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2年10月号
医学进展
医学里程碑

无奈、控制、治愈

    当我还在医学院上学的时候,从美国传来一个可怕的消息,一种新的传染病出现了,表现为免疫功能丧失,对感染及肿瘤没有抵抗力,病人出现衰竭,死亡率近100%。这种传染病病因不明,传播途径似乎与性有关,集中出现在同性恋人群。发源地美国无比恐慌,公共游泳池陆续关闭,人们拒绝握手,甚至餐馆也门可罗雀。那是80年代初。

    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临床表现,将这一神秘的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当时的治疗手段仅限于支持疗法,医生只能无奈地看着AIDS病人消耗殆尽,静静的死去。人们谈AIDS色变,AIDS病人受到无法想象的歧视。

    可怕的AIDS迅速蔓延到全世界,WHO宣布世界大流行。当时,有的中文杂志将此病命名为“爱雌病”,之后才统一为“艾滋病”。

    直到法国师生科学家Sinoussi 和Montagnier发现了HIV为导致AIDS的病因,人们才振作起来,首先将希望寄托于疫苗的诞生。当时美国的卫生部长自信地声称,依据美国的科学力量,不出三年,一定可以发明有效预防AIDS的疫苗。她的自信及期望成为泡影,30年后的今天,消灭天花的奇迹没有实现,甚至连如同控制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的疫苗亦未诞生。作为一种逆转录病毒,“聪明”的HIV整合到人体免疫细胞的DNA中,缓慢地摧毁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并不断变异,躲避着机体残存的免疫杀伤。同时,1%的HIV可以“沉睡”在患者的基因中,伺机“逆转录”复制。

    90年代,华人学者胡大卫发明了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的鸡尾酒疗法(CART),将HIV复制多环节控制。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寿命可达到正常人群水平。胡大卫被选为“美国时代周刊”1996年的封面人物。但是,CART无法将沉睡的HIV消灭,在欢呼之后,人们开始沮丧,怀疑药物治愈AIDS的可能性。

   人们再一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疫苗。进入新世纪,一个好消息传来,由美国陆军及泰国卫生部联合实施的大型HIV疫苗研究显示,新型的HIV基因及表面抗原联合疫苗可降低HIV传播率达31%,p值小于0.0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片欢呼。但是,冷静的科学家对试验结果再核查后发现,部分受试者数据未按方案纳入统计,否则,p值大于0.05,失去了显著性差异。希望再次泯灭。

    五年前,一位罹患AIDS合并白血病的患者,在德国接受了骨髓移植,其白血病达到临床缓解,HIV从体内消失。按照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五年未发现癌细胞即为治愈,因此,这位五年未出现HIV的病人成为了世界首例AIDS治愈者。研究发现,HIV进入淋巴细胞的同时需要CCR-5及CD4的膜受体协助,而此AIDS病人接受的骨髓恰恰来自一位“优势人类”志愿者,他的CCR-5基因变异,导致HIV无法进入淋巴细胞,“饿死”在体内。在此启示下,CCR-5基因敲除的临床试验已开展,初步结果令人再次兴奋。

    在无奈、努力、希望、失望、再努力的循环中,我们不断探索HIV的奥秘,尝试着新的科技方法,同时,通过观察,回归简单。使用避孕套、包皮切除、预防性CART等手段已获成功。人们已从恐惧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政要们向AIDS病人伸出双手,ART的药物的审批驶向快速通道。如今,积极接受治疗的AIDS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在2012年的世界AIDS病大会上,治愈AIDS成为了主旋律。

    请关注:本期“里程碑”《艾滋病治愈之路》

(作者:肖飞)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