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迅速增加加剧了肾移植器官短缺的现状,许多国家等待肾移植的病人正在迅速增加。既往认为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供体的肾脏移植给HBsAg(−)受体,会导致受体发生新生性(de novo)乙肝病毒感染,降低肾移植手术安全性。由于全球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超过全球人口的10%,完全将HBsAg(+)供体排除在外,将极大减少同种异体间肾脏移植的供体来源,加重肾移植器官短缺的现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病中心于2002年~2006年间开展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单中心试验,将HBsAg(+)供体的肾脏移植给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受体,并评估肾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有入组患者均为HBsAb(+)。试验组65位患者接受HBsAg(+)供体移植的肾脏,移植手术后, 给予400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2次;其中7位患者接受移植的肾源供体乙肝病毒DNA(+),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单位/每周,持续3个月;口服拉米夫定100毫克/天,持续6个月。对照组308位患者接受HBsAg(−)供体移植物,移植手术后,给予400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1次。
在38.7±15.4个月的随访期内,所有入组者的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活动状态都受到监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新生性(de novo)乙肝病毒感染,两人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障碍或死亡。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损伤发生率(试验组60% vs对照组 67%)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者认为,将 HBsAg(+)供体肾脏移植给HBsAb(+)受体是安全的。受体应该加强监测乙肝病毒活动状态,并根据供体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决定是否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编译:张莉)
参考文献:《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09;9:1853-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