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3年12月号
医学进展

全球行动,保卫精神健康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欧洲部长级会议就精神卫生签署声明,称“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可言”,鲜明地道出了精神卫生工作在医疗卫生中不可缺少、占据固有地位。20世纪中叶后,由于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面临着激烈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众多压力,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让人不堪重负。据统计,精神疾病约占全球所有可衡量疾病负担的7.4%。

    虽然全球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众多,但精神疾病诊治需求与目前可提供的医疗服务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这一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为显著。约四分之三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中低收入国家,但精神疾病的诊治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精神疾病由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持续存在的社会经济压力是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疾病还与社会的快速变革、工作压力大、性别歧视、社会排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面临暴力威胁、身体健康不良以及人权被践踏等相关。另外,特定的心理和个性因素也使人们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都与贫穷有关,与普通人相比,贫穷(包括低教育水平、低收入与不良住房条件等)人群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都增加,这可能与贫穷的人更容易出现不安全感、绝望、暴力威胁和躯体疾病等因素相关。

精神疾病的全球负担

    精神疾病包括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等。主要表现为感情障碍(如焦虑、忧郁等)、思维障碍(如强迫观念等),但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强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得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

#p#副标题#e#

    精神疾患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患。

    据WHO 2010年统计,全球逾4.5亿人患有精神疾病。75%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在不发达国家,但他们并没有接受治疗。虽然精神病患者人数众多,但全球精神病医疗资源却相对短缺。

    如图1,1990年,精神和行为障碍占全球致残疾病的首位,其中有22.2%的人因精神和行为障碍而致残。到了20年后的2010年,精神和行为障碍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与1990年相比,仍在上升,占比为22.7%。

全球精神疾病医疗资源短缺

    据WHO的统计,在一些国家的中低收入群体中,需要精神护理的人,超过四分之三得不到最基本的服务。几乎世界一半人口生活在平均一个(或少于一个)精神病专家向20万人提供服务的国家里,许多低收入国家每百万人中甚至还不到一个精神病专家提供服务。

    图2为不同收入国家专业医生的毕业率,在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每年精神病专业毕业生最多,每10万人有约5个精神病专业毕业生,而其他国家精神病专业毕业生极少,这说明精神病医生短缺情况非常普遍。

    另外,全球许多国家的卫生预算仅有极小的一部分用于精神卫生。很多国家仍认为精神卫生保健在公共卫生领域内是一项低优先级的项目。WHO 200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精神卫生服务普遍资金不足,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近28%的国家没有单独的精神保健预算,在有单独预算的国家,37%在精神保健上的花费低于卫生预算总数的1%。在发展中国家,62%的国家精神保健预算不到卫生预算总数的1%;16%的发达国家也存在这种情况。因此,精神障碍造成的负担与用于精神保健服务的资源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p#副标题#e#

    在发展中国家,精神疾病与其他任何种类的非传染性疾病相比,造成了更大的疾病负担和更多的残疾。在这些国家,只有很少数精神病患者能够获得精神保健服务。精神健康服务需求很大,但保健工作却跟不上。目前,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在可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方面仍然存在显著差别,且这种差别在日益扩大。

    不仅全球精神疾病服务不足,就连全球出版的刊物中,与精神疾病研究相关的刊物也远远落后于其他疾病。如图3所示,从1991年到2012年,精神和行为障碍相关的出版物数量明显比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非传染性疾病低。

    对于精神疾病的患病人群,我们经常会忽略青少年的精神问题。其实,每年都有不少青少年会遭受某种形式的精神疾患,最为常见的是抑郁症或焦虑症。暴力、屈辱、价值降低和贫困的经历会加大精神疾患风险,自杀是青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精神疾病工作的推动

    精神卫生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不仅仅关系到个人,还关系到家庭和社会。正如许多国家和社会已经认识到的心血管健康问题、控制吸烟问题、牙齿健康问题一样,精神卫生问题也应该受到重视,因为精神卫生状况不良给社会和经济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有证据表明,如果社会和政府不采取行动,这种损失会进一步加大。

    WHO总干事陈冯富珍2010年在日内瓦出席《精神健康手册》发布仪式时表示,目前全球约有14%的健康问题与精神类、神经类或药物依赖类疾病有关,其中四分之三的患病人群在中低收入国家,而此类疾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往往存在误区,认为需要依靠异常复杂的专业知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昂贵的药物,但WHO的测算结果显示,广大中低收入国家只需为每人每年投入2美元,即可对基本精神健康问题进行处理。

#p#副标题#e#

    促进精神卫生需要那些对精神卫生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从国际层面上讲,需要包括专业协会、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的共同努力。从国家层面上讲,需要包括教育、劳动、司法、运输、环境、住房和福利与卫生部门的共同协作。促进精神卫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部门的战略合作,这一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通过采用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和社会干预可促进精神卫生建设。这一领域的科学证据强度仍有限,但是已有不同等级的证据表明,某些增进人群心理健康的项目和干预措施是有效的,这些措施包括:幼年时期的干预,如对孕妇进行家访、学龄前期的心理社会学干预、在残疾人群中结合使用营养和社会心理学干预;保护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如增加受教育机会;为老龄人口提供社会支持,如对老龄人友善尊重、为老年人建立社区中心和日间看护中心;为易感人群(如少数民族、土著居民、移民以及冲突和灾难中的受害者)制定的某些项目,如在灾后重建期实行心理干预和社会干预;在学校进行促进精神卫生的活动,如建立儿童友好型学校;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干预;改善住房条件;预防暴力,如社区治安行动项目;社区发展心理健康项目,如成立“关注心理健康社区”等。

(作者:宫健、白蕊)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3;369:66-7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