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文章称,他们通过体外培养获得了一种新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与此前发现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相比,新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不表达Foxp3,主要通过分泌IL-35发挥免疫抑制效应,而不是通过IL-10和TGF-β发挥作用;而且,新的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更强,在体内维持的时间更久。 研究人员利用IL-35和IL-10对初始T细胞进行培养后获得了这种新的调节性T细胞,他们将之命名为iTR35。之后,研究者在实验动物模型也证实了这群细胞在体内确实存在。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Mckay就发现,限制大鼠喂食可延长其寿命。后续研究表明,这种寿命延长作用与食物成分无关,而与食物中的卡路里(热量)含量有关,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卡路里限制\"或\"饮食限制\"。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饮食限制\"防止衰老的关键在于一种酶--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Sirtuin家族成员之一)。在低卡路里的条件下,Sirt3酶水平增高,通过影响线粒体改变新陈代谢,并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这有利于解释许多导致人类衰老的现象,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抗衰老的药物。这是首次获得明确的证据证实Sirtuin在哺乳动物中的抗衰老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Cecilia Giulivi博士及其同事对10例2岁~5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缺陷可能是引起自闭症的原因之一。研究者提取自闭症儿童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检测线粒体的活性发现:自闭症儿童线粒体的活性较差,平均氧耗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细胞线粒体的NADH氧化酶也只用到了常人需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8名儿童的NADH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值。提示:自闭症儿童的大脑暴露在很大的氧化压力下,可能会造成累积损害,引起自闭症的发生。
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西雅图市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室的Ted Gooley等对接受移植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确定移植转归的变化趋势。 研究者对在1993~1997年接受第一次异基因移植的1418例患者和2003~2007年接受第一次异基因移植的1148例患者,分析了总死亡率、无复发死亡率、复发性恶性肿瘤以及移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与1993~1997年间相比,在2003~2007年间,移植患者200天时(下降60%)和总体(下降52%)无复发死亡率、恶性肿瘤复发率或进展率(下降21%)以及总死亡率(下降41%)均显著下降。该研究表明,与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相关的死亡危险显著下降,同时远期生存率显著增高。
波士顿医学院的Hyon Choi等开展的一项随访期长达22年的研究显示,饮用富含果糖的饮料如含糖苏打水和橙汁会升高血中尿酸浓度,增加女性痛风风险。该研究通过对美国护士健康研究中78906名女性进行食物问卷调查发现,与1个月内含糖苏打水摄入量低于1份的人相比,每天饮用一份含糖苏打水的女性痛风发病风险增加74%,每天饮用2份或更多的人发病风险增加139%;饮用橙汁时相应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1%和142%。果糖摄入量处于最高五分之一的女性痛风发病风险是最低五分之一的1.62倍。饮用无糖软饮料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研究表明,果糖摄入过多是潜在的痛风风险因素,减少果糖摄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国图卢兹大学医学院的Jean-Bernard Ruidavets博士等在BMJ发表文章指出,酗酒(每天饮酒量超过50克酒精)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研究者对1991年~1994年间入组的9778位50岁~59岁的健康男士随访了十年,受试者分别来自英国贝尔法斯特和法国的3个城市。英法两国人群饮酒习惯差别很大:英国男性习惯周末饮酒,法国男性喜欢每天小饮一点,英国酗酒者是法国的20倍。研究显示,英国受试者严重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更高(HR=2.03);死于严重冠心病事件的风险,英国5.63/1000病人年VS法国 2.78/1000病人年;心绞痛发病率,英国5.46/1000病人年vs法国 3.49/1000病人年。
韦格纳肉芽肿病(W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Ann Knight博士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韦格纳肉芽肿患者家族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者纳入1970年~2003年在瑞典医院出院登记中的WG患者2288例,通过登记确认WG患者的父母787例,兄弟姐妹1212例和这些患者的子女3650例,研究患者亲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结果发现,WG患者一级亲属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比健康人增加32%,其中多发性硬化患病风险增加92%,干燥综合征风险增加2倍,血清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增加54%。提示WG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
美国塞勒姆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的Kovesdy等从一个纳入993名肾移植患者的前瞻性队列中,发现大腰围增加肾移植患者死亡率。 研究分析了体重指数(BMI)、腰围与全因死亡之间的联系:在对人口学和共病因素进行调整后,较高的BMI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0.48,p <0.001);较高的腰围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2.18,p <0.001)。在对其它变量进行调整后,腰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仍然显著。 研究表明,对于肾移植患者,较高的BMI和腰围对死亡率起着相反的作用,腰围似乎是预测肥胖更好的一个指标。
鱼油是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学反应的功能和良好的耐受性,是许多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而美国Jefferson医学院的Peter Kowey等在一项随机双盲研究中却发现,鱼油用于预防房颤复发无效。542例阵发性房颤及12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服用鱼油(相当于Omega-3脂肪酸8g/d)或安慰剂,7天后剂量减半。治疗24周后,阵发性房颤患者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分别有48%和52%的人出现房颤复发或心动过速的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该比例分别为33%和50%(P值均大于0.05)。研究表明,服用鱼油对改善房颤症状和防止复发并无裨益。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Terrier博士等根据法国自身免疫和利妥昔单抗注册系统内的数据,对利妥昔单抗超适应症治疗23例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非病毒性)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能有效治疗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非病毒性),但在合并肾衰、高剂量激素治疗和老年患者中易并发严重感染。 利妥昔单抗对所有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非病毒性)患者均有显著疗效,但约有半数的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6例严重感染(14.1例/每100病人年),且往往并发于特殊人群(年龄>70岁,Ⅱ型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肾衰竭eGFR<60ml/min和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三例感染患者死亡。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平均13.5个月的期间,有50%的病例出现临床复发,而且更常见于既往免疫抑制剂难治的患者。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命科学院人类营养系的Thomas Meinert Larsen等进行的一项随机试验显示,饮食中适度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血糖指数对维持体重减轻的效果优于其他饮食疗法。 研究者从8个欧洲国家纳入了超重成人,他们通过低热量膳食使初始体重减轻了至少8%。为防止体重回升,参加者经随机分配在26周内接受5种随意饮食中的1种:低蛋白和低血糖指数饮食、低蛋白和高血糖指数饮食、高蛋白和低血糖指数饮食、高蛋白和高血糖指数饮食或对照饮食。 试验结果显示,低蛋白饮食组和高血糖指数饮食组受试者的体重再增加率明显偏高;高蛋白饮食组和低血糖指数饮食组受试者维持体重减轻的几率较高,并额外减轻了5%的体重。
2007年12月~2008年2月,美国风湿病学会对风湿科医生(1991年~2005年期间入会、≤49岁,居住于北美地区)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 共有247份调查(回复率21.2%)被纳入分析。回复者的工作时间是由雇主确定,工作场所决定了研究范围和规模。在所有的工作场所内,大部分科研活动均与患者相关。疾病、人群和转化研究是过渡性工作,回复者中很少是进行基础或预防性研究的。风湿病医生的科研报酬分别来自于校外资金(21.3%)和校内资金(78.7%)。联邦科研项目主要为国立卫生研究院的K08/K23。同时,分析显示科研会降低医生的收入。医生进行每半天/周的科研活动,会减少其年税前收入的2.3%。 研究者呼吁改善美国风湿科临床研究的资金,增加K08/K23奖金的数量。
斯特格氏症,又称少年黄斑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眼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的中心视力缓慢下降,同时伴有色盲或色弱,患者的最终视力一般只有0.1左右,极少数会完全失明,主要病因是基因异常导致感光细胞退化,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将开展利用胚胎干细胞疗法治疗斯特格氏症的临床实验。临床实验将于2011年初开始,首批将有12名成年斯特格氏症患者接受临床实验,以验证相关疗法和剂量的安全性。该公司首席科学家罗伯特·兰扎表示,如果临床实验取得良好效果,他们将进一步开发具有更广阔应用价值的针对黄斑退化的胚胎干细胞疗法。
诊断错误是病人起诉医生最常见的原因,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急诊医学教授同时也身为心理医生的Pat Croskerry对于诊断错误给出了这样的说法:诊断错误的发生部分是由于医生在做临床决定时太过依赖直觉。 Croskerry教授表示,医生们在做临床决定时总是习惯于依赖直觉,而不是进行理性分析。诊断错误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医生对某个疾病的病程了解的不够,而是由于我们的大脑总习惯性地切换到\"直觉模式\"。 Croskerry教授谈到一名因腹痛就医的54岁男性。\"当时医院已经快要结束一天的工作,该患者在这时前来就诊,对医生说他已经便秘了4天,尝试了各种泻药。于是医生给他处方了更强力的泻药。结果这名患者后来死于腹主动脉破裂。\"\"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一种直觉反应,有时你必须抑制它,尤其是在医疗过程中,\"Croskerry教授说。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10年发布的一份关于全球AIDS流行状况的报告称,从1999年到2009年,全球HIV新增感染病例降低了16%。报告同时指出,得益于有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广泛开展,AIDS相关死亡也有所降低。 该报告的最新数据提取自182个国家,报告称,在包括22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在内的33个国家,2001年到2009年的HIV新增感染病例下降突破了25%。据该报告评估,2009年,全球HIV感染者达3.33千万,高于1999年的2.62千万;2009年的新增感染病例为260万,低于十年前的310万;2009年,180万人死于AIDS相关原因,低于2004年的210万人。 在资金方面,去年,全世界的捐赠者和各国政府为全球HIV和AIDS防治提供了159亿美元的资金,距离2010年艾滋病防治行动所需的经费268亿美元还差约100亿美元。UNAIDS警告,这一所需资金和已获得资金间的差距\"将会随着财政约束而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