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09年11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生日记
医学里程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随着临床支持治疗手段的进步,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但移植晚期(3个月后)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最为常见。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肺部疾病,可见于部分肺移植和allo-HSCT 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最新诊断标准:排除感染;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of expirationFEV1)<75%正常参考值;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指标“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0.7呼气末肺内残余气体量>1.2倍正常参考值;呼气相肺CT或肺活检见空气潴留征或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疾病特征为晚发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呼气相空气潴留征、支气管扩张和CT马赛克征。

Allo-HSCT术后,约2%3%的患者会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中80%的病例发生于移植后18个月内。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针对肺组织的同种异体免疫反应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喘鸣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仅为45%13%。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HLA不相合、使用甲氨蝶呤、供者年龄大、清髓性预处理、使用马利兰、移植前有间质性肺炎、女性供者男性受者、从诊断到移植大于14个月、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等都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对于allo-HSCT术后并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定期检查肺功能,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抗炎及抗细胞因子、防治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大剂量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霉酚酸酯、雷帕霉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可使部分患者病情改善,但疗效不理想;加用阿奇霉素可使患者的FEV1FVC平均提高20%以上。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体外光动力疗法、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氧疗、肺移植、康复治疗等都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的新方向,但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9;302:306-31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