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器官移植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捐献者疾病传播给受者(比如感染、肿瘤等)。目前,捐献源性疾病传播已成为受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移植后应该注意受者是否被传播了捐献源性疾病,或在移植前就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减少捐献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医护人员往往忽视这种传播,或者在移植之前未发现捐献者已患有这些疾病。较多发生的传播事件包括HIV、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沙粒病毒属、结核杆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OPTN)现在已开始强制对捐献者进行HIV、HBV、HCV等筛查,以期减少捐献源疾病传播的发生率。并且OPTN还要求报告所有捐献源性事件。
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的Isona等回顾了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上报的捐献源性事件数据,数据显示上报捐献源性事件2005年为7例,2006年为60例,2007年上升至97例。在2007年,来源于8位捐献者的传播性事件导致9名受者死亡。
每年仅美国就有6000人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死亡,尽管这种捐赠源性疾病传播的发生率还较低,但还是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让每一个移植的器官得以发挥作用。(编译:陈照奇)
参考文献:《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09;9:1929-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