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为RV144的艾滋病疫苗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能够帮助部分人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它的有效性只有31%,这一问题让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为此,研究人员对这项试验中一些参与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上两段名为V1和V2的环结构是疫苗有效与否的关键。研究者认为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应答会攻击病毒的V1/V2区域,而这一区域的变异决定着病毒是否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
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员分析了44例接受HIV疫苗和66例对照受试者的936个HIV-1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那些注射疫苗但仍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中,他们感染的病毒多是在V2这个区域发生了变异。研究人员发现,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与V2结构中的169和181位点的氨基酸有关。疫苗有效性与169位点相符的为48%(CI:18%~66%;P=0.0036),而与181位点相符的为78%(CI:35%~93%;P=0.0028),与两个位点都相符的几率为80%(CI:31%~94%;P=0.0046)。换而言之,只要艾滋病病毒的V2部位没有变异,注射疫苗可以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80%。研究者还发现,残基169位于一个阳性糖基化区域,能够被中性的RV144驱动的抗体所识别。169和181这两个遗传印记之间的距离和匹配程度都显示出多种影响RV144艾滋病疫苗效用的因素。
该研究表明,V2部位是艾滋病病毒易被攻破的弱点。对于那些该部位产生了变异以掩盖自身弱点的艾滋病病毒,现在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研发新疫苗,针对这个弱点穷追猛打,帮助实现通过注射疫苗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梦想。(作者:沈颖)
参考文献:《Nature》2012;490: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