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3年05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浴盐”的危害

    去年5月26日,31岁的迈阿密男子鲁迪•尤金突然袭击路边一个流浪汉,并几乎将受害者的脸全部咬了下来。“食脸男”事件引发了大量的猜测,有人声称他的DNA“与人类不符”,也有人说可能是感染了“丧尸病毒”,其中最靠谱的猜测,是因为他服用了迷幻药麦角酸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LSD)。但根据目前迈阿密警方的消息,他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被称为“浴盐”的新型毒品。那么这类“浴盐”究竟是什么——这种毒品怎么有这样一个误导公众的荒谬名称?本文针对其社会危害进行了探讨。

    当今各国的法律,特别是刑法,都强调“法不禁止即许可”,也就是说,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件事情是违法、犯罪行为,则这样做就不是违法的,更不会坐牢。于是,“改造过的毒品”(designer drugs)就应运而生:即在现有违禁药物的分子结构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加以修饰,得到一系列与原来的药物结构不同、但效果差不多甚至更强的物质,便可以合法地拿来出售了。“浴盐”(卡西酮类衍生物),一类大街上触手可及的改造过的精神类药品于2010年出现在美国,并引起了一系列令人惊奇并恐慌的报道:有人为了去除他身体内的“电线”而将自己砍伤;一位母亲将她2岁的“恶魔缠身”的女儿遗弃在公路中间;一个家庭医生21岁的儿子,在吸食了一次浴盐后发生严重的偏执及精神错乱,3天后自杀身亡。

    真正的浴盐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然而,这类毒品却借“浴盐”之名公开销售。路易斯安那毒品中心主任Mark Ryan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医学中心临床急诊医学助理教授 PharmD说道:“‘浴盐’集合了五氯苯酚、LSD、可卡因、脱氧麻黄碱等精神类药品所有的有害属性,也可以认为是上述违禁药品的集合。”

    在2010年后期,随着中国供应商开始将非法的“浴盐”海运至新奥尔良港口,Ryan发现他正处在中毒案件爆发的中心,他将其称为“20年来最毒的毒品”。至2010年12月,美国毒品控制协会报道了304起全国范围内吸食“浴盐”中毒的病例。在2011年,毒品中心接到了6138个医院急救科求助电话,请求帮忙医治滥用“浴盐”的患者。

卡西酮是一种从东非巧茶中提取的生物碱,因其促兴奋作用已被当地的居民使用了几百年。“浴盐”代表了一类人工合成的卡西酮(cathinone)衍生物,包括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MDPV)、甲氧麻黄酮及甲基酮盐酸盐等违禁物质。在该毒品出现于西欧及英国之前,东欧及俄罗斯已经滥用人工合成的卡西酮长达数十年。

“浴盐”模拟了脱氧麻黄碱及可卡因引起的欣快及迷幻作用,但却打着“合法兴奋剂”的称号逃避药物检测,并大肆叫卖。大剂量“浴盐”是一种毒品,小剂量的“浴盐”却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可作为苯哌啶醋酸甲酯(利他林)的替代物提高精神集中度,或作为一种壮阳药来应用。“浴盐”的市价便宜,一包200mg的浴盐能使用3次,售价仅为15~20美元。

    “浴盐”从根本上说是抗抑郁药苯丙胺的衍生物,同时携带了所有与苯丙胺有关的心血管危险,包括高血压、心动过速、体温过高、发汗、抽搐、心律失常及呼吸窘迫等。纽约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学科Louis Nelson教授说道,“其对于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致命的”。至今,已有很多使用“浴盐”后导致各种严重疾病的报道,包括心肌梗死、中风、脑水肿、昏迷、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给药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各不相同,目前的给药方式包括了吞咽、鼻吸、注射、直肠、阴道嵌入等。

#p#副标题#e#

一种苟延残喘的危险毒品

    最常发生在“浴盐”使用者身上的不良作用是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上的改变,包括偏执、幻觉、精神错乱、自杀倾向及暴力行为。尽管使用者知道使用“浴盐”会产生这些后果,但他们却对此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他们说:“这是我这辈子体验过的最糟的快感,但我无法摆脱对它的渴望。”

    与一般毒品相比,“浴盐”显然更危险。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毒理学博士,毒理中心主任Bruce Goldberger教授说道:“孩子们因做了对自己及其他人的伤害性行为被关进精神病房,并被限制自由,由此度过悲惨的一生。”Goldberger推测该药物能引发有潜在疾病的年轻人发生精神分裂症或急性精神错乱。“据我们了解,过去的两年里已经有很多居住在弗罗里达的人在使用‘浴盐’后,因自杀、超剂量用药、交通事故而导致死亡,还有些人在用药后犯下了杀人罪。”

    此外,“浴盐”的药效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使用了强效镇静剂,用药者仍需要住院治疗2周”,Ryan说道。他牵头做了一项涉及236例患者的病例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间因滥用“浴盐”而收治于急诊医学科的患者,其中21%予特级护理,12%被强制收纳于精神病病房(Spiller H et al. Clin Toxicol. 2011; 49[6]: 499-505)。

    也许是两种危险药物(甲氧麻黄酮、MDPV)的联合使得患者在滥用“浴盐”后产生持久的欣快感并做出极端的举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学教授Louis De Felice博士的研究表明,甲氧麻黄酮如脱氧麻黄碱一样能够升高血浆多巴胺(一种导致兴奋的神经递质)浓度,而MDPV则模拟了可卡因的作用机制——抑制多巴胺的重吸收,导致大脑内“充满”多巴胺。De Felice说道:“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糟。”他正着手在小鼠身上研究“浴盐”的多巴胺能效应。“MDPV的作用比可卡因强近10倍,它与可卡因的不同之处在于,当MDPV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后,两者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难以分离。”因此,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就处于持续失衡状态,使得“浴盐”的滥用者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

    “浴盐”对神经系统长时间的破坏作用比脱氧麻黄碱和可卡因更大,De Felice说:“脱氧麻黄碱及可卡因的毒性产物活性氧最终杀死了多巴胺能神经元。我们甚至还不知道‘浴盐’中最毒的成分MDPV会影响多少膜蛋白。”

#p#副标题#e#

一种非法却不难获得的药品

    去年7月份,奥巴马总统签署法令,将MDPV、甲氧麻黄酮及其他29种用于人工合成大麻及致幻剂的混合物作为Ⅰ类药品增补入管控目录中。尽管许多州早就将“浴盐”列为非法药物,但仍然能在加油站、成人书店、便利店、烟草店、迷幻药品店及路边餐厅等获得。在联邦的禁令颁布两周后,美国禁毒署(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DEA)的特工在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打击“改造过的毒品”产业行动中,查获了167000包人工合成的卡西酮及480万包人工合成的大麻类物质。此次24小时的突袭覆盖了美国109个城市,抓获了91人。

    但“浴盐”却在其他商品名称(如去污剂、某种化学物质、肥料、杀虫剂等)的掩饰下,依旧在网上及零售店中售卖。Nelson说:“禁令也许只能让人们知道这种药品不合法,但并不能让那些想要获取‘浴盐’的人回心转意。”

    除此之外,毒品制造商通过将MDPV及甲氧麻黄酮等物质转变成其他许多种卡西酮类衍生物就能轻易地避开禁令。“这其实就是在实验室里转变原材料、包装、名称及颜色,从而制造混淆来躲避管控的简单游戏”,Ryan说道。

    到2012年12月为止,全美各医院急诊科请求毒品中心帮忙处理滥用“浴盐”的数量在减少(2012年1月至10月31日为2468例,而2011年同期为5284例),但“数量的减少很可能给我们带来错误的安全感”,Ryan说道,“当出现新的毒品时,毒品中心的工作人员才会频繁地出动。”随着临床医师碰到越来越多滥用“浴盐”的病例,他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有经验,那请求帮助的频率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一种混淆临床医生的药品

    与其他致幻剂如摇头丸(MDMA;3,4-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不同的是,“浴盐”的组成及剂量能随意改变,所引起的差异的临床症状给诊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过量使用及其副反应都可能导致极大的风险。“我们检测了一包从纽约查获的‘浴盐’,发现其包含了一种合成的大麻成分及咖啡因,和另一种从加利福尼亚威尼斯海滩获得的物质,其中还包含了100%纯的利多卡因”,Ryan说道,“每个患者的临床描述会各不相同。”急诊科常规用来筛选毒品种类的免疫检测并不能检测出MDPV及其他一些“浴盐”的组成成分。

    患者出现的状况也常会混淆医生。“一些情况就跟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一样,如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弗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Edward Ross博士说道。他与Goldberger一起发表了一篇“浴盐”中毒的综述(Ross E et al. Am J Med. doi:10.1016/j.amjmed.2012.02.019 [published online June 9,2012]):“患者行为上的变化常被误诊为精神病。”

    苯二氮卓类通常是用来治疗因使用“浴盐”而使交感神经被过度刺激的患者,但Ross警告说,给予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因药物导致的精神错乱症状,此举会使患者易患癫痫。

   由于“浴盐”毒性很强,因此也许有必要应用大剂量的镇静剂来预防患者伤害自身与他人。“一次3毫克~5毫克MDPV即可引起精神异常,但包装上却说50毫克以上才需警惕”,Goldberger说道。另外,“浴盐”的滥用者很可能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最近有人在芬兰做了一项研究,纳入的是因被怀疑滥用毒品而遭到逮捕的司机,发现其中80%司机的血液中存在MDPV的同时也检测出了苯丙胺,67%的人同时使用了“浴盐”及苯二氮卓类药物。

结论

    当局表示,随着禁令的颁布,“浴盐”可能会日渐衰落,但新型的“设计过的”精神类药品一定会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Goldberger说道:“无论代替‘浴盐’的是什么物质,其只可能更危险。”Ryan建议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上报毒品中心来预防下一代毒品的致命后果。他提到:“来自国内各个毒品中心的实时信息能让我们快速明确哪些地区生产出了新型毒品,产生了哪些症状,以及如何管理一种新型的‘设计过的’毒品。”

(作者:胡俊、贺利军)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2;308:2445-244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