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疗法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防止末期心力衰竭发生的新途径。有研究显示,利用从骨髓、心脏组织或脂肪组合来源的细胞群可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最近的数据分析显示,给急性心梗病人应用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BMCs)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左心室功能并改善临床预后。而对心梗后慢性心衰病人在冠状动脉内灌注自体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可以通过BMCs有限的“归巢”作用起到一定改善作用。有实验表明,冠脉外冲击波疗法可以增加组织中的“归巢”因子,从而增强BMCs的作用。
为了证实心脏冲击波预处理具有促进BMCs对慢性心衰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改善作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Birgit Assmus等开展了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纳入了2006年〜2011年间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首先对病人进行左室前壁冲击波预处理,分为三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安慰冲击治疗组,24小时后,接受冲击波治疗的病人随机接受冠脉内BMCs或安慰剂灌注,而对接受安慰冲击治疗的病人进行冠脉内BMCs灌注疗法。
结果显示,冲击波+BMCs治疗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及局部室壁增厚明显优于冲击波+安慰剂组;而且严重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冲击波+安慰剂组和安慰冲击+BMCs组。
该研究表明,对于心梗后有慢性心衰的病人,冲击波辅助下的冠脉内自体BMCs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LVEF水平,优于单纯冲击波治疗。(作者:张秋红)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3;309:162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