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在口腔和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可以侵犯肠细胞并引起结直肠癌变。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口腔共生菌,但它有潜力致病,有时会引起牙周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系的Wendy Garrett带领的团队发现,具核梭杆菌在遗传易感小鼠体内可以引起结肠肿瘤。Wendy Garrett说,“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核梭杆菌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癌症。当我们喂给对肠肿瘤有遗传易感性的小鼠具核梭杆菌时,发现相比于对照组它们形成了更多数量且更具侵袭性的肿瘤”。这样的结论非常有趣,因为小鼠肿瘤具有与人类癌症相同的突变以及胃肠道癌前病变。
此外,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凯斯西储大学的Yiping Han和她的同事将焦点放在了具核梭杆菌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上,鉴别出了能够诱导炎症和肿瘤发生的细菌特异细胞表面元件。这一称作为FadA的元件,结合结直肠癌细胞的E-cadherin,激活了细胞内的β-catenin信号,差异性调节了炎症和致癌反应。病人的结肠癌组织中编码FadA的基因拷贝数比正常人组织多100多倍。研究人员还确定了FadA-E-cadherin结合位点,设计出了一种基于E-cadherin相同区域的合成肽。当他们给予人类结直肠癌细胞这种合成肽时,发现它阻止了细胞生长以及致癌和炎症反应。
该研究负责人牙周病学教授Yiping Han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出全新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癌症。这项新研究表明,保持口腔卫生对全身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张秋红)
参考文献:《Cell Host Microbe》2013;14:195-206; 2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