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炎症是机体对感染或伤害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炎症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伤害身体组织。炎症如果长久不愈会导致癌症。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Aswin Mangerich等研究人员对慢性炎症与癌症间关系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近期,麻省理工大学《PNA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供了有关炎症如何进展至癌症的认识。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为小鼠造模,使其感染肝螺杆菌。因为肝螺杆菌可使小鼠形成相似于人类炎性肠病的疾病。本研究对组织病变、分子损害,及疾病过程中小鼠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一项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感染后,受感染的小鼠有严重的结肠炎和肝炎。20周后,部分小鼠发展为结肠癌。转录分析显示,结肠中的DNA修复的表达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但是肝脏中并无此现象。质谱分析法显示,与结肠和感染诱导引起的增加相比,肝脏中具有更高水平的DNA和RNA损坏产物。该损坏产物直接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这个指标能够预测结肠、肝脏或胃感染等慢性炎症的风险。矛盾的是,感染与DNA乙烯化合物水平下降息息相关。相同化学等级的核酸破坏水平与肝脏和结肠都有关联。
实验结果证实了炎症介导癌变的理论,同时也显示细胞对致病微生物的应激反应以及细胞衰老是癌变的重要机制。不过研究人员之一Dedon说道:“尽管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炎症和癌症中,中性粒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依旧不知是否可根据此损坏产物来预测癌症的风险。” 此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研发新的途径预测慢性炎症的后果,并开发药物来终止炎症。(作者:袁雅玉)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2;e1820-e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