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7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生日记

IL-23可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

    IL-12(interleukin-12)和IL-23(interleukin-23)是属于同一家族的促炎细胞因子,两者由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12可促进Th1细胞表达IFN-γ,增强机体抗微生物的细胞毒反应;IL-23能通过调节适应性免疫促进肿瘤诱导的炎症反应,还能刺激固有髓样效应细胞和基质的活化,诱导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IL-23是促进Th17细胞分化和生长的重要分子之一,IL-17也协同IL-23发挥一定的促炎作用。而最近也有相反的报道指出,IL-17可诱导一种保护性炎症反应,该反应可以活化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杀伤作用。

    澳大利亚学者Teng等在检测了实验性肿瘤小鼠体内相关细胞因子与肿瘤负荷后发现,在固有免疫所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IL-23具有较我们目前所认识的更加广泛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IL-17A的作用之外的。

    敲除IL-23基因的小鼠在接种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后,肺部转移灶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而敲除IL-12基因的小鼠由于丧失了肿瘤免疫功能,肺部转移灶明显增多。IL-17A-/-小鼠肿瘤负荷与野生型小鼠相当,说明IL-23的抗肿瘤作用是不依赖于IL-17A的。在去除了野生型和IL-23p19-/-小鼠体内的NK细胞后,它们体内肿瘤负荷显著升高,提示是NK细胞而不是CD8+T细胞发挥了重要的抗肿瘤作用。在PM-1前列腺癌和3LL肺癌模型小鼠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试验显示,高剂量IL-2免疫治疗可减低野生型小鼠体内B16F10黑色素瘤负荷(47.6±8.3 vs 177.8±7.3; P < 0.0079),而IL-23p19-/-小鼠体内肿瘤负荷的降低则更加明显(13.2±3.1 vs 144.4±8.6),该效应同样也是依赖于NK细胞而不是IL-17A。NK细胞表达的穿孔素和IFN-γ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效应因子,缺乏IL-23的转移性肿瘤小鼠体内穿孔素和IFN-γ的抗肿瘤功能更强。IL-23 p19-/-小鼠同样可抵抗3-甲基胆蒽诱导的纤维肉瘤,如果去除NK细胞,这种保护作用便完全缺失。

    因此,这些结果提示,IL-23可抑制机体天然免疫和细胞因子诱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并同时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且该作用不依赖于IL-17A。(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0;107:8328-833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