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6年06月号
医学进展

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王敏骏

在欧洲和北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约7%~10%,是导致慢性病和残疾的一个明显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家族聚集性和共患病比例很高,提示疾病的易感性中可能存在遗传倾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银屑病、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已经明确了数百个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然而,这些基因变异如何影响了各种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尚无基因型水平的系统研究。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基因组学应用中心的Yun R Li博士等对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因组学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评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同的易感基因。该研究包含了10种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乳糜泻、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共纳入6035例患者和10718例群体对照者。

结果共发现了27个等位基因与一种以上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具有明确免疫调控作用的等位基因,如ADGRL2、TENM3、ANKRD30A、ADCY7和CD40LG等。在功能上,这些SNPs富含脱氧核糖核酸酶高敏感位点(deoxyribonuclease hypersensitivity sites)、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a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s)、微小RNA(microRNA,miRNA)结合位点和编码变异。根据免疫细胞表达状况,研究者还发现了与儿童自身性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候选基因,证明了不同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含有这些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显示,辅助T细胞TH1、TH2、TH17和JAK-STAT、干扰素、白介素的信号通路都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负责人Hakon Hakonarson教授表示,这些共享的基因位点可为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新靶点。(作者:王敏骏)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5;21:1018-102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