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7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生日记

机械通气患者不宜过早行气管切开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是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并发的肺部感染,出现VAP可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感染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临床上,大多数临床医生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后会观察2周~3周后再行气管切开术,但也有观察性研究显示,气管插管后早期实施气管切开术可能会大大降低VAP发生风险。近期,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Pier Terragni等研究人员对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与VAP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在插管及机械通气后1周而非常规等待2周~3周后行气管切开术,未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

    意大利12个重症监护病房的600位需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入组,研究时间从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研究开始时受试者没有肺部感染。早期气管切开组有209位患者,其中145位受试者在插管后6天~8天行气管切开术;晚期气管切开组有210位患者,其中119位受试者在插管后13天~15天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28天时,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组分别有14%(30人)和21%(44人)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气管切开不能显著降低VAP发生风险,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减少住院时间,其中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1天和32天。研究还发现2组在28天和1年时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

    行气管切开术的2组患者中共有1/3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气胸、低氧血症以及气管切开部位感染等,研究者指出早期气管切开增加危重患者上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外,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存在缺陷,这可能增加行气管切开术的人数,一部分患者如果允许继续等待自行康复,他们可能并不需要手术。

    研究显示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也不能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死亡风险。研究者建议临床中在行气管切开术之前,应至少观察2周,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实施气管切开。(编译:宫健)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0;303:1483-1489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