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布了2010年前三季度国家财政收支数据。据公开数据显示,1月~9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63039.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20.64亿元,增长22.4%。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5957.37亿元,增长24.2%;非税收入7082.14亿元,增长9.6%。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支出累计54504.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02.18亿元,增长20.6%。
全国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教育支出7491.53亿元,增长1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39.69亿元,增长27.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09.18亿元,增长14.5%;农林水事务支出4333.93亿元,增长11.2%;交通运输支出3629.89亿元,增长46.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90.38亿元,增长22.8%;公共安全支出3349.56亿元,增长12.1%;医疗卫生支出2635.29亿元,增长29%;科学技术支出2157.74亿元,增长45.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943.79亿元,增长21.8%;住房保障支出1314.25亿元,增长24.8%。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上午公布了2010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经过初步核算,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
数据分析
从公布的数据分析,医疗卫生投入占总财政收入的4.83%,总财政支出的4.18%,GDP的0.98%(图1),相比之下,教育投入占财政收入11.88%,总财政支出的13.88%,GDP的2.79%。以医学统计常用的风险系数计算,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对医疗卫生投入的2.85倍。
近几年,警示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信号不断出现在主流媒体,以至于国家最高领导集体极力呼吁公众,要尊重教育,支持国家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在纲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今年前三季度,教育的投入占GDP的2.79%,显然,距离2012年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及国民均达成共识,为了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教育的投入已向目标靠近。
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数据显示了医疗卫生投入的数值,结合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GDP的参数,我们计算出我国的医疗卫生投入仅占GDP的0.98%。
低投入的隐痛
在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为GDP的8%~10%(图2),并且实现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公民在承担少量的共同支付款(co-pay)之后,一切医疗费用均由国家或/及医疗保险公司负担。美国是医疗支出最高的,大约占GDP的17%,尽管医疗卫生支出如此高昂,还是不能覆盖全美人民。其中,有近4000万美国公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其原因是没有政府主导的统一公平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东欧及部分巴尔干地区国家,医疗资源相当贫乏,政府在医疗卫生上的投入为GDP的4%,导致医疗设施陈旧,医生工资偏低,医务人员大量流失。
我国的医疗机构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必须靠自谋生路,挣钱加强医院建设,更新医疗设备,发放医务人员工资。此模式逼迫医院脱离公益特性,按企业运作,以盈利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考核指标,促进医院发展的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我们常看到,在国家高速公路的指示牌下,密布着收费口,在公立医院的招牌下,不交钱不看病的现象屡屡发生。国家投入的不足,转换成医院无奈的努力赚钱,被迫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而投入不足致使医生索取灰色收入的直接后果则是,不合理用药及过度治疗。
加大投入的路线图
应该参考教育系统的经验,制定医疗卫生10年发展纲要,明确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建议在2012年医疗卫生投入达到GDP的4%,与不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投入水平看齐。在2020年,医疗卫生投入达到GDP的8%,与发达国家并肩。《柳叶刀》杂志报道,一个国家的公民寿命是与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呈正相关的,即医疗投入越大,人民的寿命越长。应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合法工资收入,使他们的工资起码达到非洲医生的水平。笔者曾在上海对近500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医生的实际收入为年薪为2万~5万元人民币,医生心目中理想的收入是年薪15万~20万元人民币,当问及对现实工作是否满意时,60%的医生回答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其中,不满意的首要原因为“收入低”,其次是“工作强度大”,再次是“社会环境差”。同时,我们对500位病人开展问卷调查,70%的答卷者认为中国医生的工资高于非洲同行。《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显示,加纳的医生月薪为1200美元,赞比亚医生的月薪为1400美元,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的4倍。尽管如此,两个非洲国家的医生还大量流失,公众呼吁提高医生待遇。
加大投入的前景展望
当我国的医疗卫生投入达到GDP的8%后,按现在的GDP水平(30万亿),平均每位公民可得到近2000元人民币的医疗保障,比现有的新农合平均标准高10余倍,比城市平均标准高4倍,看病贵的顽疾将不复存在,我国将进入真正的医疗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了投入总量问题后,应着手铲平公共医疗服务不平等的现象,让农民、职工、公务员及高级公务员等所有公民享受同水平的公共医疗服务。同时,在高水平的“公平医疗服务评估及监督机构”的主导下,制止及惩治临床不合理用药和过度检查,杜绝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浪费。在制度上实施分级医疗服务,合理利用医疗机构的资源。一定要切记,只有改善医生的待遇,提高医生的积极性及自律性,同时,鼓励医生参与并主导,医疗制度改革才可能成功。因此,加大医疗投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满足医生对收入的不过分的合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给他们设定更高的道德标准。
(作者: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