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抗艾 我们一起行动

艾滋病患者的动脉炎状况

    HIV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会增高,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为了评估艾滋病患者的动脉壁炎症状况,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Sharath Subramanian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利用18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18F-FDG-PET)对相关的风险标记物进行检测,检测物中包括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标志物——可溶性CD163 (sCD163)。他们证实HIV感染者动脉炎发生率高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的循环标记物相关。

    这一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就诊的81例患者。其中27例HIV感染但没有已知心脏病的参与者,接受心脏18F-FDG-PET扫描以评估其动脉壁炎症状况,同时行冠脉CT扫描以评估其冠状动脉钙含量。同时设立2个独立的非HIV对照组。与HIV组在年龄、性别、弗莱明翰风险系数(Framingham risk score,FRS)、无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相匹配的27例非艾滋病感染者作为对照组1。与试验组患者性别相匹配,但有动脉粥样硬化的27例非HIV感染者为对照组2。

    试验主要检测升主动脉壁与相对应静脉FDG的摄入的比值作为靶本底比值(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以预测动脉炎的发生状况。

    结果,HIV感染受试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均数[标准差] CD4细胞计数为641 [288] cells/μL;HIV-RNA均数[四分位数间距]水平,<48[<48 至<48] 拷贝数/mL),他们均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均数[标准差] 持续时间, 12.3 [4.3]年)。HIV感染组和对照组1的FRS均值都较低(6.4; 95% CI:4.8〜8.0 vs 6.6; 95% CI:4.9〜8.2;P=0.87)。与对照组1相比,HIV组患者的主动脉炎(主动脉TBR)发生率更高(2.23;95% CI:2.07〜2.40 vs 1.89;95% CI:1.80〜1.97; P<0.001),但与对照组2相似(2.23;95% CI:2.07〜2.40 vs 2.13;95% CI:2.03〜2.23;P=0.29)。与对照组1相比,对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P= 0.02)进行校正,并对符合下列标准的受试者进行分层分析后:病毒载量无法测到,钙含量为零,FRS低于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100 mg/dL (<2.59mmol/L),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不吸烟,结果发现,HIV组主动脉TBR水平显著增高(P值均<0.01)。HIV感染者主动脉TBR与sCD163水平(P=0.04)相关,但与C-反应蛋白(P=0.65)或D-二聚体(P=0.08)无关。

    上述结果表明,HIV感染者与有类似心血管风险因素的非HIV感染者相比,动脉炎发生率更高,这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的循环标记物相关。(作者:胡俊)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2;308:379-386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