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3年05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1990年〜2010年全球死亡原因变化

    可靠且及时的人群主要死因以及死因变化情况的相关信息,是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由美国西雅图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的Rafael Lozano等开展的2010年疾病、伤害及危险因素全球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Study 2010,GBD 2010),旨在评估1980年至2010年全球21个地区235个因素相关的死亡率/人数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全球共有5280万例死亡,而1990年全球共有4650万例死亡。就整体而言,传染性疾病、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因素死亡占2010年所有死亡事件的24.9%(1320万),而1990年的该项比例为34.1%(1590万)。该比例的下降主要归因于腹泻(250万降至140万)、下呼吸道感染(340万降至280万)、新生儿死亡(310万降至220万)、麻疹(63万降至13万)和破伤风(27万降至6万)等相关死亡率的下降。

    HIV/AIDS相关死亡由1990年的30万上升至2010年的150万,在2006年这一数字达到峰值(170万)。相对于1990年,2010年因疟疾死亡人数上升了19.9%,达到117万。2010年因肺结核死亡的人数高达120万人。相对于1990年,2010年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仅上升了不到800万人,为3450万,占所有死亡因素的2/3。

    2010年癌症死亡800万人,比1990年上升了38%,其中19%(150万)死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癌症。2010年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相关死亡1290万人,占所有因素死亡的1/4,而1990年这一数字为1/5。2010年130万人死于糖尿病,是1990年的两倍。

    2010年死于伤害事件的占9.6%(510万),而1990年死于伤害事件的占8.8%。这其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事故上升了46%(130万人)。

    2010年,缺血性心脏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肺癌和HIV/AIDS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缺血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中风、腹泻、疟疾和HIV/AIDS是2010年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mortality,YLLs)损失的主要原因,除了HIV/AIDS和早产并发症这两点外,和1990年(估计值)基本相似。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YLLs分别下降了45%和54%;而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分别上升了17%和28%。

    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多数肿瘤、肝硬化以及产科疾病等在1990年~2010年的20年间,均有明显下降。而对于其他疾病,特别是疟疾、前列腺癌和伤害等,变化并不大。(作者:赵永刚)

参考文献:《Lancet》2012;380:2095-2128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