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
后疼痛是胆囊切除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在美国,每年有超过70万例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术,其中有至少10%的患者会出现术后疼痛。但是,造成术后腹痛的具体
原因并不是非常清楚。有专家认为,部分患者可能与胆道问题(如胆道结石)、其他腹部病因或功能性肠道疾病(如oddi
括约肌障碍)有关。很多这类患者会接受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的胆胰管测压术和括约肌切开术,以确定腹部疼痛是否与小结石形成、新生物或括约肌功能障
碍有关。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对Ⅰ型和Ⅱ型oddi括约肌障碍患者行括约肌测压术。然而,ERCP下括约肌切开术是否能有效降低那些胆囊切除术后Ⅲ型(肝功能正常且胆道无扩张)oddi括约肌障碍患者的腹痛,以及括约肌测压术是否能预测疼痛缓解尚存争议。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的Cotton PB等组织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假手术对照的临床试验,以评估ERCP下括约肌切开术能否有效降低那些胆囊切除术后Ⅲ型
oddi括约肌障碍患者的腹痛。214例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患者(无明显影像学或实验室异常、无既往括约肌治疗史或胰腺炎史)被随机分配(2:1),接受
括约肌切开术治疗(141例)或假手术(73例),随访1年。对于那些随机分配、有胰管高压的括约肌切开患者会以1:1的比例再随机接受胆管和胰管双括约
肌切开或单独胆管括约肌切开治疗。主要终点是治疗成功(在无麻醉或进一步括约肌干预情况下,在随机后9个月和12个月时,前90天内腹痛时间<6
天)的发生率。
结果显示,治
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有32例和27例患者达到治疗成功(23% vs
37%,校正后差异为-15.6%,P=0.01)。47例接受双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中,有14例达到治疗成功(30%),而单括约肌切开术组的治疗成功
率为20%(10例)。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有37例和25例患者接受重复ERCP干预(26% vs
34%,P=0.22)。括约肌测压结果与临床预后无关。接受括约肌切开术患者的各种临床特征与治疗成功没有明显相关性。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有15例和
11例患者出现胰腺炎(11% vs 15%)。
该研究认为,在ERCP和测压下进行括约肌切开术并不能有效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正常且胆道无扩张患者的腹部疼痛。(作者:王敏骏)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4;311:2101-2109