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医学新知』第一百四十九期
分类

猫和人一样也会感染艾滋病,不同的是猫所感染的是猫免疫缺陷病毒(FIV)。但人不会感染FIV,猫也不会感染HIV。原因在于,人类和猴子拥有TRIMCyp蛋白,能识别FIV,并将之降解,而猫缺乏该蛋白。梅奥诊所的分子病毒学家Eric Poeschla及同事利用携带外来基因的病毒感染猫卵成功繁殖出了可预防FIV的转基因猫。Poeschla等将携带编码荧光蛋白和TRIMCyp蛋白基因的慢病毒注射到猫卵细胞,感染后的猫卵细胞与正常的猫精子进行受精,将受精卵分别移植到22只雌猫输卵管内,结果5只猫受孕,共获得11个胚胎,其中10个胚胎含有新的基因。5个胚胎成功培育小猫,1只小猫是死胎,1只出生时死亡,其他3只小猫存活至今。后续的研究证实,转基因小猫红细胞感染FIV病毒后病毒并不复制,抗FIV感染的能力高于普通猫。这对于预防人类HIV感染有很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炎性体是胞浆内一组多蛋白复合体,是胱天蛋白酶(caspase)-1活化所必需的反应平台,调控IL-1β和IL-18等促炎因子的加工及活化,NLRP3是构成炎性体的核心成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Rinke Stienstra等研究发现,NLRP3基因敲除小鼠高脂肪饮食并不会引起肥胖,主要是由于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都有所降低。此外,血浆中的leptin和resistin也发生了改变。详细的代谢和分子表型证实,炎性体在慢性过度进食中控制着能量消耗以及成脂基因的表达。这些发现表明,炎性体在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抑制炎性体可能有助于治疗肥胖。

参考文献:PNAS 2011

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是预示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其产生途径,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John Teijaro等运用化学和基因技术,对S1P1受体进行标记,发现S1P1信号通路对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至关重要。S1P1受体表达于肺组织内的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在野生或淋巴细胞缺陷小鼠体内,S1P1的激活能够抑制细因子的产生和先天免疫细胞的募集,这证实内皮细胞是细胞因子风暴的调控中心。研究还发现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的产生都由上皮细胞来总体调控。此外,在某种致人类流感的病毒感染中,若通过S1P1信号通路抑制早期免疫应答,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该研究提示,这类细胞因子风暴作为发病因素的疾病可以通过调控内皮细胞来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Cell 2011

β细胞群的减少会引起1和2型糖尿病。移植胰岛来补充β细胞的治疗方案很难找到合适的供体。因此,鉴定能促进β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因子很重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于内皮细胞、胰腺管和胚胎β细胞,是β细胞增殖、分化和胰岛形成过程所必需的。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内皮细胞或β细胞中的CTGF缺失会导致胚胎β细胞的增殖减少。内皮细胞的CTGF失活会伴随胰岛血管的减少。这证明CTGF分子是控制β细胞增殖的关键因子。此外,若在胚胎形成过程中使CTGF过量表达,能通过促进β细胞的增殖来增加胰岛血管数量。该研究证实,CTGF在胰腺发育过程中以自分泌的方式作用,可能会增强未完全分化β细胞的扩增。

参考文献:PNAS 2011

lincRNAs是基因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lincRNAs)。美国哈佛-麻省理工Broad研究所的Mitchell Guttman等研究发现,lincRNAs对胚胎干细胞命运起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对胚胎干细胞(ES cells)中的100多种lincRNAs进行了研究。当研究人员在胚胎干细胞中尝试分别敲除每种lincRNA时,他们发现其中一些lincRNAs参与抑制了某些特定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而另一些则与胚胎干细胞多潜能性丧失相关。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lincRNAs发挥功能的相关机制,证实lincRNAs与一些影响细胞命运的关键蛋白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Nature 2011

哺乳动物中,尤其小鼠下丘脑以及胎盘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共表达基因,从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动物行为研究中心的Kevin Broad和Eric Keverne研究发现:调控胎盘发育的一些基因同时也调节着下丘脑的发育,且在小鼠胚胎12~13天时高表达。这些基因一部分是由母系印记基因——Peg3基因所调控。进一步研究显示:雌鼠在24小时饮食剥夺后, Peg3基因在胎盘的表达显著降低,而在下丘脑表达增加。这种基因调控的变化与吞噬和核糖体翻转有关,以维持短时间内下丘脑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该研究提示:胎儿在急性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会牺牲胎盘来维持脑部发育。

参考文献:PNAS 2011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127位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大剂量激素(泼尼松龙≥1mg/kg/day)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展开研究,受试者平均年龄34.9岁,10.2%有家族糖尿病史,92.9%为女性。共有16人(12.6%)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患上糖尿病(95%CI:6.8~18.4%)。多变量分析显示老年人(OR=1.08)、糖尿病家族史(OR=10.29)、大剂量激素治疗之前使用泼尼松龙平均剂量高(OR=1.09)、使用霉酚酸酯(OR=4.80)是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的SLE患者发生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Lupus 2011

螺内酯又名安体舒通,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常被用于治疗收缩期心衰、顽固性高血压、腹水和醛固酮增多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Tony Antoniou等开展了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螺内酯+磺胺的组合是引起老年患者因高钾血症而入院的高危风险因素。 研究对象为加拿大安大略省66岁以上长期服用螺内酯治疗慢性疾病并因高钾血症而住院的老年患者,观察时间从1992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结果发现,联合应用磺胺组患者调整后的高血钾风险显著高于阿莫西林组(OR=12.4)。联用呋喃妥因治疗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也有所增加(OR=2.4),但是联用诺氟沙星未发现风险增加。

参考文献:BMJ 2011

试验数据表明,血清组织蛋白酶S(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了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复杂通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Elisabeth Jobs等研究发现,血清组织蛋白酶S增高还可增加老年人死亡风险。该研究包括两个独立队列:(1)ULSAM:对1009名成年男性(平均年龄71岁)进行纵向观察;(2)PIVUS:对987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0岁)进行前瞻性研究组。结果显示,ULSAM队列中413位死亡(其中131位死于心血管疾病,148位死于癌症),死亡率3.59/100人年;PIVUS队列有100位死亡,死亡率1.32/100人年;校正年龄、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分析显示,血清组织蛋白酶S水平高增加两个队列人群的死亡风险。在ULSAM队列,血清组织蛋白酶S还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有关。

参考文献:JAMA 201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研究所王海燕等与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北京城区内1563位老年人纵向随访4年,6142人年,共发生59例死亡,死亡率9.6/千人年。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蛋白尿与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OR=3.09);183例(12.3%)肾功能下降,eGFR改变中位数为20.0 mL/min/1.73m2;尿蛋白与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OR=1.79);血清尿酸升高和年龄增长也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OR 分别为1.25/59µmol/L和1.35/5年。基线eGFR与死亡率及肾功能下降无关。 该研究表明:与eGFR相比,蛋白尿是更好的预测老年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人群死亡率及肾功能下降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是可被用于预测慢性肾病进展的高风险。

参考文献: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miRNA是小分子、非编码调控RNA,对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Drosha和Dicer是两种RNA聚合酶III,作用是产生成熟的miRNA。以前研究表明在发育期间足细胞特异性缺失Dicer酶,可以导致蛋白尿肾病和塌陷性肾小球疾病。美国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Skirball研究所的Olga等研究发现,足细胞特异性Drosha缺失导致同Dicer突变相同的表型,研究证实Dicer突变表型是由于miRNAs缺失引起。在2-3个月龄小鼠中诱导Drosha酶缺失导致塌陷性肾小球疾病。因此,成熟足细胞的正常功能是产生miRNAs,它们的缺失导致塌陷性肾小球疾病。

参考文献:Kidney International 2011

虽然绝大多数证据显示降低盐的摄入量可降低血压,并由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比利时鲁汶大学的Jan Staessen等研究称,低盐摄取虽然可以降低血压但却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相关。该研究纳入3681名无心血管疾病者,平均随访7.9年后8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受试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24h尿钠排泄量(即钠摄入量)呈负相关(P=0.02),与那些尿钠排泄量最高的受试者相比,尿钠排泄量最低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高56%。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Feng He等认为由于该研究对象数量有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凭此否认低盐饮食的益处,在尚无定论之前仍应提倡低盐饮食以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参考文献:Kidney International 2011

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治疗腰椎神经根病变始于1953年,但随着时间推移,该种治疗方法疗效受到质疑。北挪威大学医院的Trond Iversen等在5家诊所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选取2005年~2009年116例腰椎神经根病变患者。40人皮下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39人骶管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37人骶管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加40毫克曲安奈德,注射两次(间隔2周)。研究发现,三组症状均得到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发现各组间的疗效存在统计学或临床表现的差异。研究表明:不推荐骶管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或生理盐水用于治疗慢性腰椎神经根病变。

参考文献:BMJ 2011

双酚A进入体内后具有模拟雌激素的作用,可影响性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和糖脂代谢,有研究表明尿双酚A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展的一项社区人群横断面研究选取了2008年6月到2009年8月加入的3423名40岁以上的居民,获得人群尿双酚A水平,结果显示:发生2型糖尿病的校正比值比在尿双酚A水平0.48-0.81ng/ml组(OR=1.30)和>1.43ng/ml组(OR=1.37)中略高,但尿双酚A水平 0.82-1.43ng/ml组(OR=1.09)校正比值比未增高,研究表明,低于1.43ng/ml的尿双酚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未发现明确相关性。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1

成人腹泻相关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不全,常危及生命。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的Edin Colic等研究发现,早期血浆置换可改善成人腹泻相关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病程。 研究者对5名确诊患者每日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并通过血小板计数、肾小球滤过率以及乳酸脱氢酶的变化来评估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的成效。研究发现,血浆置换后,中位血小板计数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中位乳酸脱氢酶浓度降低,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得到改善。血性腹泻发病至启动血浆置换的时间间隔与血浆置换后乳酸脱氢酶浓度降低呈负相关关系 (p=0.02)。

参考文献:Lancet 2011

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的Christian Terkelsen等开展的一项随访研究表明,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尽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研究收集了从1999年1月1日到2010年2月7日急诊收治的7952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在疾病发作12h内对他们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系统延迟在6h以内,平均随访3.1年。结果发现,在系统延迟60min以内、61~120min、121~180min、181~360min,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去门诊的发生率分别为10.1%、10.6%、12.3%和14.1%(P<0.001)。系统迟延是患者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去门诊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降低其后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1

美国杜克大学一项针对18201例患有房颤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随机双盲试验显示,对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或全身性栓塞而言,阿哌沙班(5mg,bid)可有效减少出血,显著降低死亡率,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为2.0~3.0)。经过1.8年的中位随访期,阿哌沙班组缺血性/出血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年发生率为1.27%,华法林组为1.60%(HR 0.79)。阿哌沙班组与华法林组严重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2.13%和3.09%(HR 0.69);出血性卒中年发生率分别为0.24%和0.47%(HR 0.51),缺血性或不确定型卒中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97%和1.05%(HR 0.92%)。

参考文献:NEJM 2011

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Marc Chimowitz等将451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支颅内大动脉直径70%~99%狭窄所致)的卒中患者随机进行积极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联合Wingspan支架系统的PTAS治疗后发现,PTAS组30天卒中或死亡率为14.7%(非致死性卒中12.5%,致死性卒中2.2%),药物治疗组为5.8%(非致死性卒中5.3%,非卒中相关性死亡0.4%)(P=0.002)。30天之后,两组患者均有13人发生大脑相同区域的卒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在两个治疗组间差异显著(P=0.009),主要终点事件的1年发生率在PTAS组为20.0%,在药物治疗组为12.2%。所以,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积极药物治疗优于PTAS治疗。

参考文献:NEJM 2011

2004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提出,不推荐冠心病(CHD)低风险成人用静息或运动心电图筛查,并称高风险成人应用此筛查的证据也不充足。为了更新2004 USPSTF推荐的证据,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Roger Chou等对2002年~2010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静息或运动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升高有关,但其临床意义仍没有充足证据证明。 分析显示,没有研究评价临床转归或心电图筛选后与未筛选相比应用降低危险治疗的情况;没有研究评估与传统危险因素相比,静息或运动心电图对患者分级的准确性。在校正传统风险因素后,静息或运动心电图异常与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有关。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11

FMP2.1/AS02A疟疾疫苗是一种基于恶性疟原虫3D7株顶膜抗原1(AMA1)的重组蛋白质,来自马里巴马科大学的项随机、双盲试验显示:FMP2.1/AS02A疟疾疫苗虽然对疟疾的总体发病无明显保护作用,但该疫苗能特异性的降低因顶膜抗原1导致的疟疾发病。 研究纳入马里400名儿童,分别接种FMP2.1/AS02A疟疾疫苗和对照(狂犬病)疫苗,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疟疾的总体累计发生率无差异,分别为48.4%和54.4%,但对因AMA1(与疫苗一致)导致疟疾的有效性为64.3%(P=0.03)。另外,疟疾疫苗组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及发热较常见。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201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