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记
2014年03月号
医学进展

医患关系怎么了?

作者:王秋生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脑外科

一、谁将医患关系对立起来了?

十年前,我抱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满腔热忱报考了医学院校。在医学院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学有所成,被分配至安徽一所基层医院,并且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技术精湛、受人尊敬的好医生。

那时的医疗环境颇为平静,偶尔听闻某医生将纱布或止血钳落在了病人的肚子里,我也感到愤愤然:这医生太不负责任了。于是自己在做每一台手术时都精心细致,术后还会牵肠挂肚不知多少天,直到病人脱离危险。我想,这可能是绝大部分外科医生的真实情况。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给病人治好病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哪位医生不想让自己“妙手”经治的病人,哪怕是最疑难的病人、绝症患者“回春”呢

可是,医学毕竟是科学,至今仍有许多疾病还有待人类去攻克,医生是人不是神。现今的社会对医学、医生和医院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呢?

不久前,有一位医生给一名结核病人施行抗痨治疗,使用利福平时出现了几率为几十万分之一的溶血反应,导致病人死亡而被判入狱,这件事令多少医生寒心。而当记者采访患者的儿子时,他居然说如果医生给他交代有这种副反应,他就不会同意用这种药。那么,如果我告诉您,在街上行走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发生交通事故甚至死亡,您是不是就不上街了呢?

近几年来,医患双方总是以对立面的形象出现,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不是现在的医疗事故增加了呢?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医疗事故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但奇怪的是,医疗纠纷却几倍、几十倍地增加了。我觉得主要有下面几种原因:

首先,病人乃至整个社会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不理解,一旦出现病人死亡、残疾等,便以为是医疗事故,吵闹、打骂、人身攻击也随之而来。我们都应该知道:医学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是以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的,这就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当然,如果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过周密的考虑,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对患者进行准确交代的话,有些纠纷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不讲理的患者毕竟是极少数。

其次,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医务人员的收入,90%以上靠医院自己挣。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尚未建立起来,医疗保险覆盖人口有限,多数患者仍需自费,医患之间缺乏缓冲地带。一旦生病,家庭负担就很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经济问题成为医患矛盾加剧的重要因素。

第三,新闻舆论导向有问题。一部分医务人员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形象。但是,近年来正面反映医务人员高尚情操的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实在太少,对个别医德败坏医生却曝光有加,造成了全社会对医务人员不利的舆论导向。新闻单位是否反思过,你们正在引导社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医疗环境,怎样的医患关系?不良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从深远意义上讲,受害的最终还是患者。因为有许多医务人员宁愿采用不利于病人但却符合医疗原则的治疗方案,也不愿冒险采用有利病人病情却不合医疗常规的治疗措施。然而,如果缺少冒险、缺少探索精神,医学的进步就难以持续。

最后,出现医疗纠纷、医疗差错事故不能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一个小纠纷的处理也要拖上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医患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医患两方,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让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趋于缓和,走向良性的循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为什么医生被杀,你还高兴?

2012年全国发生了多起医生被杀事件,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弄明白:医患之间本来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关系,医生为病人看病,病人本应心存感激,但在这些案件中,病人却采用了一种非常血腥的方式将医生伤害,甚至将其无辜地杀害,为什么会这样?一个网站调查“得知医生被杀后你的态度”,在参与投票者中,感到“高兴”的竟然占了大部分!我们的医患关系究竟怎么了?

为什么医生被杀,你还高兴?

2012年3月23日下午,发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号楼风湿免疫科的凶案轰动全国。年仅17岁的患者李梦南手持水果刀冲进医院,造成28岁的实习医生王浩死亡,另有3名医护人员不同程度受伤。被害人王浩,哈尔滨医科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刚刚通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博士生面试,并获得每月1.6万港币的奖学金。不久的将来,王浩或许就能以他出众的才华回报社会。被告人李梦南却以十分残忍的手段,剥夺了他年仅28岁的生命。

4月28日中午,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内科医生陈妤娜被刺28刀后惨死,嫌疑犯王运生是她诊治过的一位病人。王运生曾在该院住院治疗28天,花费8600元(新农合报销后自费4000余元),但病情未能根治,被诊断为难治性结核病。嫌犯认为花了几千元,但治疗效果不好,觉得医生在敷衍他,加之性格内向、情绪偏激,就产生了强烈的报复社会的心理,最终成为杀害医生的凶手,用一把尖刀毁灭了另一个家庭的幸福。知情者称,嫌犯王运生被抓时反而责怪警方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为什么要抓他,甚至认为杀医生是应该的。

11月13日上午,一名男子持刀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凶杀人,泌尿外科5名医护人员被砍伤,护士长戴光琼经抢救无效死亡。嫌疑人彩春锋曾因肾结石入住安医大二附院,并做好了术前检查准备手术。因对手术治疗有顾虑而签字拒绝手术后离院。离院后,彩春锋怀疑身体不适是术前检查引起的而心存不满。13日上午,他从超市购买一把菜刀,直奔二附院泌尿外科住院部,先后将5名正在工作的医护人员砍伤,造成一死四伤的惨剧。

11月29日13时30分,一名中年男子冲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楼诊室,用斧子砍死一名当班医生。被害女医生是针灸科的主任医师康红千,40多岁,平日待人温和,康红千是中医大教师,对学生非常好,对患者也很尽职尽责,她治疗的病人千千万万,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数不胜数。她自身因乳腺癌而做了手术,术后化疗刚结束,头发还没长齐就来上班了。凶手王某是她诊治过两次的脑梗塞病人,两次的挂号费27元,做了一次针灸40元,总计花费67元。凶手案发后跳楼造成骨折,随后被紧急送到另一家医院治疗。他杀害了一名医生,重创了医学界,然而康红千医师的同行们即使哭干眼泪也要全力救他,只是因为要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

我历数了这四起典型的医生被杀事件,心里五味杂陈:这本是一桩桩人间的惨案,心痛、惋惜本应是人们的正常反应,然而每一次这样的事件报道出来,都有那么多的人感到“高兴”。

央视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新闻1+1》播出了一期节目,标题叫《“杀医生”,我们可能也是凶手》。主持人白岩松分析说:“我没有意外,因为让这样的事情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会对这样的网友,带着仇恨跟这个世界相处的人,有一些担心,也有一些同情,可能这也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传染病。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在告诉我们这个社会病了。”

是的,这个社会真的病了。

一位网友留言,“现在的人因钱致病,很多人都精神不正常,人与人之间缺少的是人情;多的是仇恨,悲哀啊。不能当病人,更不能当医生。”

不能当医生,也许很多人能够做到,但是谁能够做到不当病人?不管你现在多么健康都做不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看不好病就要杀医生,那么谁还敢去做医生?如果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却没有人当医生了,我们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感到“高兴”?

有人分析:是因为他们借助无辜医生的死亡,宣泄了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当前,教育、住房、医疗早已成了普通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如果说住房可以凑合、教育可以勉强,那么,疾病却需要直接面对,无法躲避。但不幸的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普通百姓的心结。再加上就医过程中不少人还会遇到个别态度恶劣、人品糟糕的医生,不愿意给病人多说一句话的医生,更让他们难以忍受。

在这种境况下,他们心中就慢慢蓄积了强烈的不满,而这种不满一旦突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彻底爆发,从而将手中的利刃刺向医生,甚至刺向无辜的人。客观而言,“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实不是医生造成的,国家发展的历史渊源、机制体制的弊病、政府对医疗体系投入的严重不足才是根本原因。你听说过哪个国家的公立医院和医生要靠自己挣钱来养活自己?

媒体因素也不容忽视。在各种媒体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中,绝大多数都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医院或医生造成的。纠纷中的人们普遍对医院不信任,对医生不信任,媒体也是有意无意地将“爱心”的天平向患者倾斜,向所谓的“弱势方”倾斜,哪里还有公平、公正可言?于是就有了纠纷中经常听到的话:“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就死了呢?”“我的家人在你们医院死了,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许多患者认为有病医生就该治好,就一定能治好,但其实这是有悖科学常理的。

一位媒体人曾坦诚地说,我们也要社会效益,也要吸引眼球。整天报道某位医生多么敬业、医术多么高超、救治好了多少病人等等,有谁去关注我们的报纸、电视节目?直白地说,假如我们去报道“狗咬人”,谁愿意去看?只有报道“人咬狗”了这才是新闻,才有轰动效应。

于是,八毛钱能治愈先天性巨结肠的新闻出来了,给产妇缝肛门的事件也出来了。作为媒体,应该是医患间中立的第三方,一个客观的记录者和公正的旁观者,在医患发生冲突时站在不偏不倚的公允立场,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不能被某一方牵着鼻子走,先入为主地选边站。

“八毛门”、“缝肛门”事件伤害了多少医务人员的心,也伤害了本来就脆弱的医患之间的那点信任。其实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最终伤害的还是病人。试想,如果医生都想着怎么去保护好自己,过度检查就会泛滥,这也就是现在大型检查阳性率为什么这么低的原因;风险较大的治疗方案医生就不愿意去实施,患者得到的可能并不是最恰当的治疗。修复紧张的医患关系,离不开负责任的媒体。

医患之间的互信严重缺失。时代发展到现在,医疗体制改革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医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医疗服务模式也在日新月异。国家提出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医疗卫生部门和医院想方设法改善医患关系,但显然医患关系却变得越来越糟糕。有那么多的医生护士被患者砍伤、刺杀,有那么多的医务人员因此致残、致死。

一些专家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恶性事件是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医患之间本来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关系,但在这些案件中,病人却采用了一种非常血腥的方式将医生伤害,反映出当前医患矛盾已经尖锐到何等地步。医生和患者本来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只有医生和患者同仇敌忾、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各种各样的疾病。可现在呢?

毋庸置疑,医院和医生是改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严格督查与管理;医生必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治疗结果能够有一个恰当的期望;政府必须尽快解决“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体制,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让医院的发展、医生的薪水不再需要从病人身上挣取,让医生拥有光明正大的阳光收入;政府还要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广大百姓真正能够“病有所医”、不再为病所困;作为患者,也应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映自己的诉求,而不是动不动就制造血案伤害无辜;作为有责任的媒体,对出现的医患纠纷要正确引导、客观报道,并肩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让老百姓对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勿再制造新的医患关系的灾难。

让我们共同努力,还医患一片互信的净土,开创医患关系新局面!

(作者:王秋生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脑外科)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