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根据异型细胞的特点,CIN分三级:CIN I级(相当于极轻度和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II级(相当于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III级(相当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大类,低危型多导致CIN I及扁平疣类病变,而高危型主要导致CIN II级~III级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高危型主要包括HPV16、18、26等)。目前常采用HPV检测筛查宫颈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Philip Castle等对哥斯达黎加瓜纳卡斯特省的10049名妇女进行了HPV和子宫颈瘤变关系的研究。研究共纳入2282名妇女,平均年龄37岁,分别于入组时和随后9个月~21个月期间进行两次HPV检测,之后每6个月~12个月随访一次,进行盆腔检查,对肉眼和细胞学检测可疑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行子宫颈活检确定CIN分级。随访5年~7年,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5年CIN II级或II+级的累计发生率。
结果显示,2282例妇女中542例(23.8%)入组时高危HPV检测阳性。两次高危HPV检测均为阳性(阳性/阳性)的妇女,CIN II+三年累计发生率为17%(n=260),显著高于单次高危HPV基因型阳性和两次均为阴性的患者,其中阴性/阳性CIN II+发生率为3.4% (n=125),阳性/阴性为1.2%(n=282),阴性/阴性为0.5%(n=1615)。两次检测显示,不同高危HPV亚型阳性和相同高危HPV亚型阳性的患者CIN II+的累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7.0% vs 21.3%)。短期内HPV16持续阳性与CIN II+相关性最强,三年累计发生率达40.8%。
研究提示,两次高危HPV检测阳性患者发生CIN II+的风险远高于单次阳性或均阴性患者。因此,反复检测HPV可进一步区分患者属于宫颈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还是低危人群。HPV16对预测宫颈癌前病变价值更大。(编译:赵伟红)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9;339:b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