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湖北省宜昌市,在八月中下旬这个最热的时候,我携全家来到了上海这个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观看了今年最热门的世博会,游览了世博会历史上最多的场馆,享受了最丰富的视觉盛宴。
在女儿的精心安排和全程陪同下,我们一家人三次进园观博,不仅看到了民族特色浓郁的精美建筑,也在世博护照上留下了浏览的足迹;不仅亲眼目睹了丹麦小美人鱼的英姿,也在众多展馆前留下了合影;不仅感受到了世博轴的壮观,也欣赏了各国艺术家的精彩演出;不仅浏览了世界各国五光十色的商品,也品尝了异国他乡的美味;不仅体验了排队等待的辛苦,也感受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热心……世博会让人感受的东西太多太多。
非常景观
步入上海世博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各国(地区、企业)展馆,在蓝天白云下,各个展馆展现出不同身姿,或雄伟、或轻盈、或别致、或妩媚、或乖巧、或古朴、或典雅、或怪异、或庄严、或新奇……在5个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浓缩了各国建筑的精华,展示了异国风情,蔚为壮观,使人震撼。
形态奇异:世博会上的展馆,有很多形态怪异、匪夷所思的建筑,如英国馆的外观就像一个毛茸茸的种子,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日本馆外观则像一条缓缓移动的紫蚕,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保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
墨西哥馆是一座由“风筝”组成的奇幻世界。在墨西哥,风筝代表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而风筝又起源于中国,它作为中国和墨西哥两种古老文化的共同因素,意喻未来的无限腾飞与发展,也作为两国友好进程的象征和见证。还有似扬帆起航的沙特馆,似空中花园的荷兰馆,似古代城堡的俄罗斯馆……无不展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民族特色:各国都不愿放弃世博会这个极好的机会宣传自己的国家、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馆,以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斗冠”造型以及表面覆以“叠篆文字”、色彩醒目的中国红,将“东方之冠”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波兰博览馆建筑上的镂空花纹来自波兰民间传统剪纸。整座展馆像用特大剪纸粘贴而成,阳光透过“剪掉”的缝隙照进大厅。
印度馆、尼泊尔馆、泰国馆等展馆沿袭本国建筑特色,在上海世博会安上了自己的新家,使人过目难忘。
色彩艳丽:赤橙黄绿青蓝紫远远不能涵盖世博场馆的靓丽色彩。白天,在蓝天白云下,各场馆根据自己建筑特点及民族喜好分别着色,红色就有大红、粉红、赤红、朱红、桃红……蓝色就有湖蓝、宝蓝、天蓝、翠蓝……灰色就有铁灰、浅灰、瓦灰……在这些颜色的烘托下,各国参展场馆呈现出勃勃生机,仿佛让人进入童话世界。晚上则是另一番景象,各国(地区)用五颜六色的彩灯为展馆披上华丽的外衣,甚是好看。很多场馆装饰有不同色彩的彩灯,如韩国企业馆,在夜幕下,湖蓝、粉红、淡绿的颜色不断变化,交相辉映,给人梦幻般的感觉。
世博展馆是现实中的神话,是神话中的现实。这种非常景观只会出现在世博会上,值得参观、品味及珍藏。
声色之旅
游览上海世博会,参观风格各异的展馆,给游客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处处看电影。从某个角度讲,上海世博会就是一届精彩的电影博览会。
此电影非彼电影,世博会上的电影与日常影院观看的电影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既有承载历史的老式电影,如波黑馆放映的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也有最热门场馆沙特馆的世界最大的IMAX4D影院,你会感觉被屏幕所包围,沙漠、绿洲、海洋……屏幕上的景象不断变幻,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手段,让人与周围的场景浑然一体。既有镶嵌在法国影像墙上似精美图画的小屏幕电影,也有澳大利亚馆由六块活动屏幕组合而成的立体影像放映系统,可同时容纳上千人观看澳洲的自然风光和流光溢彩的城市生活。既有充满中国传统色彩、被赋予现代美感、长达百余米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画中古人如此鲜活,让参观者宛如隔着一扇历史的舷窗,观看到千年前中国古人的生活,观后让人震撼;又有美国馆侧重于平凡见真情的生活感悟《花园》——用8分钟时间讲述了一个女孩团结社区居民,共建街心花园的动人故事。既有各国国家馆精心制作的扛鼎之作,如中国馆第三层放映厅交替放映长达8分钟的《历程》、《和谐中国》,展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也有国内外很多企业馆倾其企业精华所展现的在各自领域的风采……
在很多展馆,设置了多个电影放映厅,如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企业馆等,往往是刚出影像馆,又进电影院,逼真的画面、震耳的音响、动人的情节让人快乐得喘不过气来。
世博护照
不进大使馆,也能得到一份证照;不用花钱,也能得到一枚枚精美的各国图章,这就是世博护照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世博会被誉为一次“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旅程,参与这样的另类“环球旅游”,用世博护照来记录参观历程再合适不过了。
“没有世博护照便不算是游过世博会”,它是纪念品,更是人们对世博的感情寄托。当人们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追寻世博时,我们看到无数人拿着世博护照在各展馆往来穿梭,忙碌不已。为了得到心仪的图章,不惜在排队进馆后再次排队敲章。很多世博护照爱好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印章,不顾排队地辛苦多次进入世博会,不顾疲劳地晚上还在各展馆寻觅……当看着自己护照上的各国印章越来越多的时候,游世博的快乐心情又平添一份喜悦。#p#分页标题#e#
真诚朋友
俗话说:在家靠自己,出门靠朋友。在人地生疏、场景变化万千的世博园中,要想尽快找到自己的参观目标,最好的办法是找世博志愿者咨询。
在世博园中,游客接触频率最高的人就是志愿者,在世博园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时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在排队等待进园的时候,是志愿者帮助维持排队秩序,避免插队、拥挤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参观者不知方向时,是志愿者指点迷津,帮助参观者尽快步入正途;在老弱病残孕参观者出现时,是志愿者推出轮椅,与家属一道将这些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通过绿色通道送进展馆;在参观者出现身体不适时,是志愿者与120急救人员一起为病员祛病除疾;在参观者遇到各种困难需要求助时,是志愿者倾其能力,为参观者排忧解难……
其实,世博志愿者的身影和服务并不局限在世博园区,在上海的每一角落,我们都能看到世博志愿者的身影,都能享受到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庞大的世博志愿者编织了一张遍及上海的爱心大网,让赴上海的外国、外地人感受到上海人的热情,感受到爱的奉献。
春蚕吐丝,蜡烛放光,志愿者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演绎青春活力,用不懈努力展现80、90后的风采,用热情的笑脸诠释了世博的精髓。
圆梦世博
到上海观世博的行程结束了,短短的三天游览,给人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受。我的耳边还在回响着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成龙与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一起演唱的《和谐欢歌》:“鲜花簇拥约定地方,熟悉没见过的脸庞,呼唤听见心灵激荡,邀世界分享,”脑海中却反复释放着一个信息:“圆梦了,圆梦了”。
百姓圆梦了。作为草根百姓,在自己国土上看看世博,是很多人的梦想。“不出国门,走遍世界”是多少人的梦寐祈求。
上海圆梦了。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广东香山人郑观应(1842年~1921年)。作为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此后,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梁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吴研人在小说《新石头记》中也想象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情景,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但是,旧中国国力衰弱,外侮频仍,郑观应等有识之士举办世博会的设想和建议,只能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而已。在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上海终于圆了举办世博的百年梦想。
中国圆梦了。作为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齐名的人类三大盛会之一,世博会迄今为止已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4次。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的原子球、大阪的太阳塔,一直到西雅图的太空针,甚至已经消失的伦敦水晶宫都始于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有无数重要成果,都是通过世博会传播到全世界。遗憾的是,此前的世博会都是在发达国家举办,第三世界国家只能成为配角。20世纪70年代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古老的中国焕发出青春,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让世界瞩目,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今年上海又顺利举办世博会,使世博会第一次在第三世界国家落户,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也遂了十三亿人民的心愿。
(作者: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