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 Lancet报道:一支由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们清洗掉捐赠者气管上的细胞,剩下可做\"支架\"的结缔组织,将受者自身骨髓中的干细胞注入\"支架\",然后培育出的\"新气管\",再将这个\"新气管\"移植到一名气管损坏的年轻女子身上。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手术避免了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排异,表明成人干细胞与生物相容性材料相结合能够为其他严重的疾病提供解决办法,成人自身干细胞在挽救生命方面存在巨大潜力。
青藏铁路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高原工程,其中格尔木-拉萨段平均海拔4500米。设计者采用薄膜分离技术分离出40%~50%的氧气并输送至车厢,使每个车厢内的氧浓度由21%提升到24%~25%,相当于平均海拔降低了1200米,避免乘客处于持续缺氧状态。通过对施工隧道进行弥漫式供氧,使吸入气氧分压提高了15mmHg,解决了高原施工缺氧难题。但是对建造者进行2.5年的监测发现,高原病的发病率为45%~95%,其中高原肺水肿发病率为0.49%,高原脑水肿发病率为0.62%。
2008年12月14日《科学》杂志报道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Jeff Mold及其同事的研究:女性怀孕期间,母体的大量细胞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胎儿免疫系统不会象攻击外来异物一样发生免疫反应,而会尽量\"接受\"他们。 其机制是母体细胞诱导胎儿淋巴结产生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抑制胎儿对母体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且这种免疫耐受性至少会持续到成年的早期阶段。
对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就是人造肌肉--神经连接。研究人员对上肢短暂麻痹的猴子,通过这种方法直接传递大脑皮质发出的信号,恢复了上肢的运动。猴子学会使用这种由大脑皮质到肌肉的人造连接,从而控制相应的运动,它们利用这一\"机械臂\",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进食。该结果第一次证明皮质细胞和肌肉之间可以直接人造连接,以补偿被阻断的生理性通路,恢复麻痹肢体的随意运动。
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癌症之一,紫外线(UV),尤其是UVA照射,是皮肤癌的重要诱因。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Pull-down)分析发现,咖啡酸可以直接与Fyn结合,抑制Fyn激酶,并下调AP-1和NF-kB转录活性,阻止JB6 P+小鼠皮肤表皮细胞中UVB诱导的COX-2表达,降低PGE2的生成,从而阻止UVB诱导的皮肤癌变过程。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分泌的枯草杆菌酶细胞毒素(SubAB),可引起人类严重的胃肠道疾病。SubAB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B亚单位对含有N-乙酰神经氨酸(Neu5Gc)的聚糖有很高亲和力。这种糖类来源于红肉、牛奶等饮食,消化吸收后进入小肠和肾脏,结合到人类细胞膜,导致人类对致病菌的敏感性增加。红肉和奶制品也是最常被有毒细菌污染的食物。在食用这些食物时,由于机体已经对一种关键毒性因子非常敏感,人类可能会在将自己暴露于一种病原体的同时变得对其更加易感。
通过对PubMed、科学网(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截至2008年5月)中相关文献的荟萃分析,证实了吸烟与结直肠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吸烟者相对于从未吸烟者,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约一成,死亡率增加两成余。发病以及死亡风险均随吸烟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随吸烟时间的延长而呈非线性增加。同时发现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吸烟对直肠癌的影响均强于对结肠癌的影响,吸烟对近段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略高于远端结肠癌。 研究提示可以用吸烟来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分层。参考吸烟与否来决定筛查的起始年龄:或降低吸烟者的筛查起始年龄,或增加不吸烟者的筛查起始年龄。
为了验证局部和全身疼痛会增加死亡率这一假说,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为无疼痛,局部疼痛和全身疼痛三组人群,共收回反馈表格4515份,结果显示:和无疼痛人群比较,局部疼痛和全身疼痛人群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0%和30%。死亡原因主要是肿瘤和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随着疼痛部位数量的增加,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相应增加,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研究显示,糖尿病会增加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与没有糖尿病的新诊断癌症患者相比,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癌症患者,其死亡风险增加41%。尤其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癌症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中其风险率更高,风险系数分别为1.76和1.61。专家认为可能的解释是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和高血糖的内环境会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近期的《Rheumatology》杂志登载了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Poole等人的研究论文,文章分析了系统性炎症与慢性自身免疫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用CRP水平表示系统性炎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RA、psoriasis、AS或PsA患者。大规模回顾性研究显示,CRP增高与否同患者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1年内,CRP由亚急性(<10mg/L)转为急性者(>10mg/L),死亡风险较持续亚急性者增加2倍(P<0.001)。CRP值持续亚急性(<10mg/L)者,死亡风险无增加。
干细胞治疗对许多疾病新疗法的产生至关重要,被认为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鉴于某些疗效和安全性未经确实的干细胞疗法已直接进入医疗市场,并被推荐给病人使用,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近期发表\"干细胞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为确保负责任地利用干细胞治疗患者,干细胞研究需要接受专家独立监督,专业研究人员应全程介入试验并对每个步骤进行科学和伦理审查。同时干细胞临床试验需要病人彻底的知情同意,并特别注意某些独特风险如:肿瘤生长、免疫反应、无法预料的细胞行为等。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需制定和执行相应准则,以确保干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08年12月23日JAMA报道: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疫苗咨询委员会建议所有吸烟者都应接种肺炎疫苗:19岁到64岁的烟民都应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受疫苗的烟民应同时接受戒烟辅导;65岁及以上的有慢性肺病的老人,比如有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也应接种肺炎疫苗。
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ARBs),剂雷米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已知ARBs及ACE-Ⅰ可减少尿蛋白,两者合用可能比各自单用效果更好。但迄今无两者合用对肾功能影响的长期比较性资料。 2001~2007年,25620例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或糖尿病有靶器官损伤的55岁以上患者经3周选入期后,被随机分入雷米普利10mg/d(n=8576)、替米沙坦80mg/d(n=8542)或两者合用(n=8502)组,随访时间中值为56个月,测量尿蛋白及肾功能。两药单用,透析及血清肌酐加倍的发生率两药单用组相近似,合并治疗组发生率较高(HR 1.24,95%CI 1.01~1.51,p=0.038)。与替米沙坦组及合用组比较,雷米普利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最少(-2.82 [SD 17.2ml/(min·1.73m2)]及-4.12[17.4],p<0.0001)。替米沙坦组及合用组尿蛋白增加少于雷米普利组。 用于血管病高危者,替米沙坦对主要肾功能的影响与雷米普利近似。虽然合用两药,尿蛋白减少多于两药单用,但总地看,它加重主要肾功能的预后。
一种被命名为FTO的基因被发现与人体肥胖问题有关,但机理不明。来自英国Dundee大学生物医药研究学会的专家们组织了2726名4~10岁的苏格兰地区儿童进行实验。通过唾液分析FTO基因是否变异的同时,记录入组者的食物摄取情况。 结果发现,FTO基因是否变异与新陈代谢率、运动量、摄食量并无关联。但在吃下等重食物的情况下,FTO基因发生变异的孩子每餐平均比未变异的多摄入100大卡热量。日积月累,可达到每12天增重1磅(约0.45公斤)的效果。 研究者认为:FTO基因变异有让人倾向于选择更不健康、更容易致胖食物的功能。亦即:基因通过行为习惯导致肥胖,而非通过新陈代谢率。因此,只要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发生FTO基因变异,也未必成为胖子。
Nature报道,一项名为RTS,S的疟疾疫苗的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有望为50%的非洲儿童提供保护。据此,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III期临床试验近期将在非洲7个国家招募16,000位儿童参加。最新数据显示,肯尼亚与坦桑尼亚超过800名5~17个月的儿童接受RTS,S或狂犬疫苗(对照组),平均随访8个月后,试验组仅有32例患疟疾,而对照组为66例,其有效率约为53%。坦桑尼亚另一项对照研究也显示试验组儿童疟疾发病率降低。疫苗的保护期能持续多久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个世纪前的艾伦法则记载了一个生物现象,那就是纬度、环境温度和肢体长度的之间的高度相关性。遗传现象曾被假定为该现象的首要基础,但一些重要试验表明环境温度与此密切相关。通过血管收缩/舒张来改变肢体血流曾被认为是这种生长可塑性的基础,但在大鼠身上的试验表明这种组织灌流并不能充分解释肢体长度的差异。因为在试管中,没有脉管细胞的跖骨,其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量与组织温度密切相关。该结果与进化论,尤其是遗传同化结合在一起,给艾伦法则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综合的解释。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关键酶,将血管紧张素(Ang)Ⅰ转化为AngⅡ。ACE2与ACE具有42%的同源性,并能将AngⅡ降解为Ang1-7,将AngⅠ降解为Ang1-9。RAS在肾脏损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b/db糖尿病鼠,肾小球ACE2表达下降,而ACE表达是升高的。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的研究者们,从抑制ACE2入手,以链脲霉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为模型,分别研究了肾脏损害、白蛋白分泌率以及ACE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通过抑制ACE2,加重了STZ糖尿病鼠的肾脏损害,同时有肾小球以及肾血管ACE表达的增加。表明ACE在此肾脏损害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的关系密不可分。证据表明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所激发的炎症参与了肝脏胰岛素抵抗。在外界刺激因素如细胞因子和脂肪酸的刺激下,巨噬细胞会产生大量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包括IL-6和TNF-α等,通过激活JNK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酶引起胰岛素抵抗。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医疗中心的4处ICU中心进行了一项前瞻性混合队列研究,以透视代理决策人如何在治疗希望和说出实情之间取得平衡。研究对象是179名高死亡风险无行为能力的代理决策人。通过一对一的面谈,166名代理决策人认为他们不能接受为了保有治疗希望而不讨论预后情况。6名代理决策人认为医生应该避免讨论预后情况,因为讨论死亡或预后情况在感情上会损害一个家庭或者给患者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在风湿等疾病的日常医疗和临床试验中,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的整体评价已成为评估疗效的关键。通常认为病人自我评价可避免外界误差造成的偏移,而医生评价更加客观,二者是否一致,始终没有定论。 为此希腊Ioannina大学医学院研究者荟萃分析了2006年后的相关文献:在240个临床试验中,分析医生和病人对6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医生和病人对63种疗法的疗效评估中有62种没有差别,双方对疾病平均改善率评价没有差别, OR值为0.98。因此认为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疗效的评估是一致的,这种现象在临床试验中比日常医疗中表现更为明显,但这并不代表某方评估是多余的,医生病人双方信息可以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