争议。 最近,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通过检测DNA的14C水平来回顾性追溯海马细胞的生长过程。他们发现,海马神经元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神经元会被替换掉。在成年人中,每天就有700个新生神经元出现在海马区域,相对应在更新区域与约有1.75%的神经元被替换,且这个速率在衰老过程中仅轻微减弱。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神经元新生的状态是伴随着整个成年过程的,且海马区的神经元新生对人类大脑功能是必需的。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将体细胞重组为多能胚胎干细胞(ESCs)被认为是建立用于疾病机理和治疗方案研究的与患者匹配的核移植(NT)-ESCs的一种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在早期终止SCNT胚胎发育之后遭遇失败。 最近,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卵母细胞过早停止有丝分裂以及不理想的激活状态是导致上述方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改良过的SCNT方法避开了这些不良因素,实现人类NT-ESCs的产生。当这种方法被应用于高质量的人卵母细胞后,NT-ESC细胞系至少从2个卵母细胞中被衍生出来。这些NT-ESCs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并继承了其父母体细胞的核基因组信息。NT-ESCs的基因表达和分化与胚胎衍生的ESCs相类似,这表明体细胞被成功重组为多能状态。
一项对英国近1000名孕妇开展的研究发现,2/3的孕妇缺碘,而碘缺乏又与后代IQ低和阅读能力差有关。 该研究使用的是父母与儿童埃文纵向研究(也被称为90年代儿童队列)的数据和储存的尿样。958份取自妊娠头3个月的尿样被检测了碘浓度,并探讨了其与儿童8岁时的IQ和9岁时阅读能力的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妇女尿碘浓度低于150mg/L即为碘缺乏。该研究中有67%的妇女就是这种情况。 尿碘浓度低的妇女,后代言语IQ(OR 1.6)、阅读准确性(OR 1.7)和阅读理解力(OR 1.5)得分均低于母亲碘浓度正常的孩子。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中的一种关键成分,也是孕期神经发育所必需的。奶制品、海产品和碘盐均为碘来源。研究人员表示,孕妇每天应摄入三份奶,每份在200ml左右。
妊娠胆汁淤积(ICP)是妊娠时的一种肝脏疾病,临床特点为产妇血清中的胆汁酸水平增高。但是还不清楚ICP对后代健康是否有影响。近日,伦敦帝国学院哈默史密斯医院生殖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Georgia Papacleovoulou等对1985-1986年出生儿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ICP母亲生产的儿童,16岁时体内脂类发生了改变。与没有ICP的母亲生下的儿童相比,ICP母亲产下的儿童,男性少年BMI增加,女性少年腰围和臀围增加。该研究结果证明,在怀孕期间母源性胆汁淤积会影响后代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最近,一多国队列研究显示:儿童或青少年期接受CT扫描增加癌症发病风险。 研究共纳入1090万0-19岁澳大利亚人群,数据显示,60674位癌症患者中有3150例在癌症确诊至少一年前暴露于CT。平均随访期为9.5年。校正年龄、性别、出生时间显示,接受CT扫描者总体癌症发生率比未暴露者高24%(发病率比IRR 1.24,P<0.001);IRR与CT扫描呈剂量相关;每增加一次CT扫描IRR增加0.16;接受CT扫描年龄越小,IRR越大(P<0.001)。该研究认为,未来的CT扫描应限于有明确的临床指征,并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下进行诊断性CT扫描。
先天性心脏畸形(CHM)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导致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已识别出了一些致病基因,但我们对大多数散发性CHM的低外显率易感基因仍知之甚少。为了识别中国汉族人群中与散发性非综合性CHM相关的基因突变,南京中医药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Zhibin Hu等人对4225名CHM患者以及5112名非CHM患者进行了两阶段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研究表明,在1p12(TBX15附近的rs2474937)和4q31.1(MAML3上的rs1531070)识别出了显著相关基因。这项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中国汉族人群中CHM相关基因变异的认识。
为比较阿司匹林与低分子量肝素能否长期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静脉血栓(VTE)的形成,加拿大卫生研究院的David Anderson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该研究纳入2007-2010年778例接受单侧THA手术的患者。术后接受10天达肝素(dalteparin)治疗后,随机分组接受28天达肝素(400例)或阿司匹林(386例)治疗。血栓症状通过客观测试或是否出血来判断。结果显示,5例(1.3%)接受达肝素治疗,1例(0.3%)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现VTE,阿司匹林与达肝素相比,既无优势也无劣势。 该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预防THA后VTE形成方面不劣于达肝素。考虑到其价格便宜且使用方便,阿司匹林预防法值得推广。
美国西雅图市港景医学中心的John Holcomb等观察了美国10家创伤中心1205例失血患者的复苏情况,其中905例在24小时内的输血量达到或超过3个单位,成分包括红细胞(RBCs)、血浆和血小板(PLTs)。 结果发现:当出血性死亡占主导地位时,提高“血浆:RBCs”和“PLTs:RBCs”的比例可降低6小时内的死亡率,调整后的风险比分别为0.31和0.55,呈独立相关。在前6个小时内,上述比例不足“1:2”者的死亡率比“1:1”或更高者高出3~4倍。但当24小时以后,该相关性不再明显。 研究者据此建议,在创伤后24小时内输血总量超过3个单位时,应加大血浆和血小板的比例。该研究的作者之一Ronald Maier博士认为此举意义重大,将有望降低75%的创伤失血性死亡率,每年可以避免5万~10万例死亡。
中国香港的Jinghui Dong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验证骨化三醇(一种最具活性的维生素D)是否能在雌激素缺乏的情况下起到保护肾血管反应性的效应。 结果发现,在切除卵巢后,大鼠会出现肾动脉内皮依赖的顺应性下降,而长期给予骨化三醇、COX-2抑制剂和血栓素-前列腺素受体拮抗剂均能有效逆转这种损害。研究发现,在体外,骨化三醇暴露于动脉段12小时能有效改善动脉顺应性和下调血栓素-前列腺素受体的表达。卵巢切除大鼠的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量是明显减少的,而给予12小时的骨化三醇、COX-2抑制剂或血栓素-前列腺素受体拮抗剂能将其恢复正常。 该研究认为,骨化三醇通过下调环氧化酶2和血栓素-前列腺素受体而恢复肾血管功能。
当BMI≥35 Kg/m2时,属于重度肥胖,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减肥手术对这部分患者有益。而对于BMI在30~35 Kg/m2之间、肥胖程度为中等、合并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的患者来说,减肥手术是否利大于弊仍然未知。美国加州大学David Geffen医学院外科系的Melinda Maggard-Gibbons等为此做了荟萃分析,他们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字图书馆中1985年1月到2012年9月的数据,选出32个手术研究、11个非手术治疗的综述以及11个大型非手术研究。 结果显示:随访1~2年,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的减肥效果更好,平均多减轻了14.4~24Kg的体重;血糖控制情况也更好,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多下降了0.9~1.43个百分点,且手术的安全性良好。该研究提示,手术减肥有助于中度肥胖的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控制病情。长期随访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由重症监护出院后护理网络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高依赖病房(所提供的监护水平介于普通病房和ICU之间)治疗2天以上的患者,出院后的12个月内将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医疗护理问题。 被调查的293名患者曾因多器官衰竭在高依赖病房接受至少48小时的重症护理。近3/4称他们出院后受中、重度疼痛困扰,近半数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还有约半数患者出院后12个月出现了一些并发症,而在入院前他们本来没有这些问题。 33%的患者称,出院后6个月,由于失去工作、提前退休、转为兼职、或长期病假,其赚钱能力受到了影响。出院后12个月,28%的患者仍然如此。 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也很高。出院后6个月,25%的患者日间活动需要帮助,12个月时这一比例仅稍降至22%。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教育与研究健康伴侣研究所的Karen Margolis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在家进行血压远程监控联合药剂师指导用药血压控制效果更佳。 该研究纳入16家初级保健诊所的450例血压未经控制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12个月的干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其中8家诊所的222例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另外8家诊所的228例患者接受远程家庭血压监控治疗。主要结果为治疗第6及第12个月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是否控制在140mmHg及90mmHg以下。结果显示,远程家庭血压监控在治疗第6、第12个月及结束治疗后第6个月时的血压控制比例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如果远程家庭血压监控的模式能得到推广,将极大节约医疗资源并节省医保开支。
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来在《Nature》杂志撰文称,orco基因是蚊子辨识气味的重要基因,当敲除orco之后,蚊子便失去了对人类的“钟情”。而且,它们甚至不会逃避驱蚊剂避蚊胺(DEET)。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锌指核酸酶的技术,使得蚊子体内的orco基因产生突变。结果发现,orco突变型蚊子对人类的偏好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在没有二氧化碳时,表现更为明显。在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orco突变型蚊子既闻不到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蜜,也闻不到人的气味。有意思的是,orco突变型蚊子对DEET的气味也同样无法辨识,这些蚊子只有落在皮肤上后才意识到这种驱蚊剂的存在。
为调查音乐对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有无帮助,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对373例因呼吸衰竭接受急性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音乐可缓解械通气患者的焦虑。 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组,音乐干预组:126人,平均每天听79.8分钟音乐;降噪耳机组:122人,受试者佩戴降噪耳机,平均每天听34分钟音乐;常规治疗组:125人。研究发现,音乐干预组在任何时间点的焦虑得分平均比常规护理组低19.5分(95%CI:32.2~6.8)。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音乐干预组镇静药物用量和使用频率都得以减少;与降噪耳机组相比,音乐干预组镇静药物使用频率也减少。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一直试图让医生们使用电子健康记录(EHR)来管理患者,但具体有多少医生在使用这个系统不得而知。美国对国内的医生进行了一项调查来了解EHR的使用情况。该调查采用邮寄调研的方式,回复率达到60%。截止到2011年末和2012年初,共计有1820名初级保健医生和专家参与调研,通过这些调研数据评估医生用EHR报告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有43.5%的医生使用基础EHR,9.8%的医生符合有意义使用标准。采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患者的做法并不普遍。只有不到一半的医生称,在调研期间他们使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患者。总体来说,在2012年采用EHR并且符合标准的医生非常少,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患者也非常困难。
日本的Kasahara M等综合分析了日本肝脏移植协会数据库内的活体肝脏移植(LDLT)患儿的相关信息,以明确日本LDLT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结果表明,日本LDLT儿童的长期预后良好。 在198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有2224例儿童接受了LDLT治疗,男性儿童946例(42.5%),女性儿童1278例(57.5%),平均年龄4岁。LDLT的首要适应症为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1649例,76.2%),随后分别为代谢性疾病(194例,8.7%)、急性肝脏衰竭(192例,8.6%)和肝脏肿瘤(66例,3.0%)。1年、5年、10年和20年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8.3%、85.4%、82.8%和79.6%。分析显示,血型不匹配、受者年龄、肝脏病因和移植年代是移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有效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