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3年05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增加术后呼吸道并发症风险

    现代的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常被用于手术中及重症监护病房,市场容量巨大。长效制剂由于术后残留,会增加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Martina Grosse-Sundrup等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倾向得分匹配队列研究,探讨全身麻醉时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断剂是否会增加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006年3月~2010年9月间,18579名患者在手术时接受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66.2%的患者使用顺阿曲库铵、22.9%使用维库溴铵、11.6%使用罗库溴铵),通过倾向得分匹配18579例未使用该药的对照患者。

    主要的测量指标有拔管后氧饱和度下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90%伴拔管后氧饱和度减少>3%)、术后7天内需入住ICU病房行计划外的再次插管。同时做神经肌肉传递的定量监测,并评价使用新斯的明逆转神经肌肉阻断来预防术后神经阻断剂残留的效果。

    结果显示,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断剂增加了拔管后氧饱和度下降的风险(OR=1.36,95% CI:1.23~1.51)和需入住ICU病房行计划外的再次插管的风险(OR=1.40,95% CI:1.09~1.80)。使用新斯的明与术后氧饱和度<90%和重插管相关。同时接受新斯的明逆转和神经肌肉传递监测,似乎对患者有利。总共有9401名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的同时接受新斯的明逆转和监测神经肌肉传递。此亚组中,拔管后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明显少于只接受新斯的明没有监测神经肌肉传递的患者。

    研究结果提示,麻醉期间使用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与术后有临床意义的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升高相关。根据该试验数据,预防术后神经阻断剂残留的策略有待重新审视。(作者:崔永)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2;345:e6329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