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黑色素瘤在淋巴细胞浸润时出现肿瘤消退,提示免疫系统可能抑制黑色素瘤生长。浸润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CTLs)识别靶抗原后,可以加强细胞抗肿瘤免疫作用。
细胞毒性T细胞过继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ies,ACT)疗法,是采用体外扩增的CD8+T细胞,输注后可特异性识别黑色素瘤分化抗原Melan-A(也称为MART-1)和gp100(也称为Pmel17),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的转移。
虽然ACT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达到临床缓解的效果,但经常出现肿瘤再次恶化。对此现象的解释假说包括肿瘤细胞选择性抗原缺陷变异和诱导性T细胞耐受等等。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ACT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真正原因并不清楚。
最近,德国波恩大学的Jennifer Landsberg等在转基因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成功构建了有效的ACT方案,重现了人体黑色素瘤的衰退、缓和及复发。该研究观察到,黑色素瘤通过炎症介导的黑色素瘤抗原的可逆性丧失从而实现ACT抵抗。在一系列移植实验中,黑色素瘤细胞在T细胞介导的炎症刺激下,在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之间转换。TNF-α是导致人类和小鼠黑色素瘤可逆性去分化的关键促炎因子,当肿瘤细胞暴露于TNF-α时,很难被黑色素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所识别,然而并不影响甚至可能会增强非黑色素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识别能力。
该研究表明:炎性环境下的肿瘤黑色素瘤表型易变性,导致了ACT疗法短暂成功后的复发。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者建议将来的ACT方案需要同时靶向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抗原,从而保证对分化和去分化癌细胞的识别。(作者:赵永刚)
参考文献:《Nature》2012;490:4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