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4年02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学校应重新审视体育课的重要性

那些年,我们上过的体育课

    作为一个典型的“70后”,笔者在学生时代一直喜欢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从小学时和女孩子们一起跳皮筋,到初中时 与男同学们一起打排球、羽毛球,直至高中和大学住校时被老师和学校要求晨跑,每周上交三张“晨跑券”,还经常会大呼小叫地去为踢足球、打篮球的男生们加 油……不仅仅是这些课外的体育活动,学校里正规的体育课,也让我们受益匪浅。除了记忆犹新的小学和中学时的达标测试:5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远、铅 球投掷与仰卧起坐外,在医学院的体育课上,除了大一时的篮球、大二时的排球,我们还居然在大三那年学会了如何打太极、跳探戈,有事没事还会来几招练功十八 法……

    感谢我的老师们,回首当年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那些运动时挥洒的汗水总是会为今天的我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而从小 培养起来的运动习惯,也让已经人到中年的我保持着健身的热情和乐观的心态,时常在博客上、微信上炫耀一下跑步、游泳的成绩,诸如“今天又游了1小 时,1200蛙+800自”之类的,在赢得朋友们的赞叹之余,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压力都一扫而空,整个人精神焕发。

    然而,我的孩子,一个如今正在沪上某中学就读初中预备班的11岁女孩,在她将来的记忆里,还会有如同妈妈当年一 样、关于体育课的美好回忆么?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虽然她昨晚写完数学和英语作业时,时钟的指针已经超过了午夜十二点,但毕竟,从小学开始,她的课程表 上,还保持着每周四次的体育课。但随着学业的加重,她在小学时还能坚持的游泳、空手道等体育锻炼,也已经悄然被数学、英语的考试卷所取代。

    在担心孩子体质下降之余,我开始陪着她打羽毛球,领着她跑步,但孩子时常会提出:“妈妈,我没时间,作业还没写 好,您自己去吧……”再问她:“今天体育课上干什么了?”她的回答已经从小学时的“和同学们一起踢毽子、跳绳”,变成了“今天体育课被临时取消了,数学老 师来考试了……”。

    于是,我忍不住会担忧,那些年,我们所上过的体育课还在吗?是只有中国的孩子这样吗?据说外国孩子的课业没有咱们中国孩子这样紧张的,那么,大洋彼岸的美国孩子,他们的体育课还在么?

    《美国医学会杂志》在2013年所发表的一篇文章,回答了我们的疑问,然而,这个结果显然也不甚美好。

#p#副标题#e#

美国孩子的体育课变少了

    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教授Harold W. Kohl博士在文章中指出:许多美国的成年人可能都还记得他们小时候上体育课的事,但是对现在的美国儿童来说,这样的回忆可能根本就没有了。看看吧,这个 情形,居然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根据医学研究所的报告,之所以导致这一结果,是因为目前很多的美国学校每周只安排了一节体育课,或者干脆一节都没有。这显 然和我们印象当中的美国教育不一致,为什么会这样呢?文章中指出:发生这种改变,是因为体育课的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了,尤其是在联邦“有教无类”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生效以后。

    NCLB也被翻译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于2002年1月8日由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签署。该法案规 定,美国所有3年级~8年级的学生每年都要参加统一的标准课程测试,科目为阅读、数学和科学。测试结束后将统计不同群体学生的测验分数,如不同的种族和少 数民族群体、学习困难群体、母语非英文群体以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群体等,由各州制定每年提高的标准,称为合格年度进步(Adequate Yearly Progress, AYP),达不到标准的学校被划为“问题学校”。

    这一法案在实践层面把对基础学科的重视推向了历史最高点,对美国中小学的课程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自其实施后,逐 渐造成了学校和教师对考试科目的特别关注,全美国几乎一半的学校都减少了体育、艺术和课间休息等“副科”的课程,以增加数学和阅读等“主课”的课程时间。 在追求更高的AYP目标时,学校和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其他课程,包括体育、外语、社会学习和艺术等。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位 读者都会在讶异之余感叹:看来这美国的孩子们也不是传说中的那样轻松啊!和中国的孩子,尤其是中学以后的大孩子们一样,美国孩子们的体育课也减少了。

    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在其所做的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IOM)报告中陈述了这一调查结果,并呼吁学校将体育课重新重视起来,增加每学期体育课的时间。Harold W. Kohl博士同时也是IOM委员会的主席和这个报告的主撰人,他对此表示担忧,并且认为:减少了学生们在学校里的体力活动时间,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害,而 且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Kohl博士说:“在上学期间坚持体育锻炼,看上去挤占了主科课程的学习时间,但对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非常有帮助,将会使学生们受益终生,这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一件事。”作为过来人,笔者非常赞同Kohl博士的观点。

#p#副标题#e#

每天60分钟

    体力活动对保障健康非常重要,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推出的体育活动指南(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建议青少年每天应该保证进行1小时强度为中到重度的体育锻炼,但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 负担更重以后,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还会更少。这一点,显然和中国孩子们所面临的情况如出一辙。

    报告还指出,不仅仅是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减少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推进,以车代步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通的主 要方式,休闲方式也以久坐不动的为主,加上体育锻炼基础设施的不完备,美国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出现了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问题,这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 象。大人和孩子们已经开始习惯久坐的生活方式,除了工作和学习以外,业余时间很少会选择运动,往往是面对着电视、电脑以及近年迅速兴起的智能手机,窝在沙 发里或课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不但会催生肥胖,更会使肌肉、骨骼的质量变差,体质下降。而每天坚持1小时强度为中到重度的体育活动,将大大改善这一 局面,提高机体的心肺功能。

    报告还指出,学校应该像重视学习成绩一样来重视体育课,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小学30分钟,中学45分钟, 倡导学生们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不足的部分则要靠家长来补足。事实上,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们也义不容辞,要负起责任,为孩子的运 动创造条件。

    此外,报告敦促政策制定者们要致力于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议美国教育部将体育课列入学生的核心课程;提倡教育和公共卫生组织多收集有关体育课的信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号召体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老师,所有科目的老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运动的益处:不只是强壮身体

    《康复•生命新知》杂志曾经分别在2013年2月号和6月号介绍了“体育运动与国民健康”和“微生命”两个话题, 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体育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其中,“微生命”一文中还明确指出:每天进行20分钟中到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额外获得一个微生命,相当于1 小时;在此基础上,每增加40分钟的运动,则还可以再获得1个微生命。也就是说,运动不仅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延长寿命,在近期和远期都对人类健康有 益。

    在中国,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 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关于运动对健康的直接益处,通常人们会想到的是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从而增强体质。此 外,体育锻炼还会为学龄期的孩子们带来更多心理上的益处,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有研究显示,获得乐趣和愉快感是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体育运动使参加者产生乐趣,参加者将更自觉、更投入地坚持运动。显而易见,从体育锻炼中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反过来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参与体育锻炼, 从而再次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

#p#副标题#e#

运动的种类及选择

    常见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型运动、伸展运动和健身操。其中,有氧运动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在 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和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根据运动中消耗氧气的量,有氧运动的强度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通常采用生理指标来 衡量运动强度,例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一般认为,强度为轻度的体育活动进行时,心率在120次/分以下,此时人体不能感觉到明显的心跳加 速,呼吸比较平稳,如散步;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进行时,心率在120~150次/分之间,能够明显感受到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增大,但又“可以与人正常交 谈”,如慢跑、骑自行车等;心率持续在150次/分以上的运动,其运动强度为重度,一般来说,能达到锻炼效果的主要为中度和重度,此时运动者感觉到心跳明 显加快,呼吸急促,喘息明显,无法与人正常交谈,常见的高强度体育活动包括各种对抗性的球类运动、长跑、跳绳等。

    对于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而言,学校体育课的运动应该保持每天1小时中到重度的体育运动,但不一定完全在学校内进行, 课余时间,也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而在运动种类的选择上,则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来做有针对性的锻炼。这是因为,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各项体育活 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孩子的健全性格有着特殊的功 效。

    通常来说,足球、篮球、排球、拔河和接力跑等集体项目,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孤僻的个性,适应与同伴的交往;但这些活 动需要有人组织,家长们不妨在节假日里带孩子们去体育场馆、公园等地,或者组织熟悉的同学等一起参加;游泳、滑轮、溜冰等运动,则需要不断克服胆怯心理, 提高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因此适合那些胆子小、容易脸红、怕难为情的孩子;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类项目,能够帮助办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孩 子们增强果断的个性,值得家长们考虑;而跑步、自行车、跳绳、广播操等运动,则会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笔者的女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自从小升初以来,开始逐渐表现出办事犹豫、不够果断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这个 原因,现在我每周末都陪着她打羽毛球,并给她在附近学校里报名参加了羽毛球培训班,而拒绝了学校推荐的数学辅导班。如同Kuehn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报告 中所提到的那样,要像重视数学一样来重视体育课,学生的身体锻炼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责无旁贷。

    说到不如做到,那么,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贾玉华、沈颖)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cial Association》2013; 330:131-132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