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3年02月号
医学进展
人物与学科

运动与国民健康

    运动给健康带来的益处毋庸置疑,但知易行难,是否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了健康而加强运动,坚持长期的运动自我管理,这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正所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在对待运动的态度上,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度。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健身房里,不乏大量办卡时热情高涨、锻炼了几次就杳无声息的会员,那些沉睡着的健身卡,还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被买回家去堆积在储藏室里的运动器材,是运动难以坚持的无声证明。可见,完全靠自我意志坚持健身,的确很难。

    然而,一些契机让人们重新点燃运动的热情,投入到挥汗如雨的练习中去,比如说大型体育赛事的举行。国家申办奥运会时常会声称,主办奥运会将有助于改善公众健康。组织者认为,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这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将会刺激到国民对运动的喜爱,并积极投身其中,从而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

    体育赛事所带来的运动热潮是否的确有益健康?运动究竟有哪些类型?世界各国人民的运动情况如何?运动是否会带来损伤?应该如何处理运动损伤?这些都是在探讨运动对健康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为此,挪威运动科学院的Karim M Khan等联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者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随机对照研究和交叉研究结果都显示了大部分运动对健康的具体益处;当然,有些高风险的运动会带来损伤,但积极的神经肌肉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损伤;医生可以给患者一些指导,训练他们如何通过积极的热身和放松过程,来减少运动中的损伤。

    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了2012年7月份的《柳叶刀》杂志上,在此与读者们分享。

运动的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由于研究者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运动和锻炼对国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因此必须把体育运动(sport 和/或 exercise)和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进行区分。体力活动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广义的体力活动包括工作、交通运输、家务、锻炼、运动和娱乐活动等。大多数的人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保持健康,但有些人因为特殊的职业(如快递外送员、外勤销售员)或者家务劳动而保持了较大的运动量,同样对健康有益。

    相比之下,体育运动的特点是“有计划的、有结构性的、重复的身体移动,其目的是改善或促进身体健康”,比如说,各种田径、球类、游泳、体操等运动。体育运动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作为团队的一部分来参与,参与者坚持一些共同的规则或期望值,以及事先定义的目标。比如说,参加一场足球比赛或者跑一场马拉松,都是体育运动。与体力活动相比,体育运动显得更加专业,而且通常会消耗更多的热量。

    当然,这些定义也存在灰色地带,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比体力活动消耗的热量大。比如说,一位热情的购物狂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疯狂购物,虽然这种行为不能称之为体育运动,而只能归类于体力活动,但其所消耗的能量可能远远大于参加一场低强度网球双打比赛所消耗的。又例如,有两个人,第一位A先生,每周在健身房运动3次,每次30分钟;还会打一场网球,用时90分钟;每周用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为180分钟,但他上下班都开车,工作时也坐在办公室里,除了运动的那几次,其他时间都处于久坐状态。而另一位B小姐,她每天用1小时时间,先步行,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尽管她没有参加特别的体育运动,但每周积累的体力活动时间也达到了300分钟,因此所消耗的能量也未必小于前面那位健身久坐的A先生(见图1)。

#p#副标题#e#

世界各国的运动频率

    在不同国家,运动的自我报告率有所不同,研究者荟萃了不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

    在西班牙,有学者系统性地评估了基于国民数据库的自我报告和定义的运动水平,时间长达10年。结果显示:2010年,全年龄段的人群中,有52%的男性和30%的女性能够参加至少一种运动;其中,15~25岁的青少年和26~35岁的男性中,有40%能够坚持每周至少1次体育锻炼。

    在英国,有一项长期的交叉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在1997~2006年间,英国16岁及以上人群中,有41%的男性和31%~34%的女性持续参加运动。

    欧共体的一项研究显示其25个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内坚持每周至少1次运动的人数不足40%。

    在澳大利亚,有一项研究显示:48%的成年人报告说自己每周能坚持至少3次的运动。而在这项研究中,有组织的运动仅占整体的1/5。这个发现提醒研究者,关于运动的定义很重要,那些无组织的运动如自行车和散步等,会对报告率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出现偏倚。

    从年龄段来看,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儿童都是运动最多的人群。在美国,估计有400万6~18岁的青少年儿童在参加有组织的运动,这些年轻人的23%~60%的体力活动都可以被归类为体育运动,且这些运动对青少年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一项研究显示,这些青少年的运动中,仅有46%是足球、垒球、橄榄球等中到高强度的运动,使得运动对健康的益处在一定程度上打了些折扣。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

    在探讨运动对健康益处的时候,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名词:运动强度。所谓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通常采用生理指标来表示运动强度的量值,例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认为,心率在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关于运动对健康的直接益处,通常人们会想到的是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从而增强体质。来自专业机构——体力活动指导咨询委员会(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PAGAC)的研究则指出:保持一定量的、有规律的体力活动,确实对健康有益。有数据表明,坚持每周1~7小时的中到高强度(如前面的运动强度解释,即在运动时心率达到了120次/分以上)的体育运动,能够降低全因死亡率(图2),并分别不同程度地降低糖尿病、髋关节骨折、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或中风、抑郁、痴呆、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在一项对7456位基线时为56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的5年纵向研究中,结果显示:坚持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做家务或散步,累计时间每周不足3.5小时者除外),都能降低相应年龄段的死亡率。其中,运动能降低29%的死亡率,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0.71(95%CI:0.56~0.91);自主性活动的HR为0.68(95%CI:0.53~0.98)。而早在这项研究的12年前,Andersen及其同事早就报道了运动强度越大则死亡率越低的显著强度依赖性曲线关系。在他们的研究中,中度和高度运动强度组的受试者在平均14.5年的随访中,其死亡率是非运动者的一半。不仅是这对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同样支持运动有益于健康这一观点。

    每种运动都会带来不同的健康收益和受伤风险,体力活动、锻炼和运动对健康的益处部分在于这些活动均能影响到心肺功能。长期以来,提起健康预测,媒体和医务人员都会强调肥胖和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而事实上,缺乏运动是一个比高血压和肥胖还更有效的死亡风险预测因子。

#p#副标题#e#

“世界第一运动”:足球

    运动除了直接给健康带来益处之外,还具有间接的促进健康效应。这时候我们必须要讨论一下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

    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英国足球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足球组织,至此,足球运动开始走上正轨。因此,人们便把这一天作为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日。目前,全世界有2.6亿登记在册的足球运动员。

    那么,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又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怎样的好处呢?撇开专业球员不谈,有一项针对中年人的研究显示,即便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经常踢踢足球,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而针对肥胖儿童的干预研究则显示,足球改善了这些孩子的社会互动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更使他们有了很好的专注力,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FIFA在毛里求斯和津巴布韦的学校中宣传开展一项名为“11 for Health”的健康教育项目,通过足球和球星与健康信息联系起来。结果显示,该项目开展后,学生对于健康信息的了解增进了18%。最近,这个项目已被推广至9个非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及南美国家。

    显而易见,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足球是非常好的选择。

运动损伤及医疗费用

    除了带来健康的益处之外,毫无疑问,运动也可能带来风险,其中,肌肉关节的损伤最为常见。与日常的运动相比,高水平、高强度的运动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刘翔在两届奥运会上的肌腱伤痛,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了竞技体育对运动员的伤害。

    虽然人们并未像关注交通事故那样来关注运动损伤所带来的医疗支出,但有数据显示这绝不容忽视。在瑞典,4.2万足球运动员每年花费在运动损伤上的费用达1.45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9.46亿元);在新西兰,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橄榄球联盟,每年所发生的医疗保险费用就高达520万新币(约合人民币2680万元)。在荷兰,每年用于运动所致踝关节损伤的医疗费用就达1.87亿荷兰盾(约合人民币6.70亿元)。在美国,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治疗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每次费用为1.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16万元),全国每年耗资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来进行这项手术,不可谓不惊人。仅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100所公立高中里参加12项运动的5013位学生运动员,每年用于治疗运动损伤的医疗支出就达1千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26万元)。由此可见,运动损伤所带来的医保负担也不容忽视。

    在大力开展国民运动,旨在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减少运动损伤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重视起来的工作,运动医学也应运而生,为人们减少运动损伤所带来的健康危害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本刊“人物与学科”栏目曾经在2009年10月号中访问过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的核心专家、刘翔的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的陈世益教授,系统性地介绍了我国运动医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陈教授与国外同行们一起就刘翔的脚伤如何诊治的故事(图3),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去《康复•生命新知》杂志的网络版阅读一下。

#p#副标题#e#

体育运动在中国

    在中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早在1952年,毛泽东主席就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其著作《体育之研究》中写到:“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2008年,北京成功申请并举办了第27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那一届奥运会上首次夺得了金牌榜状元;在今年刚结束不久的伦敦奥运会上,也取得了奖牌榜总数的榜眼。这一切,都让全世界的华夏儿女为之无比自豪。

    2009年,国务院颁布施行了《全民健身条例》,并确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全民健身理念正在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目前,全国各大城市的居民小区,都有公共体育设施,经常会看到一些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在积极地利用这些设施开展健身活动。

    但不容回避的是,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尚存在发展地区性和年龄阶段不均衡的情况,青少年体质下降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2012年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的一位大学三年级学生竟然在进行1000米长跑测试时猝死,全国哗然。东华大学为此不得不取消了即将举行的冬季长跑活动。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多所大学在运动会上取消了5000米和10000米长跑的项目。据相关学校体育老师接受采访时所解释,取消长跑项目的理由主要是考虑到现在大学生的体质下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学校担心出现类似于东华大学这种学生在长跑时出现的意外,无法承担责任。而学校里平时的体育锻炼规定,也往往被打折扣。例如东华大学本来要求学生们每个学期上交的20张晨跑券,在执行时就很少有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疏于运动,造成了体质下降的现状,不得不让人担心。

    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学校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主席就将体育排在第一位,认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也曾经写到“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毫无疑问,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昌盛的重要特征。东华大学这位同学在长跑中猝死的真正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学生的体育锻炼仍然要坚持进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振兴一个民族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全民健身事业仍任重而道远,但值得大家高兴的是,据新华网近日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这说明国家领导人已经把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性提高到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层面上,这不仅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强调了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的道理,相信一定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对群众体育运动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结语

    运动有益健康,这一点毋庸置疑,如何倡导体育运动的积极进行,普及运动保护常识,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是有关部门和运动医学专家们需要不断努力开展的工作。但总体而言,不但存在地区差异,也有年龄差异。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由于学校的统一组织,学龄期的青少年儿童都是运动量最大的人群,而成年人的整体运动水平就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即便如此,近年来我国的学生体育运动也有了下降趋势,需要不断加强,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健康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动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且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矢志不渝地做下去,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让我们每个人,为了健康,都动起来!

(作者:贾玉华、沈颖)

参考文献:《Lancet》2012;380:59-6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