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2年07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炎性体控制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进程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大约占美国总人口的20%〜30%,而在肥胖人群中的比例可高达75%〜100%。NAFLD是肝脏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能导致慢性肝病。大约有20%的NAFLD患者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并伴随着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肝癌等。

    现有的研究显示,NAFLD转变为NASH是由两种机制作用的结果。首先是脂肪肝,与脂毒性诱导的线粒体异常密切相关,能够使肝脏对促炎症刺激非常敏感。第二种机制包括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活性氧的增多过程。

    美国耶鲁医学院的Jorge Henao-Mejia等研究人员研究了NAFLD转变为NASH的机制。他们发现NLRP6和NLRP3炎性体(inflammasomes)和效应蛋白IL-18能通过肠道微生物抑制NAFLD/NASH的进展和其他代谢综合征,而且研究还表明,这具有传染性。

    炎性体是一种细胞质多蛋白复合物,含有NLR和PYHIN蛋白质。炎性体能够感受内生或外生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 DAMPs),而这些分子模式能够控制一些促炎因子,例如促IL-1β和促IL-18。Jorge Henao-Mejia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小鼠模型中,由于炎性体缺失而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与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的恶化有关联。这种联系是通过TLR4和TLR9激活剂流入门静脉循环,随后导致TNF-α表达水平升高从而促进NASH的进程来实现的。

    该研究证明,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的关系,利用NLRP6和NLRP3炎性体的调控,也许能够控制多种代谢疾病的进程。(作者:沈颖)

参考文献:《Nature》2012;482:179-185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