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九十七期
分类

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肿瘤组织中该蛋白的表达呈急剧下调。韩国生物科学与生物工艺学研究所的Inpyo Choi等研究发现,VDUP1抗肝癌活性的机理是抑制了TNF-α诱导的NF-κB的激活。 研究显示,肝癌组织VDUP1表达受到抑制,在二乙基亚酰胺诱导肿瘤的试验中,缺乏VDUP1蛋白的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更易患肝癌。VDUP1蛋白缺乏的肿瘤细胞比野生型肿瘤细胞增殖更为迅速,而且关键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升高。除此以外,VDUP1缺乏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基因更易受到TNF和NF-κB的影响。TNF-α处理过的细胞VDUP1蛋白表达降低,同时伴随的是NF-κB的激活。更重要的是过量表达VDUP1可以降低NF-κB的活性。

参考文献:J Immunol 2010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亨廷顿病,以脑细胞内错误折叠、缺陷蛋白的累积为特征。某些药物能刺激一些细胞(而非神经元)内清除这种蛋白的过程--即细胞自噬。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Steven Finkbeiner及其同事研究发现,一种小分子--10-NCP(一种吩恶嗪),可以诱导神经元(分离于鼠)内的细胞自噬。 研究显示,在表达变异亨廷顿蛋白的神经元中,10-NCP降低了神经元(分离自亨廷顿病鼠模型)内的变异蛋白水平。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数个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结构类似的药物也可触发神经元内的细胞自噬。

参考文献:

根据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不同,人体FOXP3+CD4+Treg细胞可分成三个亚群: CD45RA+CD25intFOXP3low、CD45RA-CD25highFOXP3high和CD45RA-CD25intFOXP3low;前两者有免疫抑制作用,后者分泌IL-17且无免疫负调节功能。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Ashish Marwaha等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儿体内IL-17+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CD45RA-CD25intFOXP3low细胞数量是健康儿童的1.5倍,其抑制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还能产生大量IL-17;另外两种细胞与正常儿童无差别。提示IL-17与1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对1型糖尿病患者或可施行针对IL-17轴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J Immunol 2010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Rachel Cooper等开展的一项荟萃分析证实,握力、步行速度、(从椅子上)坐起和站立平衡等躯体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全因死亡率更高;在年轻人中,握力差者的死亡率更高。研究者回顾了Medline和Embase中截止到2009年5月的文献,文献的筛选条件为:社区研究,至少对4项躯体功能(握力、步行速度、坐起和站立平衡)中的1项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握力最强的1/4社区人群相比,调整了性别、年龄和体表面积后的14项研究(n=53476)显示:握力差者死亡风险增加(OR=1.67)。在步行速度上,5项研究(n=14692)显示,最慢的1/4比步行速度最快的1/4的死亡风险有所增加(OR=2.87)。此外,5项研究显示,平衡能力差者死亡风险增加。该研究表明,躯体功能较差者的死亡风险较高。

参考文献:BMJ 2010

新生儿红斑狼疮以暂时性皮肤狼疮和(或)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纽约大学医学院的Peter Izmirly等开展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妊娠期间服用羟基氯喹(HCQ)可降低(有抗SSA/Ro-SSB/La抗体相关心脏表现的)新生儿狼疮的发生风险。纳入研究的201例妊娠女性在孕前均已确诊为SLE,50例出生(有心脏表现的)新生儿狼疮患儿的SLE女性患者为病例组,另外151例受试者为对照组。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女性在妊娠期间暴露于HCQ的比例分别为14%(7例)和37%(56例)(P=0.002,OR=0.28);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和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校正种族、抗体水平、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等因素后的分析结果显示,HCQ应用可降低(有心脏表现的)新生儿狼疮的发生风险(OR=0.46)。

参考文献:Ann Rheum Dis 2010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Martin Brown教授等开展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老年(>=70岁)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避免采用支架治疗,因术后30天及120天发生中风或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小于70岁的患者采用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纳入EVA-3s试验、SPACE试验和ICSS试验中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3433例。结果显示,治疗后的首个120天,颈动脉支架治疗组发生中风或死亡患者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8.9% vs 5.8%,P=0.0006)。年龄分析显示,对<70岁的患者,支架组和内膜切除组30天和120天的中风或死亡率无显著差别;但对>=70岁患者,支架组患者120天发生中风或死亡的风险是内膜切除组的2倍,30天内的中风或死亡风险也显著高于内膜切除组(10.5% vs 4.4%)。

参考文献:Lancet 2010

颈动脉狭窄患者高达60%~90%无临床症状,但其远期发生缺血性中风,尤其是由同侧颈内动脉供血的脑部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英国John Radcliffe医院的Alison Halliday等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年龄小于75岁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可使其10年内中风发生风险显著降低46%。 该研究于1993年~2003年纳入30个国家126个中心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20例,年龄<=75岁,随机分为CEA组(入组1月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其他治疗组,每组各1560例。研究者发现,排除围手术期事件,CEA手术组和其他治疗组5年中风风险分别为4.1%和10%;10年中风风险分别为10.8%和16.9%。手术组患者中风发生率降低46%(P<0.0001),其中致残性或致死性中风62例(其他治疗组104例);非致残性中风37例(其他治疗组84例)。

参考文献:Lancet 2010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RA)与牙周病的发病均与免疫反应失调相关,有推测称,牙周病患者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RA。而哈佛医学院的Elizabeth Arkema等在美国护士中开展的大规模回顾性研究却发现,RA的发病与牙周病无关。自1992年至2004年间,81132名30岁~55岁的受试者中有292人诊断为RA。与无牙周病手术史和牙齿脱落病史的人相比,有上述病史者发生RA的风险未明显升高(RR 1.24 vs 1.18)。有吸烟史和牙周手术史者发生RA的风险有一定程度升高(RR 1.44),但无统计学意义。那些因严重牙周病导致牙齿脱落、或曾行牙周手术的受试者发生RA的风险也无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J Rheumatol 2010

接种疫苗一直被认为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RA)及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但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Camilla Bengtsson等的研究却显示,接种疫苗并不增加成人RA发病风险。研究纳入1998位18岁~70岁的RA患者为病例组,随机抽取2252位受试者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受试者前5年的疫苗接种情况。并对受试者血样进行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和HLA-DRB1等位基因等检测。结果显示,接种疫苗既不增加总人群RA发病风险(OR=1.0),也不增加ACPA阳性和阴性亚组人群RA发病风险。研究还显示,接种疫苗不增加吸烟人群或携带HLA-DRB1等位基因人群RA的发病风险。

参考文献:Ann Rheum Dis 2010

有研究人员推测,由于家族性狼疮患者的遗传负荷高于散发狼疮患者,因此可能具有更严重的疾病表现从而影响疾病的累积损害及生存率。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PI Burgos等的研究却显示,尽管家族性狼疮患者和散发性狼疮患者之间存在一些临床差异,但是家族性狼疮并不显著增加疾病负担(损害和死亡)。该研究应用LUMINA队列中644位狼疮患者的数据,描述家族性狼疮的临床特征,及对累积损伤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家族性狼疮患者粘膜溃疡、二尖瓣脱垂、脑血管疾病及口服避孕药较多(OR分别为1.92、1.74、4.18、2.51);而低血小板计数(<150000/mm3)史与肺疾病活动发生率较低(OR分别为0.31及0.39)。但是这些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家族性狼疮与短期内累积损害和死亡均无显著相关性(HR分别为0.77与0.20)。

参考文献:Lupus 2010

美国Rush大学医学中心的Lynda Powell博士等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咨询+疾病教育方式并不优于单纯疾病教育的方式,不能降低轻-中度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研究纳入芝加哥的902例轻-中度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3.6岁,随访2年~3年。对照组患者通过邮件或电话来学习心衰知识;干预组的患者则通过学习自我管理的技能并确保实施,在1年内与咨询师进行18次接触,完成18次心衰教育课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死亡率和因心衰住院率等指标均无显著改善(OR=0.95)。

参考文献:JAMA 2010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Cheri Hotu 等对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所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传统的血压达标和延缓心脏、肾脏终末期损害的治疗相比,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服务在控制血压方面更有效,从而降低心肾的终末期损害。 毛利和太平洋地区65名年龄在47岁~75岁的2型糖尿病、中度慢性肾病和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社区(干预)健康服务组,试验时间为12个月。社区组由护士每月上门指导并监测血压。12个月内,社区组较传统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和24小时尿蛋白均明显降低,并且传统组使用的降压药数量明显比社区组多。社区组左心室质量和左心房容积明显改善,但传统治疗组却无这种改善。

参考文献: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0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动作类视频游戏可以改善人们在执行感觉和知觉任务时的表现,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Daphne Bavelier及其同事研究指出,这是因为这类游戏可改善做出决定的关键方面--在有限证据的基础上,快速推断给定答案正确与否可能性的能力。 研究人员让11名视频游戏玩家和12名非玩家确定一组随机移动的点的总体走向。在另一项试验中,志愿者要判断哪只耳朵听到了掩盖在白噪音下的特定声音。两项试验中,游戏玩家均更快速地给出了正确答案。研究提示,\"可能性推论\"能力的提高使得视频游戏玩家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此外,在另一组非玩家中,经过50个小时的动作类视频游戏,如射击游戏,他们的决定能力得以改善,而非动作类游戏则未收到类似效果。

参考文献: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由疟原虫引起。曾有研究认为,疟原虫来自黑猩猩。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Beatrice Hahn等的研究却发现,导致人患疟疾的疟原虫最初来自大猩猩,而不是黑猩猩。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单基因组扩增策略以识别和描述疟原虫属序列,在非洲中部现场采集约3000个大猩猩和黑猩猩的粪便样本,对黑猩猩和大猩猩的1100多个线粒体、质体样细胞器及核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9%的基因序列与疟原虫的一个亚种来弗兰原虫符合;而来源于大猩猩的一种寄生虫与这种疟原虫十分相似,提示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是大猩猩身上疟原虫的近支后裔。所有这些结果均表明,疟原虫来源于大猩猩,而不是黑猩猩、倭黑猩猩或古人类。

参考文献:Nature 2010

瑞典Sahlgrenska大学医院的Mattias Magnusson等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见EB病毒(EBV)和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而EBV+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反应和临床缓解率优于EBV-患者。 通过对35名RA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和骨髓样本内病毒分析发现,在治疗前,15人为EBV+者,其中4人同时感染人类细小病毒B19;8名人类细小病毒B19+者,12人未检出病毒。治疗后,EBV+患者DAS28的降低水平显著高于人类细小病毒B19+患者(P=0.002)和无病毒感染者(P=0.04)。75%的无病毒感染RA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反应良好,但他们在后续11个月的随访期内仍需继续用药,而EBV+组中只有8%的人需继续治疗。研究提示,EBV可作为预测利妥昔单抗治疗RA疗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Rheumatology 2010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仅限于卧床休息、应用镇痛药、石膏和支具等。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将骨水泥直接注射至损伤椎体的部位修复损伤,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脊柱微创术。荷兰学者Caroline Klazen等的研究显示,对伴有腰痛的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迅速缓解疼痛,并且至少可维持1年,其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研究显示,椎体成形术后第1个月时,疼痛缓解程度评分(VAS评分)降低5.2,保守治疗组降低2.7;术后1年时,两组平均VAS评分分别降低5.7和3.7,表明椎体成形术在疼痛缓解上具显著优势(P<0.0001)。椎体成形术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的恢复均优于并快于保守治疗组(P<0.0001),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Lancet 2010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