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二百二十六期
分类

最近,3位类风湿关节炎学家因发现了一段独特的DNA序列,而获得了400万克朗(614000美金)的克拉福德奖。该段DNA序列一旦受到吸烟的影响,就会大大增加人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现就职于美国范因斯坦医学研究所的Peter Gregersen与哥伦比亚大学的Robert Winchester就开始检测人类白血球抗原基因间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已知,这些白血球抗原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他们发现了HLA基因变异间共有的一段含有5个氨基酸的序列具有增加类风湿关节炎风险的作用。 随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Lars Klareskog团队发现那些含有该段序列且吸烟的北欧人群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增加了20~40倍,而那些含有该序列但不吸烟人群的患病风险则仅增加了4倍。

参考文献:Science 2013

非整倍体细胞具有过少或过多的染色体。几乎所有的癌细胞都是非整倍体细胞,然而目前并不清楚非整倍体是否能够导致癌症。BubR1是一种在细胞分裂时帮助细胞分离染色体的蛋白质。当BubR1减少时,染色体无法正确分离到相同的子细胞中,使得某些子细胞携带错误数量的染色体。研究人员采用遗传工程技术让小鼠生成BubR1的量减少,看其是否会形成癌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小鼠并没有长肿瘤,但是它们的衰老速度非常快。去除这些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能够帮助它们长时间保持健康。过量生成BubR1的小鼠不易发生癌症。研究人员还发现高水平过表达BubR1的小鼠相比对照小鼠平均寿命延长15%,其中的机制还在研究中。BubR1可能是抗肿瘤以及延缓衰老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Nature Cell Biology 2013

癌症通常是由上皮细胞发生逐步的基因改变而导致的。此外,基质同样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Yang Zong等研究证实,肿瘤微环境的表观遗传因素参与了肿瘤发生的过程。 他们利用一种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子——Hmga2改变了前列腺的基质细胞。结果发现,仅通过过量表达基质细胞中的染色质重组蛋白从而扰乱微环境,就足以诱导邻近的上皮细胞发生增生和癌变。此外,研究者还发现,该过程主要是受到增强后的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的调控。通过过量表达基质中的雄性激素受体,从而增强Hmga2所诱导的旁分泌信号,能够促使小鼠在该基质的附近上皮组织中发生前列腺癌变。

参考文献:PNAS 2012

吸入性过敏源引起CD11c(+) MHC II(+)树突状细胞(DC)在肺部快速聚集,此效应所募集的DC被认为是来源于血液DC前体细胞。然而近来的研究提示,分化良好的DC细胞可在体内许多组织原位扩增。德国Fraunhofer毒理学及实验医学研究所的Tibor Veres等对小鼠呼吸道DC细胞扩增在正常平稳状态和吸入性过敏源刺激下的表现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在平稳状态下,在呼吸道粘膜组织、粘膜下组织和肺实质均存在CD11c(+) MHC II(+)DC细胞扩增。吸入性过敏源可以引起呼吸道黏膜部位的DC细胞扩增水平增加3倍,随后DC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募集的单核细胞来源的DC细胞促进了肺实质的DC细胞数量上升,而不影响呼吸道粘膜上皮部位DC细胞数量。

参考文献:J Immunol 2013

现代的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常被用于手术中及重症监护病房。长效制剂由于术后残留,会增加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Martina Grosse-Sundrup等研究探讨了全身麻醉时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断剂是否会增加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18579名患者在手术时接受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相对应有18579名患者未接受此类药物。结果显示,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断剂增加了拔管后氧饱和度下降的风险和需入住ICU病房行计划外的再次插管的风险。使用新斯的明与术后氧饱和度<90%和重插管相关。 研究表明,麻醉期间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断剂也会增加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参考文献:BMJ 2012

丹麦Gentofte大学医院心内科的Christian Selmer等在大规模人群队列中探讨了各种甲状腺功能状态与房颤风险的关系。 586460名既往无甲状腺疾病和房颤的患者被全科医生评估了甲状腺功能。结果显示,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亚临床甲亢(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减少,游离甲状腺素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房颤风险增加30%,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高值者房颤风险增加12%。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无论明显还是亚临床甲减均与房颤风险降低相关。 该研究表明,房颤发生风险与甲状腺活性密切相关,在甲减患者中是低风险,在甲亢进患者中是高风险。研究提示,对亚临床甲亢和正常高值甲状腺功能者也应该警惕房颤的发生。

参考文献:BMJ 2012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孕妇处于感染流感的风险中。而且,伴随着接种疫苗后胎儿死亡的报道,疫苗对孕妇的安全问题也广受关注。挪威公共卫生研究院的Siri Haberg等对117347例挪威2009年~2010年间的孕妇(流感期间,54%的孕妇于妊娠中、末三个月接种了疫苗)开展的研究证实:孕期流感病毒感染与胎儿死亡风险增加有关(HR 1.91);孕期接种疫苗显著降低患流感风险(HR 0.30);疫苗本身与胎儿死亡率增加无关,并且降低流感大流行期间流感相关胎儿死亡风险(HR 0.88)。

参考文献:NEJM 2013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E Kharazmi等对瑞典家庭癌症数据库中生于1931年后者及其生物学父母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尽管父母在早期被诊断为癌症的子代癌症遗传风险最高,但父母晚期患癌,子代癌症遗传风险一样增高。 该研究显示,父母在早期被确诊为癌症的病例的遗传风险最高。即使父母在高龄(≥80岁)甚至在更高龄(≥90岁)受到癌症影响,其子代出现相同癌症的风险也比父母未受癌症影响的子代高(具有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BMJ 2012

全世界的饮食指南都建议用多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以降低冠心病风险。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Christopher Ramsden等研究发现,用亚油酸替代饱和脂肪增加了全因死亡率、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无证据显示亚油酸有心血管益处。 458例30~59岁的男性新发冠心病患者随机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21例,饮食中将富含Ω6亚油酸的红花籽油作为主要油料;对照组237例,常规饮食。中位随访38个月后发现,干预组的全因死亡率(17.6% vs 11.8%)、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2% vs 11.%)和冠心病发生率(16.3% vs 1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研究颠覆了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观念。

参考文献:BMJ 2013

死产通常被认为是原因不明且无法避免的。风险因素大多被认为对死产的预测性很弱。而英国西米德兰围产期研究所的Jason Gardosi等开展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大多数单胎死产是可以预防的。单个最大的风险因素是未检出的胎儿生长受限,预防策略应着重于改善产前检查。 研究包括92218例自然形成的单胎,其中389例在孕24周后死产。分析显示,母体肥胖、孕期吸烟以及胎儿生长受限这些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占到了死产原因的56.1%。与孕期正常生长者相比,胎儿生长受限者死产率增加4倍,如果生长受限未于产前检出则死产率进一步增加到8倍。

参考文献:BMJ 2013

现有药物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都效果不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rina Cuchel等开展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表明,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抑制剂洛美他派(lomitapide)是一种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价值的药物。 29名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4个国家11个中心入组。洛美他派剂量从安全耐受的5mg/天增加到最大剂量60mg/天。结果显示,相较基线,26周时LDL胆固醇减少50%、56周时减少44%、78周时减少38%。主要不良事件为胃肠道症状。

参考文献:Lancet 2013

干扰素是治疗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标准疗法,然而,干扰素须皮下给予且易引起副作用。新西兰奥克兰城市医院的Edward Gane等研究发现,一种口服HCV核苷酸聚合酶抑制剂药物sofosbuvi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对于既往未经治疗的1型、2型、3型HCV感染患者来说是有效的。 研究显示,在40例接受随机分组治疗的患者中,所有10例接受sofosbuvir加利巴韦林无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和所有30例接受sofosbuvir加利巴韦林治疗并于第4、8、12周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均达到24周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研究观察到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头痛、疲劳、失眠、恶心、出疹及贫血。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美国梅奥诊所的Vicente Torres等开展的3期、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非肽类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3年后,肾脏体积增加及肾功能下降得以延缓。 1445名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托伐普坦或安慰剂。在3年研究期间,托伐普坦组的肾脏体积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每年2.80%对每年5.51%,p<0.001)。托伐普坦组的肾功能恶化、肾脏疼痛、高血压或蛋白尿的风险均显著降低。托伐普坦治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口渴、多尿、夜尿、尿频和烦渴,由于其不良事件,所以有较高的停药率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2

在临床上,女性需透析的比例低于男性。为此,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Dorothea Nitsch等分析了46个队列中超过2百万受试者的相关数据,以评估在肾小球滤过率及蛋白尿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源性死亡和终末期肾病之间的联系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结果显示,在所有肾小球滤过率和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上,男性发生全因和心血管源性死亡的风险均高于女性。无论男性或女性,更低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更高的白蛋白/肌酐比值都意味着更高的死亡(全因和心血管源性)风险,但是相比男性,女性的全因和心血管源性死亡的坡度风险关系更为陡峭。慢性肾病相关死亡风险,女性略微高于男性。特定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下,终末期肾病风险男女相当。 该研究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低肾小球滤过率及高蛋白尿均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源性死亡和终末期肾病风险。

参考文献:BMJ 2013

跌倒是中老年人(年龄≥65岁)意外受伤最常见的原因。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观察性研究,在加拿大2个长期护理中心的公共区域(餐饮室、休息室、走廊)安装摄像机采集老人跌倒视频,分析老人跌倒原因。研究共记录130人227次跌倒(平均78岁),老人跌倒最常见原因是不正确的重心移动(41%),其余原因包括绊倒(21%)、被碰撞倒地(11%)、身体失去支撑(11%)和虚脱倒地(11%)。滑倒只占跌倒原因的3%。3个比例最高的与跌倒相关的活动分别是:前进过程中(24%)、安静站立时(13%)、坐下时(12%)。

参考文献:Lancet 2013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Lisa Te Morenga等对饮食糖与肥胖的关系开展的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显示,对于饮食随意的人而言,降低糖分摄入与体重降低0.8kg相关,而糖分摄入增加体重也会相应增加0.75kg。这种效果是由于能量摄入的改变而引起,而不是由于糖分代谢本身所导致,用相同能量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替代糖不会导致体重的任何改变。鉴于肥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所以降低糖摄入的效果相当小也就不奇怪了。

参考文献:BMJ 2012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Jorge Rodrigues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对巴西朗多尼亚州一个牧场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研究。该牧场原来是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部分,后遭砍伐变成牧场。研究人员发现,森林与牧场土壤生态特征不同,与牧场土壤相比,森林土壤的pH值显著降低、含碳总量降低、铝浓度升高。研究还发现,森林与牧场土壤的微生物特征有显著区别,与森林土壤相比,牧场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但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不同微生物群落出现了同质化。研究人员指出,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中微生物遗传变异减少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微生物多样性很难从生态系统转变中完全恢复,这可能导致部分土壤微生物灭绝,从而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改变。

参考文献:PNAS 2013

葛兰素史克(GSK)不愿支付英国罗格列酮(文迪雅)服用者的索赔,尽管该公司曾支付数十亿美元给几十万美国类似的索赔患者。GSK是生产抗糖尿病药物文迪雅的一家英国跨国公司。因研究显示文迪雅存在心脏损伤风险,2010年撤出欧洲市场。当时,英国近90000例患者在服用该药。2012年2月GSK解决了2.5万多位美国患者的诉讼,但却一直抗拒英国患者的相关诉讼。律师Daniel Slade介绍,GSK对患者的指控提出质疑,不相信患者所提及的心脏疾病是由所文迪雅引起。另外,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民事索偿法律程序和资金安排对申诉人更为不利。GSK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他们对诉讼患者表示同情,但他们尊重英国法律,并坚信:公司行为是恰当、负责任的,“GSK公司隐瞒安全数据的说法”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BMJ 2013

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的一项报告分析了在1970年~2010年期间全球187个国家的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死亡率。 从1970年到2010年,全球男性的平均寿命从56.4岁增加到67.5岁,全球女性的平均寿命从61.2岁增加到73.3岁。除20世纪90年代外,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10年增长3岁~4岁。2010年,全球死亡人数为5280万,比1990年高出13.5%,比1970年高出21.9%。2010年,70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更高(42.8% vs 1990年33.1%),80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率为22.9%。1970年以来,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了约60%,尤其是1月~59个月的婴幼儿(1970年1080万vs 2010年400万)。 研究认为,在过去40年里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有持续而明显的升高。

参考文献:Lancet 2012

台湾研究人员通过健康调查问卷(12-item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对1990年到2010年台湾成年人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10548名受访者中有9079人(86.1%)完成了调查问卷。研究显示,与1990年相比,2010 年台湾疑似精神障碍发病率上升约1倍,从1990年的11.5%上升至2010年的23.8%。在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及2010年这5个时间点上,疑似精神障碍发生风险均与全国失业率、离婚率及自杀率呈平行增长。疑似精神障碍的显著风险因素包括女性(OR=1.6)、受教育时间小于等于6年(OR=1.3)、失业(OR=1.4)及身体健康状况差或活动受限(OR=6.5)等。

参考文献:Lancet 201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