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的研究表明,肝细胞可转分化为神经细胞(Hep-iN 细胞)。之前神经细胞转化的干细胞研究多采用成纤维细胞为原料,通过3种转化因子Ascl1、Brn2 及Myt1l转变为神经细胞。但由于成纤维细胞包含一定数量的神经干细胞,使得确定转分化的细胞类型较为困难。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同样的三种转化因子进行转分化。在转分化后,原来肝细胞的性质消失,与肝细胞性质有关的基因表达也降低。研究表明任何细胞类型,甚至细菌外胚层的细胞同样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转化为神经细胞。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可通过实质重构调节肾损伤,但是这种效果依赖于干细胞的年龄。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肾科杨海春等研究人员证实,来自年轻骨髓的干细胞减缓肾衰老效果更显著。研究人员用辐射照射12月龄的雌性129SvJ小鼠,再用8周或者12月龄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重建雌性129SvJ小鼠骨髓。转移年轻的骨髓细胞可显著降低IV型胶原在肾小球系膜的沉积,延缓了细胞老化。8周移植到12个月小鼠抗衰老基因Klotho表达增高,IGF-1受体β磷酸化作用减少。综上所述,来源于年轻骨髓的细胞可延缓老年鼠的肾脏衰老。
匹兹堡大学的学者研究发现IL-23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发现,缺失IL-23的(Il23a-/-)小鼠在感染后期的细菌生长趋势更强,肺部的B细胞滤泡也更小。Cxcl13是B细胞滤泡形成和抗结核杆菌免疫应答所必需的。IL23的缺失可减少肺淋巴滤泡中Cxcl13的表达,并使得肺部血管周围T细胞的聚集增加。Il23a-/-小鼠IL-17A和IL-22 mRNA的表达量也很低。这些细胞因子能诱导表达Cxcl13,它们可能参与B细胞滤泡的形成。IL-17RA缺失的小鼠在应答早期产生较小的B细胞滤泡,而IL-22缺失的小鼠则在感染后中期产生较小的B细胞滤泡,只有Il23a-/-小鼠持续产生的较小的B细胞滤泡,并减弱免疫力。IL-23的缺失可减少B细胞滤泡的Cxcl13表达量,从而减弱机体抗结核杆菌的免疫力,并抑制T细胞从血管转移至病变组织的能力。
英国牛津大学学者利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源代成纤维细胞(HPF)后发现,IL-17可与细胞内抗病毒信号通路协同作用,特异性增强炎症反应。感染使细胞内炎症因子如IL-6、IL-8、CCL8和CXCL1等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RSV感染的HPF中加入IL-17可提高HPF分泌IL-6和IL-8的水平。单用IL-17不影响抗病毒基因如IFN-β、ISG15和IP-10的表达,聚肌胞苷酸与IL-17共刺激才可使HSF炎症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显著增高,利用siRNA阻断HSF细胞IKK基因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聚肌胞苷酸/IL-17诱导的IL-6和IL-8的水平。上述结果提示IL-17通过增强炎症因子的表达选择性地促进免疫应答。
研究显示,IL-6可刺激肠道L细胞和胰腺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间接促进血糖的升高和胰岛素分泌。GLP-1是人体内一种肠源性激素,进食后该类激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糖尿病与代谢临床研究中心的Helga Ellingsgaard等研究显示,IL-6可通过诱导由GCG基因编码的胰高血糖素原和激素原转化酶的表达,刺激α细胞分泌GLP-1。小鼠的2型糖尿病模型显示,维持IL-6的浓度可有效控制胰岛素的分泌;降低IL-6水平可导致血糖升高及GLP-1分泌的减少。因此,IL-6可调控胰岛素敏感组织、肠道L细胞和胰岛的交互作用,从而适应体内对胰岛素需求的变化。
败血症期间,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二次细菌移位,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美国研究者发现,败血症若缺失COX-2会伴随肠道上皮细胞渗透性和细菌移位的增加。肠道上皮表达COX-2是紧密结合蛋白和肠道屏障的重要调控因素。 研究人员对COX-2-/-和COX-2+/+的BALB/c小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或假手术,通过骨髓移植和CLP使小鼠获得COX-2。相比COX-2+/+,COX-2-/-小鼠的菌血症更严重,死亡率也更高。COX-2的缺失会显著增强肠道上皮的渗透性,并减弱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1、咬合蛋白和水闸蛋白-1的表达。COX-2抑制剂处理的肠上皮细胞内,PGD2可减弱细胞因子诱导的高渗透性和闭锁小带-1的下调。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Yutaka Kawano等对6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活2年以上的患者开展研究,探讨了Treg和常规CD4+ T细胞(Tcon)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并测定了细胞增殖和Bcl-2在每个子集的表达。 研究发现,与Tcon相比,Treg的端粒更短,但端粒酶活性增加,移植后Treg的增殖活性也比Tcon要强。Treg细胞的数量、端粒酶活性与Bcl-2表达与cGVHD的严重程度呈反比。中或重度cGVHD患者的Treg数量较少、Bcl-2表达也较低。但在轻度或非cGVHD患者中,端粒酶的激活与Bcl-2表达及Treg数量增加有关。未激活的Treg端粒酶可能会限制增殖能力,并增加细胞凋亡的易感性,从而促进cGVHD的进展。
丹麦哥本哈根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所开展的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并不会增加脑瘤发生风险。1982年到1995年间358403名30岁以上使用手机的丹麦人参与研究,另有320万不用手机的人作为对照组。1990-2007年随访期间共发现10729人患有脑瘤,不使用手机者中有9883人患脑瘤,使用手机者中有846人患脑瘤。长期使用手机(13年以上)与不使用手机用户的脑瘤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但男女有所不同,男性手机用户(13年以上)脑瘤或神经系统肿瘤发生风险比为1.03 (95%CI:0.83~1.27);女性为0.91(95%CI:0.41~2.04)。
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妇女医院的Chen WY等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乳腺癌风险略有增加,乳腺癌风险与体内摄入的酒精累积量有关。女性成年后无论何时开始饮酒都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 该研究纳入护士健康研究中的105986例妇女, 1980年-2008年共随访240万人年,期间诊断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7690例。只要每天摄入酒精5.0-9.9 g(相当于每周3-6杯),就会使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15%(RR 1.15,333例/10万人年)。在控制累积酒精摄入量的情况下,暴饮与乳腺癌风险有关,而饮酒频率与之无关。无论成年早期还是晚些时候开始饮酒都与乳腺癌发病独立相关。
2002年-2010年,美国和加拿大开展的研究表明颅外-颅内搭桥术并未减少同侧缺血性中风发生风险。该研究为颈动脉闭塞手术的开放性研究(COSS),有49个临床中心和18个PET中心参与,共纳入195名动脉粥样硬化颈内动脉闭塞患者,97名随机进入试验组,接受颞浅动脉分支和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吻合术和内科治疗,98名进入对照组接受内科治疗。结果显示经过2年治疗,试验组术后30天内中风和死亡发生率为21.0%,对照组为22.7%(P=.78);两组的30天内同侧缺血性中风发生率分别为14.4%和2.0%。研究认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颅外-颅内搭桥手术加药物治疗并未减少同侧缺血性中风发生风险。
重度急性酒精性肝炎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患者6个月内的死亡率仍高达35%。法国亚眠大学医院的Eric Nguyen-Khac等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度急性酒精性肝炎并不能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研究纳入174例重度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泼尼松和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共计85例(联合治疗组),其他89例接受单纯泼尼松治疗(单纯激素组)。结果显示,1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8% vs 24%,P=0.006),但治疗3个月时,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2% vs 34%,P=0.06),治疗6个月时,两组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27% vs 38%,P=0.06)。
利用生物技术在体外生成红细胞从而代替传统的输血,不但可以保证血源充足,更有望降低输血过程中的感染,减少输血传播病原体所带来的疾病风险。在体外用造血干细胞(HSCs)来生产红细胞是关键,法国科学家Marie-Catherine Giarratana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细胞培养方法,从外周血CD34+ HSCs分化生成,研究者获得了具有同性质的(吸收/释放氧气、血型抗原表达、酶含量)的培养红细胞(cRBC)。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可产生提供一个注射单位(1010)的cRBCs。注射26天后,在体内循环系统中这些cRBCs的水平在41%和63%之间,与正常人体生成的红细胞半衰期(28±2天)相当,证实了其质量与功能。
加拿大William Clark医生等通过在社区开展6年的前瞻队列研究发现,增加液体摄入,尿量高人群的肾功能下降更缓慢。 2002年~2008年间,2148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成年人入组,参与者提供有效的24小时尿液样本。随着入组人群24小时尿量逐级增加,个体 eGFR每年下降百分比逐步降低,分别为1.3%、1.0%、0.8%、0.5%(P=0.02)。和尿量1~1.9升/天的人群相比,尿量≥3升/天人群不易出现eGFR轻至中度下降(校正后比值比0.66)或快速下降(校正后比值比0.46)。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Anderson癌症中心的Qingqing Ding等发现APOBEC3G可促进结直肠癌小鼠肝转移,并可用于预测人类结直肠癌肝转移。研究人员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发现APOBEC3G、CD133、LIPC和S100P基因在调节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这些基因表达增高,同时还证明APOBEC3G通过抑制miR-29介导的MMP2水平下降来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研究结果证明APOBEC3G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靶点。
英国学者Joshua Pink等研究发现,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效益优于华法林。研究选取50000名中度至高风险中风患者,平均CHADS(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基线得分为2.1,结果发现与华法林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达比加群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净增量为0.094和0.146。但是,达比加群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无差别。高剂量达比加群只有应用在中风风险增加或其国际标准值不能很好地控制的患者才符合成本效益。
英国研究人员Helen Tilbrook等开展的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瑜伽可有效改善慢性或复发性腰痛。313位慢性或复发性腰痛患者参与研究,并被随机分为两组,瑜伽组:156人在12位教练的指导下进行3个月以上的渐进式瑜伽练习;常规护理组:157人。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瑜伽组腰部活动度和腰部功能改善明显,常规护理组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评分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比瑜伽组低2.17 分(95% CI:1.03分~3.31分)、1.48分(95% CI:0.33分~2.62分)和1.57分(95% CI:0.42分~2.71分)。另外,研究还发现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常规护理组和瑜伽组腰部疼痛以及全身健康评分相似。
由于50ml大瓶装异丙酚重复取药导致3例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美法院裁定生产该药的三家药企——梯瓦制药、百特医疗和麦克森公司赔偿1.62亿美元。 这笔赔偿金被判给3位2008年因在南内华达州内窥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时使用了异丙酚而感染丙肝的患者。这些丙肝感染案件的发生源于带有橡胶塞的50ml瓶装药,这使得要想获得小剂量药物就需要重复从同一药瓶中抽取药物。在该内窥镜中心爆发丙肝的2008年,麻醉护士就是用同一注射器,更换干净的针头,从50ml瓶装异丙酚中重复取药的。 2011年3月,英国国家病人安全机构发布了关于异丙酚的新警告,提醒多次使用同一包装的注射药物带来的污染风险和对病人的危害。停止使用这样的大包装50ml瓶装异丙酚无疑可以确保最小化这种风险。
据英国心胸外科学会报道,英国因肺癌而接受手术的患者增长了60%,而手术相关死亡率却几乎减半。 该报告追踪了1980年~2010年间英国40多万例肺癌手术。结果显示,直到2006年,原发性肺癌切除手术的开展例数始终相对稳定,大约保持在每年3000~4000例,但之后有了大幅增长,2010年达到5265例。尽管手术患者增加,但手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患者比例在过去10年却几乎减半,从3.8%降到了2.1%。 该报告称,由于2002年以来开始定向培养胸外科医生,英国和爱尔兰现在拥有的胸外科医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无疑改善了肺癌的诊疗水平。此外扫描和其他技术的改进,使更好地分期得以实现,“开/关”式无作为的手术得以降低,2010年此类手术只占1.9%。
一种属于致死性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家族的病毒在欧洲被发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非洲和菲律宾以外的地方发现自然传播的线状病毒。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Gustavo Palacios和他的团队研究了西班牙两个洞穴里大量死亡的蝙蝠尸体,他们从蝙蝠肝脏、肺和其他组织中发现了线状病毒RNA序列,这是病毒感染的征象。研究人员把这种病毒命名为Lloviu病毒,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就是这种病毒杀死了蝙,研究人员在这两个洞穴以及附近区域的健康蝙蝠体内并未发现Lloviu病毒。
美国杜克大学临终治疗中心的James Tulsky博士等发现,电脑培训软件有助改善医患交流,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肿瘤患者的负面情绪。 研究者在美国48位肿瘤医生和264例晚期癌症患者中开展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医生在参加交流培训课后,使用量身定制的沟通技巧电脑培训软件,包括视频演练、问题点评和正确示范。使用软件后视频记录医生接诊新病人的过程,并调查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对照组医生只参加交流培训课程。 研究发现,和对照组医生相比,试验组医生能更主动地理解患者处境(相对风险1.9),更合理地应对患者的负面情绪(比值比2.1);试验组医生接诊的患者对医生更信任(估计平均数差异0.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