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记
2014年02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医事随笔

(一)善良的路人

    这是20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方的一个城市工作,在国企改革的阵痛下,城市里充满了下岗工人。生活很难,普通人基本没有医疗保障。我们急诊医生,除了应付复杂的医疗工作,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防止欠费。

    这是一个中国医生无法回避的难题。面对一个必须抢救,又肯定欠费的病人,好医生也会欲哭无泪。不救,违背职业道德;救治,恐怕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请不要鄙视我们的急诊医生。他们一个月几百块钱的收入,对于动辄千元以上的医疗费用,几乎是杯水车薪。“雷锋”不好做。三天一个夜班,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上,每个医生都要面对巨大压力。

    一天早晨,几个警察指挥一群人送来一个奄奄一息的患者。出于对警察的信任,我一疏忽光顾着查看病人,一转眼所有送 人者都已不见了踪影。“旁观者”告诉我们,患者是一个乞丐,饿昏了,好心人报告了车站警务室,警务室怕死人,找人抬来了。我只能苦笑,自掏腰包让护士推了 60毫升高渗葡萄糖。庆幸的是,饥饿的乞丐醒了。我又端来糖水让他喝了,看他有了点力气,就拿出几块香喷喷的面包给他,一边给他一边送他走出医院,找到一 个向阳避风的地方,将面包和饮料放下。乞丐赶紧坐下,埋头狂吃。下班的时候,我路过放面包的地方,乞丐已经走了。我安心了。

    那时医院实行的是严格的首诊负责制,治疗欠费由主诊医生自理。欠费停药引起纠纷主诊医生自负。所以上班大家最爱比的就是谁“人品爆发”。

    又是一个早晨,刚接班就有一群人抬着一个老头进来。简单询问后我知道这些人都是乘公交车上班的工人,在拥挤的车上发现这个老人倒了下来,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他们动员公交车司机将老人送到医院。

    老人是一个农民,60多岁,穿着朴素整洁。神志清醒,右半身瘫痪,失语,难以正常沟通。反复安慰老人后,在多人见证下,翻遍老者的全身,也没有找到身份的线索,只是外兜里有几粒芸豆粒。还有其紧紧攥着的藏在裤子暗兜里的几百块钱。

    初步考虑患者为脑卒中。急诊脑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及脑外伤,基本确定为脑血栓。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很怕送人的 好人们跑了,检查的全程都由护士陪同。但万万没想到,这是一群真正的好人。他们将患者送来、帮忙挂号缴款、陪同检查,一点没有跑的意思。一群人还在患者留 观后互留地址,协商护理排班,开始对患者进行生活上的照顾。

    一天天过去了,患者慢慢好起来,原来的紧张感消失了,不过患者还是不会说话、不会写字、无法告诉我们家人的地址。而那群好心人真的把老人当做了亲人,相互之间信守承诺,按时交接班护理。给老人带来各种好吃的东西,尽心地帮助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虽然我们庆幸遇到这些好心人,但还是很焦虑,也很痛恨患者的家人,为什么迟迟不出现。一周后,医院无奈通过关系请来电视台录制了一期节目,在节目上我们述说了这个故事,结果患者家属通过这个节目联系到了我们。

    原来老人由乡下的儿子家前往城里的女儿家串门。路上发病了,那个时候通信不发达,两边的家人都不知道。当时,我们的市电视台号召力也不强,只有乡下没有有线电视的地方才有人看。老人乡下的邻居看电视知道了这件事,告知老人的儿子,老人的儿子赶紧前来认领。

    这是一个近乎圆满的故事,那是互不相识的一群普通工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一看就知道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面对突发事件,这群普通工人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让人肃然起敬!

    的确,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p#副标题#e#

(二)善意的谎言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可以经常“说谎”却不会受到谴责,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善意的谎言。

    很多处于疾病高风险期的患者,你给他一种虚假的安慰,要远远高于真实的告知,这是可以理解的,就像风雨中墙上的最后一片绿叶,有时确实可以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中国医生最多的谎言可能是对肿瘤患者的告知,因为这种谎言有着一个法律的支撑——保护性医疗制度。当我们安心地对着肿瘤患者说谎的时候,又一个法律陷阱来了——患者知情权。这是我们临床医生最纠结的问题之一。这种悖论没人替你解开,只能祈祷对方没有恶意投诉。

    让我们先抛开那些让人揪心的法律问题,来换个角度审视一下这种最流行的谎言是否真的善意。我认识一个老院长,干内科40年了。完全退下来不久,发现腹部不适,手术探测提示,直肠癌晚期,广泛转移,无法切除。术后多方求药,花费较多。

    其他人听了这事自然多有怨言:庸医!晚期癌症竟不自觉!转眼间,老院长病入膏肓。老院长安慰老伴说:“我已经是癌症晚期了,手术和用药都是为了安慰你,其实我知道这些治疗没什么用,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要告诉你实情。”

    老伴痛哭:“其实我们也在瞒你呀!”老两口相拥而泣,数日,老院长走了。

    有一天,我的一个亲戚介绍来一个朋友,是匈牙利华裔,50多岁的女性,回国检查身体。患者讲述她一年前在匈牙利体 检时发现子宫内膜癌,及时做了手术,术后复查时发现有转移,多次与医生沟通,几经放化疗,现在病情终于稳定了。这次回国前,医生反复告知注意事项及复查重 点,这次来就是按照原来的医嘱前来复查。

    我非常惊讶!这位坚强的女性谈起病来条理清晰,好像说着别人的事情,看不到一丝的恐惧。我帮助她完成体检后,高兴地告诉她目前一切正常。

    也许有朋友会说,这是不同时期、不同病期、不同国情的两个故事,但我想说假如老院长夫妇不是互相隐瞒,凭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不用做无谓的手术,完全可以不用那些无用的治疗,痛苦会少很多,老两口可以多说几句话,多看看风景,多留一些快乐的回忆。

    那些善意的谎言,让我们失去的太多。反观这位匈牙利华裔,她已经习惯面对体内癌细胞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情。战而胜之,当然好。战而失败,也不遗憾!

    对待癌症,医患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是不现实的,单靠善意的谎言也难成大器。可惜,即使理解这些,遇到了现实版的癌症患者,还是纠结、恐惧、难得畅所欲言。我真的想问,谁来为“善意的谎言”松绑!

#p#副标题#e#

(三)能者为师

    我毕业不久,接诊了一个高热的风心病患者。患者轻微咳嗽,既往有咳血,本次痰量不多。胸片显示:风心病、含铁血黄 素血症。我觉得奇怪,除了肺部疾病,找不出其他感染灶,但为什么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患者胸片为什么只显示一侧含铁血黄素血症病变?我将病例及胸片和疑问告 知了在我院带教的医大教授,但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治疗却毫无进展,患者高烧如故,接近40℃!还逐渐开始有了轻度心衰。我焦急万分,想尽办法效果还是不好。这期间也曾到过上级医院会诊,开过昂贵的新型头孢类抗生素,但效果仍然不好。

    就在我感到万分困惑的时候,一天,患者家属笑着找到我:问题解决了,是肺结核!

    我惊讶极了,对呀,我为啥没想到?一瞬间,我感到了结核诊断的正确性。谁确诊的?我对那个解决疑云的高手充满了佩服与敬意。

    患者家属说:“巧了,我老婆邻床新来一个患者,看我老婆高烧不止,就说瞧你那个脸,肯定是结核,我的姐姐得结核时就是这个样子。我的心动了,悄悄领我老婆到结核防治所又拍了一个片子。这不,片子出来了,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患者是一个朋友介绍来的,没有一丝抱怨,甚至还将外院配的高级抗生素送给我。可是我还是羞红了脸,赶忙给他办理了转院手续。

    这个病例的诊断过程有一系列的遗憾。本院放射科奇怪的高明了一次,将一侧肺部广泛弥漫性的粟粒性结节报告成少见的 病变;患者二尖瓣面容,让医生先入为主,耽误了颧红的判断。回顾看来,患者面颊红得极艳,不同于风心病常见的暗紫色面颊;多次的上级医院、上级医生的会 诊,使年轻的我很难超越;年轻的医生对于复杂的病例判断欠火候。所谓旁观者清,竟让一个就医的患者,解决了拖延已久的难题。这个事件让我养成一个习惯:不 盲从,怀疑一切,敬重结果,能者为师。

#p#副标题#e#

(四)一次让人后怕的抢救

    这是一次成功的抢救,但结局并不好。抢救过程曲折繁复,充满风险,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后怕。

    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轮转到泌尿科。一天夜班床头交班时,我看到一个新来的加床患者面色苍白,唤之不应,一摸脉搏,马上感到患者肯定是休克了,血压计一量竟测不出血压!

    我大声喊道:“休克了,抢救!”

    护士立刻建立静脉通路、输盐输糖、输706代血浆、给予血管活性药、吸氧、心电监护,并马上联系化验室,查看白班检查的化验结果。

    在药物的帮助下,患者生命体征有所稳定,血压可以测出,但仍处于休克状态,神志还是不清。化验报告显示:肌酐980ummol/l,血色素29g/L。诊断基本明确:尿毒症,肾性重度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休克原因待查。

    一般来说,尿毒症都伴有顽固性的高血压。高血压既是病理的表现,又是生理的代偿需要。一个尿毒症患者没有降压,血 压却下降了,一般是终末期的表现。本例患者入院时血压正常,没有引起接诊医生注意,由于工作繁忙忽略其神志变化和血压走势。交班时发现患者已经休克,治疗 极其棘手。

    在抢救的间期,询问陪护得知患者22岁,自幼患有肾炎,没有系统诊治,病情逐渐加重,头晕乏力明显。一个月前按当地民间的习俗娶妻“冲喜”,谁知蜜月刚完,人就撑不住了,住院不到半天竟然神志不清。

    顿时,一种莫名的压力向我袭来,就算是可以做急诊透析,没有稳定的血压也无法进行。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血压!该用的晶体、胶体、碳酸氢钠都用了,可患者的血压就是不稳。我们想给患者输血,可护士几经努力就是抽不出血,抽不出血就不能交叉配血,不配血怎么输血呀!

    这时,本院一个老年资医生陪同闻讯赶来的病人家属前来询问病情,他是患者家族的世交。交谈后我了解到患者为O型血病人,可不可以免配血就让血库发一袋O型血救急呢?

    经过沟通患者家属签字后血库免配血发了300ml鲜血。在我签字负责后,护士将血输入患者体内。我忐忑不安地盯着 患者,生怕出现意外。我知道这是一步险棋,是年轻气盛时才有勇气尝试的禁果。幸运的是患者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血色,神志也逐渐恢复。血压慢慢升高。在亲人的 呼唤下小伙子睁开了双眼。老泪纵横的残疾父亲、哽咽难言的母亲、泣不成声的新娘,他们终于可以和自己垂危的亲人交流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这次冒的险,值!

    患者神志恢复了,在升压药的帮助下血压稳定了。但是危机还没有结束。尿,珍贵的尿,就是没有。利尿药用了,没用!一点都没有。患者的腹腔逐渐大了。补进的液体都进了腹腔的第三间隙,没有留在血中。也许再补点血,补点蛋白可能有点用,但最终能解决问题的还是透析。

    那个年代透析治疗昂贵且稀少,技术和设备都没有现在的水平高,我们反复和患者家属讲解并沟通,患者家属最终决定“认命”,不要人财两空,放弃透析和其他积极的抢救。

    虽然有盐水和升压药维持,但患者的血压还是一点点下降,神志重新陷入昏迷,腹水逐渐增加。还是没有尿。在家人的陪伴下,患者一天后去世了。

    这是一个让我难忘的病例,主要是在没有交叉配血的情况下给患者输血。假如是现在,我完全可以动脉采血或干脆不输血。我总觉得白求恩的故事是战争年代的特例,但是像本例在特定情况下O型血输O型血也应该是安全的、合理的。

    这是一个让我骄傲又让我后怕的案例。终于在后来的一天,我看到输血条例中有一条:在特定的急诊病例中,可以先发一 袋O型血,后配型。我长出了一口气。为我的冒险历程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我明白了当时血库医生敢发血的原因,医疗的规范本来就应该以临床为本,我心中的心 结可以抚平了。

(作者:李伟 浙江慈溪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