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出生后,休斯瑞赫夫(Hugh Rienhoff)发现她的眼距宽,后额分离并下垂。当女儿开始走路时,其下肢无法支撑身体,必须靠特制的金属托帮忙。在寻遍全美著名医疗机构及医生仍无明确诊断后,他决定自己动手。休斯买了二手设备,对女儿、自己及健康的儿子开展基因标本采集及前期处理,与多家专业人类基因检测机构合作,先后实施了DN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RNA转录组(Transcriptome)检测、以及外显子组(Exome)检测。终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休斯找到了答案,他的女儿携带TGF-β3基因变异,导致了类似但区别于马凡氏综合症的全新疾病。虽然这个疾病还没有治疗手段,但作为父亲,他为自己实践了精确诊断(precision diagnosis)而感到安慰,他可以回答女儿的疑问了,并把下一个目标确定为寻找罹患同类疾病的人群,研究此种疾病的病程及转归,寻找可能的治疗手段。
无独有偶,李斯里高登(Leslie Gordon)是位医生,她的儿子由于LMNA基因变异,Prelamin蛋白蓄积,造成细胞损害,导致早衰症,10岁的儿童如同80岁的老人,心肺功能快速衰退,面容极度苍老。至今,没有任何手段能阻止此衰老过程,患者的寿命仅有不到20岁。李斯里为了给儿子寻找治疗方法,投奔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师从NIH主任,专注研究早衰症,并拿到了PhD学位。她成功地从社会筹到数百万研究基金,组建团队,在实验室筛选可能治疗早衰症的化合物。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发现一个曾被摒弃的抗癌药,其基础研究显示可能具有治疗早衰症的功效。经FDA批准,她作为牵头人(PI),领导了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把自己的儿子纳入试验人群。初步结果显示,此化合物可以显著延缓衰人类衰老症病程,安全性较好,完美地实践了“老药新用”(drug repurposing)。
休斯被公认为“车库生物实验室运动”(do-it-yourself biology movement)的楷模。因为他第一次揭示其女儿罹患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疾病,“瑞赫夫综合症”可能会是这一疾病的名称。李斯里为了拯救她的儿子,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展示了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治疗早衰的临床研究,使改变早衰这一绝症的病程成为可能,她被同行及病友家属尊称为博士妈妈(Dr. Mom)。
面对亲人的难症,特别是无辜的幼儿,家长通常会恐慌、伤心、迷茫、绝望,但以什么态度对待亲人及他们身上的疾病,则显示出了一个人的信仰、人格、知识及决心。看看我们的周围,有不少人在四处求医后,选择了求神拜佛、巫医大师、偏方仙药,有人选择了抛弃,还有人选择了医闹,以打医、砸院来撒气、敲诈。即使在人死后,也宁可花巨资办丧买墓,不愿捐赠,吝啬资助有益于同病相怜人群的科学研究。
国际上,不乏已故患者的家属捐出巨资,或资助医学科学研究,推动特定疾病的研究,或成立基金会,奖励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世界上第一个精准治疗囊性纤维化的药物,就是在大量已故患者家属慷慨资助下而完成注册研究的;美国最著名的医学奖:拉克斯(Lasker)奖就是已故癌症患者的太太根据丈夫的遗愿设立的;还有诺贝尔奖,是一位化学家捐出了全部资产,成就了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大奖,成为世界上所有科学家和医生追逐的梦想。有趣的是,诺贝尔发明的TNT(硝酸甘油),后来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线药物,而这正是导致他死亡的疾病。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财富榜署名的门槛不断加高,许多新闻渲染着炫富的“壮举”:捐巨资给和尚、花巨款为雕像涂金、挥霍造坟,而极少听到富豪资助科学研究的消息,难怪世界认为中国的富人是土豪。很少听到已故患者的家人为征服杀死亲人的疾病,奔走募捐,投入研究,当上社会楷模的故事。看到的多是埋怨医生、责怪国家、仇恨社会的新闻。我们的同胞不善于将爱变成动力,沉下心来投入、学习、钻研、合作,用爱感动社会,将爱转化为科学的力量,惠及同命人,而许多同胞只会把爱变成恨,将蓄积的恶能量发泄在打、闹、砸、杀的行为上。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休斯及李斯里两人的故事,为同胞们提供了榜样。
请关注本期现代观点:《一名父亲的致病基因探寻之旅》
(作者: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