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种群多样性是使
生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而基因多样性是表型多样性的基础,在遗传学中基因多样性是指在特定物种中不同个体DNA序列的变异的度量。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
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
这一种群遗传
学概念已经被证明关乎种群健康、存续与生态保护。在自然物种中,基因多样性水平呈现物种间较大差别,但这一差别的度量,尤其是物种生物学与生态对物种的历
史产生何种相对影响还不为人所知。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中,一组研究人员采集了76种非模式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2到10个动物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希
望找出环境与物种性质对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研
究发现,物种间种群多样性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基本无关,也与物种入侵无关,但可以通过亲代的基因所预测:寿命较长而生育力较低的物种多样性远远低于寿命较短
或生育力较强的个体。不同类型的生物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有些生物把较多的能量用于营养生长,而用于生殖的能量较少,因此这些生物的生殖能力就比较低。而
另一些生物则把更多的能量用于生殖,以便产生大量的种子,这些植物所占有的生物环境往往是不太稳定的。
研究人员表示,在之前的生态学研究中往往关心寿命长食性单一的动物,但在本次研究中同样发现采取寿命短、食性广泛生殖力强的动物也存在灭绝的风险,采取长寿命的物种多样性受到短期环境的影响较大,这对于环保政策是有直接的借鉴作用的。(作者:李秋实)
参考文献:Nature 2014;515: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