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6年07月刊
医学进展

DNA甲基化促进胶质瘤恶化

作者:邱梅

弥漫性胶质瘤占头部恶性肿瘤的80%,目前的分类和分级标准都建立在组织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因诊断者的水平差异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将疾病的预后与基因表达、DNA甲基化特征联系了起来,为全面了解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既往研究提示,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gene,IDH)1和2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存在超甲基化,预后较好。相比之下,无IDH突变的低级别胶质瘤(lower grade glioma,LGG)则预后较差,和一般的GBM相差无几。因此,有学者建议按这些基因突变类型来给胶质瘤分类。然而,当LGG与GBM共同存在IDH突变或TERT启动子突变时,这两种肿瘤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为了从基因组角度为胶质瘤建立客观的临床分类标准,意大利萨尼奥大学科学与技术系的Michele Ceccarelli等人联合美国、巴西的科学家从TCGA中纳入新诊断的弥漫性胶质瘤1122例,其中LGG患者516例,GBM患者606例,比较两组队列在基因表达、DNA拷贝数、DNA甲基化、外显子组测序和蛋白质表达上的差异。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ATRX启动子突变会促进端粒延长,而非TERT启动子。DNA甲基化分析则发现了与临床结局相关的胶质瘤分子特征,即合并DNA甲基化的IDH突变胶质瘤的预后较差,而IDH野生型弥漫性胶质瘤的表现则类似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好。

这是迄今为止对成人级~级弥漫性胶质瘤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多平台基因组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胶质瘤及其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者认为,DNA甲基化对胶质瘤的恶化有重要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可以考虑把它初步作为胶质瘤亚型的分类基础,以待日后研究进一步完善。(作者:邱梅)

参考文献:Cell 2016;164:550-56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