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3年03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哮喘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调整方式优劣比较

    在接受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轻度至中度持续性哮喘成人患者中,在防止治疗失败方面,根据生物标志物或根据症状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进行调整的方式并不优于根据医生的评估来进行调整的方式。

    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存在是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因素。在治疗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哮喘的最主要药物。哮喘患者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可根据医生的判断、疾病活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或患者的日常症状来进行调整,但目前尚不清楚何者提供了最佳控制。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William J.Calhoun等报道了一项随机、对照、多盲 BASALT(哮喘长期治疗中的最佳调整策略)试验的结果。该试验在接受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轻度至中度哮喘成人患者中比较了 3 种调整方式(根据生物标志物一氧化氮、基于日常症状或医生指导下的知情评估)的优劣性。

    该研究共纳入 342 名受试者,其中114 人由医生进行调整(其中 101 人完成试验),115 人根据呼出的一氧化氮进行调整(其中 92 人完成试验),113 人基于症状进行调整(其中 97 人完成试验)。 由医生调整剂量或者根据呼出一氧化氮调整剂量的患者,每 6 周对其进行一次调整。 基于症状进行调整的患者,在每次需要沙丁胺醇救治时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研究结果显示,各组在治疗出现失败的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 在 9 个月时,根据医生评估调整的失败率为 22%(97.5% CI:14%~33%;24 次事件),根据呼出一氧化氮调整的失败率为 20%(97.5% CI:13%~30%;21 次事件);根据症状调整的失败率为 15%(97.5% CI:9%~25%;16 次事件)。 基于医生对比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调整方式,其风险比为 1.2(97.5% CI:0.6~2.3);而基于医生对比基于症状的调整方式的风险比为 1.6 (97.5% CI:0.8~3.3)。(作者:徐纲)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2;308:987-99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