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先生是一位生活在非洲西部的加纳人,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一直被束缚在一块圆木上。
这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而被惩罚吗?不是的,遭受这样的待遇,只是因为他患有一种精神疾病。而能够稳定他病情的抗精神病药物价格昂贵,每片需要17美元,他的家人买不起。
于是,家人们不能给K先生买药吃,转而去求助当地的传统巫医。巫医让他们把K先生的右腿钉在一块圆木的洞里,并且警告说不能把他的腿释放出来,否则的话,愤怒的神灵就会来找他们。
全球的精神病负担
K先生只是全世界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缩影。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上,有10%的人被某一种精神疾病所困扰。
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有多达7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在2010年所报告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中,如果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作为评估的方法来计算,精神疾病已占到世界健康负担的7.4%;而如果按照伤残损失的寿命年(YLDs)来计算,精神疾病的权重则占到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些数据,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所带来的全球疾病负担,令人震撼!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数字其实还可能被低估了,因为这里并没有包括那些由于其他优先级更高的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例如,因低收入造成的婴儿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的产妇抑郁症。而且,全球疾病负担的趋势还显示:精神疾病负担的比例仍将继续增长。
每年,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因精神疾病而自杀,这非常令人心痛,同时也强有力地证明,精神疾病的负担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事实也的确如此,自杀是全世界年轻人的首要死因。
有精神障碍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早亡——即便把自杀的人排除在外来进行统计。导致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关键原因主要包括三点: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有心理疾病的身体条件,以及缺乏适当的医疗护理。
精神疾病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患者失去劳动力,另一方面是需要护理照顾,这两者都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非常惊人的负担。在2010年,精神疾病的全球经济成本估计为2.5万亿美元,而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高达6万亿美元!
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现状
的确应该采取行动了,这不仅是因为精神疾病为社会所带来的高昂经济负担,也是为了解决精神疾病患者的烦恼,保护他们免受不公平对待。
例如,生活在现代社会的K先生,他的人权遭到了最严重的侵犯。而类似K先生这样的经历还有:被绑在床上,被隔离在精神病院,被监禁在监狱,被束缚在社区,以及被滥用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
简而言之,这些精神病患者的人权遭受到了践踏,为了保护他们,全世界都需要立刻行动起来,而且需要持续的行动。
导致前述这些不公正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治疗与护理的循证医学支持。尽管有一系列的证据表明,采用药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干预的方式,可以改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文明,然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没有接受这些干预措施。
究其原因,没有哪个国家在精神卫生保健方面做出财政拨款。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实际上精神疾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如前所述,为7.4%),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低收入国家的心理健康平均预算,还不到总健康预算的0.5%。
新的希望
终于,我们迎来了一些好消息。
2013年5月,194位卫生部长在世界卫生大会(World Health Assembly,WHA)上采纳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综合心理健康行动计划,认识到心理健康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应该得到优先承诺的行动。
这些关于心理健康的会议,是目前最高水平的政策讨论论坛,致力于全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健康创新峰会( 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Health,WISH)和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都涉及心理健康。
在科学方面,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繁荣的创新阶段。为了成功解决心理疾病患者的健康和社会的需要,甚至是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进步令人欣慰。
在WISH大会上,研究者所报告的及出版的证据,都支持心理治疗和护理的创新,尤其是在那些不同国家中的、有前途的和值得提升的创新,都获得了大会的支持。
创新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日前,一个在线数据库(www.mhinnovation.net)被推出,该数据库包含了60多个针对心理健康的创新,建库的目的旨在证明这些创新并促进其传播至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参与者。
基
于最近加拿大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基金的补助金和威康信托基金会支持全球心理健康的初步行动,这个数据库预计会快速增长。这些创新基于综合的合作医疗卫生保
健服务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一线的护理团队由受过适当训练和主管社区卫生的工作者、基础护理医师的合作伙伴,以及心理健康专家组成。
合作医疗必须将患者和他们家庭的积极作用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护理与社会、经济干预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例如,通过远程医疗手段可以加强与专家保健的对接,加强依从性,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随访,以及通过互联网创造自我保健的机会。
心
理保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包括:时机,必须尽可能在早期就集中检测和治疗精神病人,因为大多数精神疾病开始于成年之前;地点,事
实上,大多数心理保健希望能在传统专家所在的大医疗机构以外的地点进行,例如学校、初级卫生保健设施、工作场所和病人之家。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是什么因素在治疗和护理中起作用;现在需要用好这些知识,并把这样的心理保健规模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有同样的人权,包括尊严、自主权和内心世界的隐私等,心理保健必须努力遵循这样的人权原则。
心
理疾病患者有权获得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治疗和护理,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保健目标。除了对治疗与护理的道德和人道主义的争论这些引人注目的问题之外,心理
保健也将强调科学和经济参数。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的创新护理方式,能够减少残疾和痛苦;增加健康、幸福和心理疾病患者的生产力;解决这些问题,能减少对个体
和他们的家庭以及社会的不利经济影响。
心理健康的模式创新应该个性化
WISH大会也提出,适合扩大全球精神卫生保健规模的方法,肯定也不会适合所有人。
每
个国家的背景和文化差异都很大,如果在治疗中的创新被证实的确有效,那么心理健康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和方案时,一定要针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条件,包括可用性人力资源,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适应实际的需求。至于具体选择哪些政策和方案,应基于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健康差距,优先于政策制定者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
心理健康看上去是每个人的私事,但实际上,关系到患者周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从患者的家庭,到服务提供者、雇主、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都牵涉其中。因此,制定政策和方案时,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设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尽量做到差异化和个性化。
而所有这一切的努力,其最终目标一定是普遍的心理保健。通过这些创新,希望能够提供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满足心理健康的需要,同样还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由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后果。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进行的心理保健经验显示,现状确实有可能改变。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来自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得到适当的财政资源援助,还要有良好的规划,并且有效地实施;在评价和研究方面的投资,则有望保证那些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得到解决。
心理健康在中国:预防很重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描述了健康的定义。除了没有躯体疾病、机体能够正常运作以外,第二条就是心理健康,然后还要加上“社会适应良好”,同时满足这三项指标,才是“健康”。可以想象,一个存在心理疾病的人,很难走到第三个层次,根本无法获得健康。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的总人数在5年前就已经超过1亿,大约每13人中1人有精神疾病,其中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600万。调查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
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目睹或遭遇重大突发性悲剧事件所引起的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明星或者社会知名人士因为罹患精神疾病而自杀的报道,都是诱发精神心理疾病的导火索。而媒体上屡屡报道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极端行为的案例,也给全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恐慌。
精神疾病,让人感到防不胜防。而如何早期识别、预防心理危机的出现,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及早控制,比等到发作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要有效得多。
对于心理保健的创新,再没有任何借口不去行动了,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作者:倪金杰、贾玉华)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370:4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