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4年03月号
医学进展

SCN11A基因突变可剥夺痛觉

    疼痛刺激通过痛觉感受器被感知,即神经元通过长轴突将身体外周的痛觉信息传递至脊髓。如果这些神经元退化或者电信 号受损,那么人们对于疼痛的感觉和反应都会减弱。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疼痛反应的减弱会导致人们对伤害性刺激的保护性措施也相应降低,从而导致骨折、烧伤和 肢体损害的风险陡增。

    这种伴有神经元损伤的疾病被归类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性神经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受损为主的疾 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多呈显性遗传,主要涉及鞘脂代谢、神经营养因子、轴突运输,DNA甲基化和膜成型器的关键基因。伤害感受器的功能还要依靠电压门控钠 离子通道。近日德国Jena 大学医院分子生物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确定,SCN11A基因的错意突变会引起痛觉丧失。

    为了确认痛觉感受器的决定簇,德国Jena 大学医院分子生物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健康双亲和他们已经确诊的先天痛觉缺失的女儿中进行了全部外显子测序,并确定了SCN11A基因的错意突变是这些患 者先天无法体验疼痛感的原因,而这些患者也因此无法避免经常性的组织损伤和严重致残情况。研究发现,SCN11A编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9在痛 觉感受器中呈现高表达。研究人员利用携带同源突变的杂合子敲除小鼠的试验发现,这种小鼠的疼痛感觉和对组织损伤的敏感性显著降低。SCN11A基因编码 Nav1.9,表达伤害感受器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主要作用是将疼痛信号从外周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Nav1.9通道突变在静息电位时表现出超活性, 引起伤害感受器的持续去极化、损害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异常的突触传递。该研究结果表明,Nav1.9位置的p.Leu811Pro改变是引起该疾病的原因。

    该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离子通道病理背后的获得性功能机制,而这样的发现也为我们将来在调节疼痛感知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马驰)

参考文献:《Nature Genetics》2013;45:1399-140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