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抗艾 我们一起行动

合适的时机给予干扰素可阻止艾滋病进展

作者:刘荣军

美国多家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证实,干扰素能够有效“抗击”艾滋病毒,但其关键就在于给予干扰素的时机是否合适。此外,研究还揭示了在HIV感染期间干扰素分子被抑制的分子机制,这对于开发治疗HIV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在该研究中, 研究人员观察了干扰素对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的恒河猴的治疗效果。最初的发现令人非常困惑:给予1型干扰素在模型恒河猴体内可产生有益和有害双重效应,即干扰素既有“抗艾”效 应,又有“促艾”效应。在SIV感染初期,给予恒河猴干扰素,后者可通过免疫炎症反应来阻碍病毒感染;在恒河猴暴露于SIV之前给予干扰素可帮助阻止干 扰,给予干扰素受体拮抗剂则可导致相反的效应,促成更为严重的感染。但如果在感染已成事实后,再给予干扰素,似乎只会使病情变得更糟。

此前已多篇研究涉及干扰素用于艾滋病的治疗,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疗效”,研究并未取得重大突破。但从该研究中可以看到,干扰素分子在抵御HIV早期感染中具有重要性,而移除干扰素分子所谓的“有害”功能或者在感染早期的时间内移除干扰素分子或许会对机体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通常,干扰素可以干预病毒复制,保护机体免于病毒感染,但其同时也是炎症的产物;如今干扰素可以被用于治疗诸如丙肝等疾病,但对于治疗HIV感染来说,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认为炎症和其他副作用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的伤害。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对于HIV患者而言,干扰素有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药物,不过仍需要研究来确定干扰素在人体中是否以相同的方式发挥作用。(作者:刘荣军)

参考文献:Nature 2014; 511: 601-605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