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有两种主要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相对晚期,治疗必须采用针对全身兼顾局部的多学科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近期,西班牙肺癌工作组的研究人员对厄洛替尼(erlotinib,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干扰癌细胞增殖能力)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基因突变和基因未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经厄洛替尼治疗的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
研究人员对129个临床中心的2105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筛选,其中350人(16.6%)EGFR基因突变,此基因突变常见于女性患者(69.7%)、不吸烟患者(66.6%)以及合并肺腺癌的患者(80.9%)。研究者对EGFR基因突变的两种最常见类型(19外显子缺失突变基因型、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基因型)进行检测,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占62.2%(217人),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占37.8%(133人)。
350名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133人未接受厄洛替尼治疗(患者拒绝接受、医生还没决定用厄洛替尼治疗或患者在治疗前死亡),其余217人每天接受150mg厄洛替尼的治疗。研究发现,与EGFR基因没有突变的肺癌患者相比,厄洛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EGFR基因突变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7个月,约是基因没有突变患者的2倍。
研究还发现,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患者,从性别上看,女性比男性疗效好,女性和男性平均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6个月和9个月,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29个月和18个月;从基因突变类型上看,外显子19缺失比L858R突变患者生存时间长,平均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16个月。
研究表明,厄洛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基因未突变患者,研究者建议对肺癌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基因有无突变,这将有助于临床用药的选择。(编译:宫健)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361:958-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