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二百四十期
分类

来自法国Albert Bonniot研究所的一组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的预测肿瘤预后的方法。这组科学家证明:在肺癌中一些高表达的基因可能与癌症的转移及预后有关。研究者检查了近300名肺癌患者的肿瘤。在进行基因表达状况的研究之后,他们发现,在肺癌细胞异常表达的基因中,他们发现了26个相关的基因:当这些基因表达时癌症预后不良,体现在癌症有转移的倾向。有趣的是这些基因均属于生殖细胞和胎盘的特定基因。研究认为,特异性存在于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基因在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异常表达可能成为未来新的建立预后和个性化治疗护理的工具。

参考文献:Sci Transl Med 2013

近日,伦敦癌症研究所Nick Orr博士等人对男性乳腺癌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了探究,研究指出,男性乳腺癌或与RAD51B基因变异有关。 该实验包含82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和2795组欧洲样本对照,总计确认有效的438个病例和474个对照独立样本。研究者对男性乳腺癌进行了全基因关联研究,发现14q24.1上RAD51B中的一个SNP与男性乳腺癌显著相关。研究认为,基因突变增大了男性乳腺癌的遗传风险。男性乳腺癌变异基因的研究,也将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机制。研究数据为男性乳腺癌的易感性提供了证据,考虑到研究的规模,其他的风险变异可以通过未来GWAS研究确认。

参考文献:Nature Genetics 2012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院与中山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的郑苇等人通过研究确定了三个结直肠癌相关的新遗传点。 研究者采用一种称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方法,在东亚地区寻找与大肠癌风险相关的常见变异。从2098个结直肠癌病例和5749个对照数据中,研究者在一组独立样本中确定了64个结直肠癌相关变异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随后将疾病相关变异数缩小至4个。 这4个变异中的3个也曾在一个欧洲裔群体研究中复现。研究者确定了三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新遗传“热点”。该实验开拓了关于大肠癌的新认识,并可能指出该疾病新治疗靶点。这将促进结直肠癌领域遗传学和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Nature Genetics 2013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它能向临近组织以及较远的组织转移和浸润。HCC与很多风险因素相关,包括乙肝病毒(HBV)感染,这在中国非常常见。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人类基因组中心的Jian Huang等人用外显子测序技术识别了10名HBV阳性且有肝癌门静脉栓患者的体细胞突变。在331个非沉默突变中能够频繁发现C:G>A:T和T:A>A:T易位。显著的是,编码染色体组装复合物SWI/SNF中某个成分的基因ARID1A在13%的HBV相关HCC中发生了突变。他们用RNA干扰技术检测了91个确信的突变基因在细胞存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有七个基因,包括VCAM1和CDK14可能赋予了HCC生长和浸润的能力。这项研究为那些可能在进展性HCC中有临床意义的体细胞突变提供了蓝图。

参考文献:Nature Genetics 2012

在分子水平对肝细胞癌(HCC)发病机理的更好了解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肿瘤起始事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Leilei Chen等发现,AZIN1基因腺苷-肌酐(A-I)的RNA编辑在HCC中是增加的。尤其是RNA腺苷脱氨酶(ADAR1)调节的A-I编辑能够导致AZIN1 第367位残基发生丝氨酸-甘氨酸置换,并可能造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诱导AZIN1从细胞质向细胞核易位,进而增加肿瘤起始的潜能,使其更具侵袭力。与野生型AZIN1蛋白相比,编辑后的形式与抗酶蛋白的亲和力更强,其更高的稳定性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总之,AZIN1 A-IRNA编辑是人类癌症,尤其是HCC发生的一个潜在驱动子,这可能成为治疗HCC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3

表观遗传机制在哺乳动物发育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人们对其确切的功能却只是一知半解。为了探索表观遗传对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人员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为中内胚层细胞、神经前体细胞、滋养层样细胞和间质细胞,并对每种细胞系的DNA甲基化、染色质修饰和转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早期发育阶段活化的基因启动子多数富含CG且在非表达细胞系沉默过程中主要表现出H3K27me3甲基化。相反,那些发育晚期的基因启动子通常CG含量极少且在受到抑制时启动DNA甲基化。有趣的是,早期发育的调控基因通常位于大规模的基因组区域,而这些区域从来不会发生DNA甲基化,被称为DNA甲基化山谷(DMVs)。 该项研究显示了一套调控胚胎干细胞分化的早期和晚期的独特表观遗传机制。

参考文献:Cell 2013

为确定支气管扩张发病的危险因素,澳大利亚昆士兰儿童医学研究中心对127个经新生儿筛查诊断为囊性纤维病的婴儿的数据进行分析。当这些孩子在3个月、1岁、2岁、3岁时,对其进行胸部CT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显示,支气管扩张在每次访视时的点发生率从3个月年龄的29.3%上升到3岁时的61.5%。在多变量分析中,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体现为胎粪性肠梗阻,做CT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时的呼吸道症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游离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呼气相肺CT空气潴留。3个月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游离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与持久的支气管扩张有关。 因此,在生命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活性与囊性纤维化儿童早期支气管扩张有关。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为确定17q21上的基因突变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气喘疾病对儿童性哮喘的发病风险,美国芝加哥大学的Minal Çalışkan 等研究人员对17q21位点上与哮喘、人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喘息疾病有关的区域进行基因测试,并对17q21的基因型、人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喘息疾病与哮喘发病风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测试。最后,研究了17q21区各基因在未受刺激以及经人鼻病毒刺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特异性的基因型表达。结果显示,17q21的基因突变与生命早期的人鼻病毒气喘疾病有关。17q21基因突变引起的哮喘局限发生在已有人鼻病毒气喘疾病且表达ORMDL3 和GSDMB的儿童中。而且在受人鼻病毒刺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ORMDL3 和GSDM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些基因的表达在两种条件下都与17q21的突变有关。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研究人员发现,心率过快的男性即使身体健康,也更可能死亡,由此研究人员认为,高心率可能是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从1971年开始对近3000名40岁~59岁男性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了追踪。2001年,超过1/3(1082例)的男性死亡。研究显示,静息心率高与较差的身体健康状况、较高的血压、较大的体重以及较高的循环血脂水平相关。静息心率越高,死亡风险越大,与身体健康状况无关。校正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心肺适能和其他临床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1985~1986年间静息心率为51~60次/分的男性,死亡风险增加40%。积极锻炼的男性倾向于拥有更低的静息心率。

参考文献:BMJ 2013

BRAF V600E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癌基因。为了解其与PTC死亡率的关系,美国约翰&#8226;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Mingzhao Xing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在PTC患者中,BRAF V600E突变的存在使癌症相关死亡率显著增加。 该研究经过对7个国家13个中心在1978年~2011年间的1849例PTC患者数据分析后发现:BRAF V600E基因阳性的PTC患者总体死亡率为5.3%,显著高于BRAF V600E阴性组(1.1%),P<0.001。调整了确诊时年龄、性别和研究中心后,BRAF V600E基因阳性组的死亡率为12.87/千病人年,亦显著高于阴性组(2.52/千病人年),风险比为2.66。但当结合了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等指标时,这种相关性失去了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JAMA 2013

为了评估产后早期睡眠的行为教育干预是否能改善初产妇女和婴儿的睡眠质量,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有两家大学附属医院参与此项研究。该研究共纳入246名产后妇女和婴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睡眠的行为教育干预(n=123)或者常规护理(n=123)。主要研究终点是产后妇女夜间睡眠时间,次要终点是婴儿最长夜间睡眠时间。经过6周和12周的随访,该研究证明,睡眠的行为教育干预在产后早期、医院住院阶段、回家后第一周都不能改善产后妇女和婴儿的睡眠,也不能改善产后一个月的其他健康情况。

参考文献:BMJ 2013

美国研究人员Timothy Daskivich等人研究了年龄、伴随疾病和肿瘤风险对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其他原因或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的影响。研究发现,伴随多种疾病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确诊10年内非癌死亡风险高,当决定中、低风险前列腺癌的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3183名确诊时无转移的前列腺患者入组。结果显示,伴随 0、1、2 和 3 或更多种疾病的受试者14 年累积非癌症原因死亡率分别为24%、33%、46%和 57%。12种伴随疾病包括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出血、慢性肺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风、心肌梗死、心绞痛、肝硬化/肝病、炎性肠病、关节炎/风湿病、高血压和抑郁症。与无伴随疾病者相比,伴随 1、2、3 或更多疾病的受试者(在65岁时诊断患癌)非癌症死亡风险比分别为1.2、2.0和 2.6。研究还发现,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在中、低危患者中很低(低危 3%、中危 7%),在高危患者中很高(18%),且不因伴随疾病的数量而改变。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3

最近,德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前脑内侧插入电极后,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很快出现症状改善。弗莱堡大学医院Volker Coenen和他的同事介绍,在接受脑深部电刺激的7例抑郁症患者中,有6例在短短几天内出现了反应。相比之前的一些研究,研究人员在同样的大脑区域但不同的位点利用更强电流刺激数周才能获得抗抑郁效应,该项研究起效要快得多。然而,作者表示:以上研究结果是初步的,仍需要更大的对照研究证实。目前抑郁症患病率高达5%,已成为最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约2/3的抑郁症患者可通过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得到症状缓解,但仍有约1/3患者对上述治疗反应差而发展为难治性。可见,该研究给“长期有效缓解TRD”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Nature 2013

蠕虫是全球人类最主要的感染源之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中国湖南省临湘市区农村学校的学龄儿童开展了健康教育课程,该干预措施的目的是提高儿童对蠕虫的了解、引导行为改变并降低感染率。该研究为单盲、不匹配、整群随机干预试验,纳入38所学校年龄为9~10岁的1718名儿童,研究周期1个学年。该研究证明,健康教育课程能提高学生对土源性蠕虫的了解,引导学生行为上的改变,降低1学年内蠕虫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儿童医院的Grace Aldrovandi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长期单纯母乳喂养的妇女将HIV通过母乳传播给宝宝的风险最低。 研究人员对赞比亚900多名感染了HIV的妇女及她们的宝宝进行了为期2年的追踪。所有纳入研究的妇女都被建议在孩子出生后至少给其进行4个月的母乳喂养。在4个月时,一半的妇女被鼓励停止母乳喂养,而另外一半的妇女被鼓励继续做母乳喂养。在4个半月时对所有妇女的母乳进行了取样。结果发现,4个月时停止母乳喂养的妇女乳汁中HIV浓度最高;4个月时未停止母乳喂养,但采取混合喂养方式的妇女乳汁中HIV浓度稍低;4个月时未停止母乳喂养,且进行单一母乳喂养的妇女乳汁中HIV浓度最低。上述结果为婴儿期内即使是母乳喂养频率的细微变化也会影响母乳中HIV浓度的观点提供了证据。

参考文献:Sci Transl Med 2013

已有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非裔美国人(AA)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人数是欧裔美国人(EA)的两倍。然而,对于罹患MM的AA的生物学特性却不得而知。为此,美国凤凰城基因组学研究院的Angela Baker等开展了一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血液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检测了35例AA、178例EA患者的基因转录谱,发现AA患者IgH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EA患者(40% vs 52%;P=0.032)。而在其余方面(如体细胞拷贝数、基因表达与疾病高危风险的关系等)两组人群并无统计学差异。 该研究首次综合比较了AA及EA人群在MM疾病上的分子改变频率及分布。

参考文献:Blood 2013

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海洋酸度增加可促使海胆发生显著遗传变化。加利福尼亚州霍普金斯海洋研究站的Melissa Pespeni及其同事用海水水箱饲养海胆幼虫,一部分暴露在目前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中,另一部分暴露在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来提高海水酸度的环境中。在幼虫成长过程中,研究人员对这些海胆幼虫的总体生长和遗传变异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虽然高酸度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编码40类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参与海胆贝壳形成的基因和参与调节生物代谢和pH值的基因。研究认为,酸度增加选择出了这些能改善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基因变异。

参考文献:NATURE 2013

一个苏格兰医学专业团体称,烟、酒及食品业必须关心人胜于利润,避免商业行为损害人类健康。他们谴责罔顾对人的损害,而只想提升销量的不负责任、不道德的商业行为。 “不负责任的交易:公共卫生与大企业”由苏格兰酒类健康行动项目组撰写,描述了在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下,成百上千万人的健康是如何被置于风险中的。该报告旨在提升公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并挑战将商业利益凌驾于公众健康之上的行为。 该报告指出了一系列用于提升销量,但妨碍公共卫生措施的商业策略。包括品牌延伸(如成为体育运动的赞助商)、在监管不严密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市场、通过向法案挑战延迟立法等。

参考文献:BMJ 2013

“尊严死”即“有尊严的死亡”,是指尊重患者意愿,不再做延缓生命的医疗措施,或者处方药物由患者自主实施,任由其死亡。1997年,俄勒冈州成为全美第一个通过尊严死立法的州;2008年11月,华盛顿州也通过了类似立法。 截至2011年底,华盛顿州共有255例患者参与了“尊严死”项目,主要为白人男性,受过良好教育的晚期癌症患者。选择尊严死的动机主要为失去自主能力(97.2%)、不能从事愉快的运动(88.9%)及感觉失去尊严(75%)。其中,在西雅图癌症中心有40例患者通过医生开具了致死量的司可巴比妥,占全州的15.7%,24例摄入药物后死亡,11例患者在接受处方后没有实施,后续存活时间超过6个月。整体来说,患者和家属对该项目心存感激,无论是否真正实施。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3

美国研究人员David Kao等人对1997年11月到201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美沙酮相关心律失常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自2002年以来,上报给FAERS的美沙酮相关心律失常报道显著增加,并且相对于该药物的其他不良事件显示出不均衡性。研究显示,1997年到2002年与使用美沙酮相关的QT间期延长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平均增加0.3(95%CI:0.1~0.5),2002年到2011年这个值增加到3.5(95%CI:2.5~4.8)。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