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干细胞的发现和研究,为再生医学寻找到了一种可能的手段用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来源于囊胚内细胞团的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可以保持无限的未分化和自我更新状态。和成体干细胞不同的是,hESCs具有多向分化特性,可以分化为人体各种各样的细胞类型。
由于处于领域研究的早期阶段,再生医学正面临着不合乎实际的时间表、伦理争议、管理挑战和现实治疗方面的种种困难。
距离首次对hESCs分离和细胞培养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虽然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成功,但迄今为止,仅有一项涉及hESCs衍生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获得了公开发表。
在该试验中,hESCs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被用来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Stargardt's黄斑变性,以评价其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移植的hESCs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安全有效的,相关的研究数据有望在近期公布。
世界上最早的hESC临床试验,是移植hESCs衍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由于在动物试验中发现镜下囊肿形成,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暂时叫停了该试验。在2010年该试验得以继续 开展,由于财政方面的原因数月后试验中止。这就是管理方面和现实方面遭遇困难的典型例子。
还有需要关注的是宿主可能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人们最初认为hESCs不具有免疫原性,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其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发生免疫排斥。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现今已被认为可能作为潜在的多能干细胞被用于临床治疗,但是,它也有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而遭遇免疫排斥反应。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Jeremy I. Pearl等认为,对现今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而言,了解hESCs和iPSCs的免疫原性,是十分必要的。(作者:赵永刚)
参考文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2;4:16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